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含煙·御溝柳

鎖定
《柳含煙·御溝柳》是晚唐詩人毛文錫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先描寫了柳的風姿美態,再寫其得寵於一時,頗為風光的情形。全篇正是從這兩個方面渲染了御溝柳得意神情。明是詠寫御溝柳沐浴皇恩,成為帝王生活的點綴,實則卻是諷刺那些小人得志者或一些得寵之人。
作品名稱
柳含煙·御溝柳
作    者
毛文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柳含煙·御溝柳作品原文

柳含煙1
御溝柳2,佔春多,半出宮牆婀娜3。有時倒影蘸輕羅4,麴塵波5
昨日金鑾6巡上苑7,風亞8舞腰纖軟。栽培得地9近皇宮,瑞煙濃。 [1] 

柳含煙·御溝柳註釋譯文

柳含煙·御溝柳詞句註釋

  1. 柳含煙:唐教坊曲名,用作詞調。雙調,四十五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下片四句二仄韻轉二平韻。換頭二句例用仄韻,餘皆平韻。
  2. 御溝柳:宮苑中皇家所植的柳樹。御溝:禁苑中的流水渠。據《古今注》載,長安御溝,引終南山水從宮內過,亦曰“禁溝”。唐代所傳“紅葉題詩”的故事,即言從御溝中流出紅葉,上有題詩。
  3. 婀娜(ē nuó):柔細而俏美的樣子。
  4. 蘸(zhàn)輕羅:如輕羅綢沾漬於水中。蘸:在水或其他液體裏沾一下。這裏是寫柳枝倒影在水中如輕羅一片。
  5. 麴塵波:盪漾着淺黃色的微波。
  6. 金鑾:唐代大明宮內有金鑾殿,為帝王朝會之處。此以金鑾代替皇帝車輦。
  7. 上苑: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新唐書·蘇良嗣傳》:“帝遣宦者採怪竹江南,將蒔上苑。”
  8. 亞:同“壓”。舞腰:比喻柳條嫋娜。
  9. 得地:得到適宜生長的土壤。 [2] 

柳含煙·御溝柳白話譯文

禁苑水溝邊的柳樹,佔盡了明媚的春光。那婀娜的枝條一半飄出了宮牆,有時又倒映在輕羅一般的水面上,拂起淡黃的漣漪。
昨日君王巡遊上苑,春風吹過它的腰肢更加纖軟。它被栽培在皇宮中受盡恩寵,枝條上籠罩着祥和的輕煙。 [3] 

柳含煙·御溝柳創作背景

毛文錫的《柳含煙·御溝柳》約寫於後唐同光三年(925)李存勗滅前蜀之後,是宮廷應制之作。該作品代表了唐代唱和類著辭的主要一些形式。宮柳題材的作品,曾有兩次大量創作,第一次是在大曆十二年(777)的一次進土考試;第二次是貞元八年(792)的一次進士考試,此後,唐代的宮柳類作品走入成熟,毛文錫的《柳含煙》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創作的。 [4-5] 

柳含煙·御溝柳作品鑑賞

柳含煙·御溝柳文學賞析

此首寫御溝之柳,描寫如人,如婀娜輕柔的女子。作者抓住其“栽培得地”來寫,因柳近皇宮,所以説它“佔春多”。寫柳樹的影映水時作者用筆很細,着色很新,細細的柳絲影映水中,好像輕絲細羅織成,染得水波一片淡黃。當然,光有美麗還不夠,還得要皇帝寵愛才好。下片寫柳的媚態,寫柳近皇宮,得福得吉祥得天獨厚。
此詞賦詠御溝柳沐浴皇恩,成為宮廷昇平生活的點綴,其實藴含着詞人自己的仕進之想。由於供奉內廷的身份,毛文錫的詞作經常流露出貴族享樂的情趣。這首詞帶有鮮明的皇家氣派,宣揚“不如移植在金門,近天恩”、“栽培得地近皇宮,瑞煙濃”,柳枝的依附高門,恰正是毛文錫人格精神的形象寫照。
詞以御溝柳諷得寵者。詞一開頭,就直點御溝柳佔春多,接着展開描述:大半枝條伸出宮牆外面,有時倒影於輕羅碧紗般的水面,蕩起淡淡的黃色水紋。後闋進一層,抓住君王巡遊的典型事件,寫它的得寵,結尾兩句,點題,“瑞煙濃”,暗喻受盡恩寵。 [2]  [6]  [7] 

柳含煙·御溝柳名家點評

明·湯顯祖:“詠柳之種類極多,今南詞中亦盡有佳句。若追先進,當從始音。”(《玉茗堂評花間集》)
清·沈雄:蘸,毛文錫“倒影蘸輕羅,鞠塵波”,黃山谷“遠山橫黛藤秋波”,吳夢窗“遊雲不蘸芳洲”,可類推也。(《古今詞話·詞品》下卷)
現代·河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華鍾彥:毛司徒四首,皆就題發揮。(《花間集註》卷五) [8-10] 

柳含煙·御溝柳作者簡介

毛文錫,字平珪(生卒年不詳),唐末五代時人,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末進士。五代時在前蜀作司徒,前蜀亡後覆在後蜀為官。所作詞存《花間集》中。 [11] 
參考資料
  • 1.    《全唐詩》(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2頁
  • 2.    (後蜀)趙崇祚編選,花間集註評,鳳凰出版社,2008.5,第140頁
  • 3.    趙崇祚編選,花間集插圖本,萬卷出版公司,2008.1,第173-174頁
  • 4.    王昆吾著,唐代酒令藝術關於敦煌舞譜、早期文人詞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知識出版社,1995.01,第115頁
  • 5.    石志鳥著,中國楊柳審美文化研究,巴蜀書社,2009.07,第11頁
  • 6.    龔祖培編著,唐五代詞三百首:配圖本,天地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頁
  • 7.    劉浩主編,老學堂花間集,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94頁
  • 8.    林兆祥編撰,唐宋花間廿四家詞賞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169頁
  • 9.    史雙元編著,唐五代詞紀事會評,典山書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820頁
  • 10.    王兆鵬主編,唐宋詞彙評唐五代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第331頁
  • 11.    鍾嶸,楊慎著;崇賢書院釋譯,圖解詩品·詞品,黃山書社,2016.03,第16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