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珊瑚酸

鎖定
1982年,首次從中國南海柳珊瑚中分離得到三環十一烷倍半萜。
中文名
柳珊瑚酸
外文名
suberogorgin
LD50
20mg/kg
來    源
柳珊瑚
一級學科
海洋科技

柳珊瑚酸簡介

柳珊瑚外部形態照片 柳珊瑚外部形態照片 [1]
柳珊瑚(Gorgonian)俗稱海扇(seafan)、海鞭(seawhip)或海羽(seaplume)等,是一種常見的海洋生物。是指屬於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 )、珊瑚蟲綱( Anthozoa )、八放珊瑚亞綱( Octocorallia )、軟珊瑚目( Alcyonacea )的硬軸珊瑚亞目( Scleraxonia )和全軸珊瑚亞目( Holaxonia )中珊瑚的統稱。柳珊瑚羣體由中軸支撐,並且長成扇形、分枝形、鞭形等。羣體表層稱為皮層。在皮層中有大小為100 ~ 500μm的骨針。骨針有各種形狀和顏色,是形態分類鑑定的主要依據。柳珊瑚形態多樣,色澤美麗,廣泛分佈於世界熱帶、亞熱帶的各海域中。在中國生活的柳珊瑚有6科40餘種,主要分佈在廣東、海南沿海。 [2-3] 
柳珊瑚骨針
柳珊瑚骨針(3張)
過去八放珊瑚一般分為6個目,1981年FM拜爾發現匍匐珊瑚目Stolon-ifera,石花蟲目Telestacea,軟珊瑚目Alcyonacea和柳珊瑚目Gorgo-nacea之間都有中間類型連接,因而提出這4個目應合併為軟珊瑚目,把原軟珊瑚目降為亞目,所以八放珊瑚亞綱多分為軟珊瑚目、藍珊瑚目(Helioporacea)和海鰓目Pen-natulacea,又稱海筆目)。柳珊瑚因含有結構新穎和活性顯著的次生代謝產物受到眾多藥物學家的關注,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柳珊瑚的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是天然藥物研究的熱點之一。 [4] 
柳珊瑚骨針圖冊參考資料 [5] 

柳珊瑚酸化學性質

LD50=20mg/kg,分子式C15H20O3,熔點200-202℃,分子量248.32,正交晶型。外觀為無色透明晶體。
柳珊瑚核磁共振譜圖冊參考資料 [6] 

柳珊瑚酸分離提純

柳珊瑚酸分子堆積 柳珊瑚酸分子堆積 [4]
將曬乾柳珊瑚切碎,用2倍量的甲醇迴流提取8 h,濾出提取液,重複迴流操作1次,將兩批提取液合併濃縮,所得濃縮液經硅膠分配層析,不同比例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為流動相,收集乙酸乙酯洗脱部分,減壓回收乙酸乙酯得粗提物。將該粗提物經硅膠吸附層析,以不同比例的已烷—苯—乙酸乙酯為洗脱劑,收集苯—5%乙酸乙酯洗脱部分,回收有機溶劑,產物經乙酸乙酯重結晶,得柳珊瑚酸結晶。 [7] 
柳珊瑚酸提取分離工藝 柳珊瑚酸提取分離工藝 [8]

柳珊瑚酸毒理學

柳珊瑚酸主要的藥理作用是抑制乙酰膽鹼酯酶(AChE),並通過羧基與AChE結合。 [9] 
參考資料
  • 1.    黃 暉,何建國,李秀保等.柳珊瑚分子系統發育學研究 進展[J].海洋通報, 2005, 24 (2): 63—71.
  • 2.    黃宗國.中國海洋生物種類與分佈.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
  • 3.    鄒仁林,陳映霞.珊瑚及其藥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
  • 4.    Daly M,Brugler M,Cartwright P,et al. The phylum Cnidaria: a review of phylogenetic patterns and diversity 300 years after Linnaeus[J].Zootaxa,2007,1668: 127
  • 5.    黃 暉,何建國,李秀保等.柳珊瑚分子系統發育學研究 進展[J].海洋通報, 2005, 24 (2): 63—71
  • 6.    巫中德,姚仲年,龍康候.中國柳珊瑚酸化學成分的研究 (1).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2,(3):69
  • 7.    彭汶鐸,許實波,彭 遜等.柳珊瑚酸及其衍生物對小鼠 學習和記憶的影響.中國藥理學報,1996,17(3):215
  • 8.    張文, 郭躍偉. 海洋生物柳珊瑚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 究進展[J]. 中國天然產物, 2003, 1(2): 69-75.
  • 9.    彭汶鐸,許實波,彭遜.柳珊瑚酸對乙酰膽鹼酯酶的抑制作 用.中國藥理學報,1996,17(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