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召剛

鎖定
柳召剛,男,漢族,1965年5月生,山東省寧陽縣人。碩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獲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包頭市“5512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教育部創新團隊“稀土濕法冶金及輕稀土應用”團隊骨幹成員。 [1]  1987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分到包頭稀土研究院工作,1996年4月畢業於東北大學有色金屬冶金係獲工學碩士學位,2004年調到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工作,2007年7月晉升為教授。現為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冶金工程系教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稀土冶金、稀土化學和稀土材料的科研與教學工作。近年來參加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參加、承擔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內蒙古、包頭市科研項目多項,獲內蒙古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包頭市科學進步二等獎3項,參編教材1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0餘篇,申報中國發明專利8項,其中5項已授權。
中文名
柳召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5年5月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東北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山東省寧陽縣
性    別

柳召剛人物經歷

1983年9月——1987年7月在蘭州大學化學專業攻讀學士學位; [1] 
1987年8月——2005年8月在包頭稀土研究院濕法冶金研究室,從事稀土濕法冶金及稀土粉體材料的科研及開發工作,1999年被評為高級工程師;
1993年9月——1996年4月在東北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1] 
2005年9月-, 在內蒙古科技大學冶金工程系從事稀土冶金與應用的教學與科研工作,2006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7年被評為教授。 [1] 

柳召剛主講課程

研究生課程《稀土冶金學》、《有色冶金學》、《稀土材料學》,本科生課程《稀土元素及分析化學》、《稀土濕法冶金》、《濕法冶金設備》、《有色金屬冶金》等。 [1] 

柳召剛科學研究

柳召剛研究領域

柳召剛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稀土濕法冶金及輕稀土的應用。

柳召剛研究方向

(1)稀土濕法冶金
主要研究稀土元素分離的新工藝、新技術,以及非皂萃取化體系對稀土元素的分離。 [1] 
(2)輕稀土的應用
主要研究新型稀土塑料穩定劑、稀土橡膠助劑、汽車尾氣稀土催化材料、脱硝稀土催化材料等。 [1] 

柳召剛研究項目

近年來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內蒙古“草原英才”計劃、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0餘項。
(1)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白雲鄂博尾礦資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2012AA061904,2012-2014 [1]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型稀土熱穩定劑的設計、製備及相關機理研究,51564040,2016-2019
(3)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計劃,2013-2015 [1] 
(4)教育部春暉計劃,熒光級氧化銪納米材料的製備及仿真研究,Z2009-1-01051,2010-2012
(5)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包頭稀土濃硫酸焙燒礦全循環清潔化提取反應的研究,2010MS0710,2010-2012
(6)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添加組分對包頭輕稀土複合氧化物催化材料催化性能的影響,200711020210,2007-2009 [1] 

柳召剛研究成果

獲內蒙古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20餘篇,被SCI收錄20餘篇,EI收錄30餘篇,參與編寫學術著作2部,申報國家發明專利70餘項,已授權48項,其中3項為第一發明人。 [1] 

柳召剛主要作品

柳召剛代表論著

1. LIU Zhaogang, LI Mei, HU Yanhong, WANG Mitang, SHIZhenxue. Preparation of large particle rare earth oxides by precipitation withoxalic acid[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8, 26(2):158-162. [1] 
2. Zhaogang Liu, MeiLi, Yanhong Hu, Hai Fu, MitangWang, Zaiyong Jiang.Dispers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rium oxide filled into rubbercomposites[J]. Rubber Chemistry and Thchnology,2014,87(2):340-347.
3.柳召剛,李梅,史振學,胡豔宏,王覓堂,國樹山.草酸鹽沉澱法製備超細氧化鈰的研究[J].中國稀土學報, 2008, 26(5):666-670.
4.李梅,姜在勇,柳召剛,胡豔宏,王覓堂,王海鷗.氰尿酸鑭的協同作用及其複合穩定劑的研究[J].塑料科技,2013,41(3):80-84.
5.柳召剛,張盼,李梅,胡豔宏,王覓堂,陶豹.純鈰稀土拋光粉中氟行為的研究[J].稀土,2014,35(2):13-18. [1] 
6.柳召剛,張蕊,李梅,胡豔宏,張曉偉,王覓堂.摻雜型Y-Ce/Fe2O3催化劑的製備及脱硝性能的研究[J].現代化工,2015,35(11):118-11212.
7. Mei Li,Zhaogang Liu, Yanhong Hu, Mitang Wang.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exZr1−xO2solid solutions promoted via modification on synthesis methods[J]. Colloids andSurfaces A: Physicochem.Eng.Aspects. 2010,367(1-3,5):17–23.
8. Mei Li, Zhaogang Liu, Yanhong Hu, Zhenxue Shi. The studyon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he fluidity of large rare earth oxideparticle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Eng.Aspects. 2008,320(1-3):78–84.
9. LI Mei, LIU Zhaogang, HU Yanhong, WANG Mitang, LIHangquan. Effect of doping elements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eO2-ZrO2solid solutions[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8, 26(3):357-361.
10. Mei Li, Zhaogang Liu, Yanhong Hu, Zhenxue Shi, HangquanLi. Effects of the synthesis metho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cerium dioxide powder[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Eng.Aspects. 2007,301(1-3):153–157. [1] 
11.郭文亮,柳召剛,王東傑,許延輝,劉海蛟.製備工藝對LaMnO3鈣鈦礦型催化劑性能影響的研究[J].稀土,2012,33(4):38-43.
12.李梅,柳召剛,吳錦鏽,胡豔宏編著.《稀土元素及其分析化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8.
13.吳文遠主編,柳召剛參編.《稀土冶金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8. [1] 

柳召剛發明專利

1.柳召剛,李梅,胡豔宏,王覓堂,姜在勇,王海鷗.環狀稀土-鈣鋅熱穩定劑及其製備方法(201110199520.6),中國發明專利.
2.柳召剛,李梅,王海鷗,段成,胡豔宏,王覓堂.一種PVC用稀土熱穩定劑及其製備方法(201310018069.3),中國發明專利. [1] 
3.柳召剛,李梅,張棟樑,高凱,胡豔宏,王覓堂,張曉偉.白雲鄂博富鉀板岩分選鉀長石精礦和鐵精礦的選礦方法,(201110221836.0),中國發明專利.
4.李梅,柳召剛,胡豔宏,張曉偉,張永強,劉佳.混合型稀土精礦的氟碳鈰礦與獨居石礦的化學分離方法(201010600833.3),中國發明專利.
5.李梅,柳召剛,胡豔宏,王覓堂,高凱,張棟樑,張曉偉.鐠釹氧化物的製備方法(201110221840.7),中國發明專利.
6.李梅,柳召剛,胡豔宏,等.一種拋光用超細氧化鈰的製備方法(200510132522.8),中國發明專利.
7.李梅,柳召剛,胡豔宏,等.一種高比表面積納米鈰鋯複合氧化物的製備方法(200510001725.3),中國發明專利.
8.李梅,柳召剛,胡豔宏,等.稀土助劑改性橡膠提高橡膠彈性的方法(200810190763.1),中國發明專利. [1] 

柳召剛獲獎記錄

1.“功能型鈰基稀土化合物製備及應用基礎研究”2013年獲內蒙古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三)
2. “大顆粒稀土化合物的製備工藝開發”2009年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二)
3. “特殊物理化學性狀稀土新型化合物製備工藝開發”2004(排名第二) [1] 
4.2013年獲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
5.2013年獲包頭市首批“5512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
6.“稀土濕法冶金及輕稀土應用”團隊先後被評為國家特支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高校創新團隊等,團隊2014年獲得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