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中古城遺址

鎖定
柳中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魯克沁鎮,是唐朝至清朝時期的古遺址。 [2-3] 
柳中古城遺址所處地位重要,北靠火焰山,西蔽西州(今吐魯番),東連蒲昌(今鄯善),南接阿薩古堡,是絲綢之路必經的要道。古城土牆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300米。內城正西有清代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的郡王府遺址,當地人稱“王爺台”,全系黃黏土夯築而成。台上建有一座三層的中國古式樓閣、殿堂。額敏和卓時期曾利用城牆作為馬車上王府的大道。柳中古城遺址在清代曾一度成為吐魯番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為研究古絲綢之路上的軍事防禦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  [4-5] 
2013年5月,柳中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柳中古城遺址
地理位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魯克沁鎮
所處時代
唐至清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511-1-51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柳中古城遺址歷史沿革

柳中古城為西域古代交通孔道。東漢延光中,班勇為西域長史駐此。十六國前涼,張駿置田地縣。唐貞觀中,滅高昌改置柳中縣。唐貞元中,地入吐蕃。《元和郡縣誌》載:“柳中縣,貞觀十四年建置,當驛路,城極險固。”明稱為柳城,一作魯陳,一作柳陳。 [2] 
柳中古城遺址 柳中古城遺址
清代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的郡王府遺蹟,大約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郡王府後來毀於戰火。2005年,根據史料記載,按以前的維吾爾族建築風格佈局和規模,恢復興建了吐魯番郡王府。 [3-4] 

柳中古城遺址遺址特點

柳中古城遺址
柳中古城遺址(3張)
柳中古城遺址是唐至明清時期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鄙善縣西南魯克沁。柳中古城所處地位重要,北靠火焰山,西蔽西州(今吐魯番),東連蒲昌(今鄯善),南接阿薩古堡,是絲綢之路必經的要道。古城土牆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300米。內城正西有清代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的郡王府遺址,當地人稱“王爺台”,長約57米,寬約40米,高約20米,全系黃黏土夯築而成。台上建有一座三層的中國古式樓閣、殿堂。額敏和卓時期曾利用城牆作為馬車上王府的大道。 [2]  [3-4] 
柳中古城遺址城牆用“乾打壘”的辦法築成,每10釐米左右為一層,每築一層都要灑上鹽水,還要放梭梭和紅柳,然後用木錘砸實,一點一點往上修築。 [6] 

柳中古城遺址主要建築

額敏和卓的郡王府遺址
額敏和卓的郡王府遺址佔地面積約20畝,是土木磚石結構,大小房間共100多間。這些房間採用了中國古代樓閣殿堂式建築風格,郡王府後來毀於戰火,只殘存下黃黏土基址。現在的郡王府佔地面積22畝,整個宮殿建築為維吾爾伊斯蘭建築風格,佈局也融合了中原建築藝術,並考慮了冬暖夏涼的人文特徵。王府大門及院牆造型莊嚴、古樸,院內有大小數十間房組成的前後宮殿,富於裝飾的樓梯、欄杆、檐口錯落有致地連接着,並配以拱廊、天棚和綠化庭院。室內也模仿維吾爾家居風格,鋪設地毯毛氈,有壁櫃、壁爐,並以精美的石膏花紋裝飾,並在門廊、扶梯等處大量運用雕刻、浮雕工藝。 [5] 

柳中古城遺址歷史文化

額敏和卓
吐魯番郡王府最重要的主人,是額敏和卓。出生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吐魯番維吾爾族的一位民族英雄。最早的時候,額敏和卓的家人世代住在魯克沁,後來準噶爾部興起的時候,額敏和卓歸順了準噶爾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政府西征準噶爾部的兵力到達葉魯番地區後,額敏和卓率眾歸順了朝廷。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額敏和卓隨清軍西征準噶爾,並在乾降二十三年(1758年),又隨清軍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在幾十年的時間裏,額敏和卓為統一做了較多貢獻,於是乾隆皇帝封他為“吐魯番郡王”。 [5] 

柳中古城遺址研究價值

柳中古城遺址
柳中古城遺址(4張)
柳中古城遺址在清代曾一度成為吐魯番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為研究古絲綢之路上的軍事防禦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 

柳中古城遺址保護措施

柳中古城遺址
柳中古城遺址(4張)
2013年5月,柳中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柳中古城遺址旅遊信息

柳中古城遺址地理位置

柳中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魯克沁鎮。

柳中古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鄯善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柳中古城遺址,路程約52.6千米,用時約58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