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柘林鎮
- 外文名
- Zhelin Town
- 行政區類別
- 鎮
- 所屬地區
-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
- 地理位置
- 饒平縣南部 [2]
- 面 積
- 14.22 km² [5]
柘林鎮歷史沿革
編輯明清時期屬饒平縣宣化都柘林柵。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柘林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東界區。
1951年8月,稱東界區。
1956年底,屬東界區大埕鄉。
1958年6月,大港、大埕鄉合併為東界鄉。
1958年9月,併入東界公社。
1965年,從東界公社析出設柘林公社。
柘林鎮行政區劃
編輯柘中社區 | 漁農社區 | 柘北村 | 下岱村 |
海洋社區 | 西澳村 | 內裏村 | / |
柘林鎮地理環境
編輯柘林鎮位置境域
柘林鎮地形地貌
柘林鎮氣候
柘林鎮自然資源
柘林鎮人口
編輯柘林鎮經濟
編輯柘林鎮綜述
柘林鎮農業
柘林鎮有耕地1889畝。除少量種植水稻、番薯外,主要種植蔬菜,2011年,柘林鎮生產糧食863噸。青果有龍眼、荔枝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生豬年出欄1.29萬頭,家禽年飼養量1.81萬羽;出欄8012羽。漁業是支柱產業,21世紀前,漁業以海洋捕撈為主,由於海洋資源日益枯竭,21世紀後以海水養殖為主。2011年,境內尚有漁船13艘,裝機容量1577千瓦,年捕勞量1998噸。海水養殖方式從淺海向深海轉變。2011年,柘林深淺海水養殖面積3000畝,以金鯧、鱸魚、平鯛等優質魚為主,年產3000噸。淺海網箱養殖2萬餘格,養殖牡蠣、蛤仔等,面積2000畝,年產5300噸。年漁業總產1.82萬噸,產值1.19億元。2011年,農業總產值1.64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129元,比上年增長23.6%。
[2]
柘林鎮工業
柘林鎮交通運輸
編輯柘林鎮社會事業
編輯柘林鎮文化事業
柘林鎮教育事業
柘林鎮醫療衞生
柘林鎮社會保障
柘林鎮郵政電信
柘林鎮歷史文化
編輯柘林鎮名稱來歷
柘林鎮柘林古港
古港的繁榮
柘林港位於廣東最東部,東距廈門94海里,台灣高雄160海里;西距香港198海里,南距南澳8海里,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粵東第一門户,自古就有“未有汕頭埠,先有柘林港”之稱。
據地方誌記載,柘林的海上貿易,自隋朝就開始,至宋朝始盛。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灣內水域闊、水流平穩,周圍又有旗頭山、馬頭山等屏障,柘林成一天然避風良港,是船舶理想的停靠地,由此也成為南來北往貨物的集散地,地方貿易盛極一時。
《廣東通志》寫道:“柘林乃南澳海道門户,番舶自福建趨廣皆由此入澳。”據明顧祖禹《方輿紀要·饒平大尖峯》載:“柘林澳在其南,暹羅、日本及海寇皆泊巨舟於此。”《潮州志·商業》也載:“海運既興,如柘林……等處皆為出洋之口,巨舶往來於海上,運載土貨至廣州及閩浙或遠達南洋、日本,轉販外貨輸入。”可惜明、清初期,隨着海禁的施行,柘林港一度陷入蕭條。
紅頭船的故鄉
清初解除海禁之後,柘林成為粵東對外貿易主要港口。清雍正二年,復設潮州運同,對出海船舶進行編號並設標誌,這就是潮州的紅頭船,從此,柘林港越來越昌盛,直至1860年汕頭開埠前夕,才逐漸被代替。
衰落與振興
清末汕頭港興起,柘林港遂告式微。改革開放後,國家確定柘林港為重點漁港,1985年,廣東省政府批准三百門港為對台貿易港口。1995年,柘林港進行改建擴建,配套供電、供水、交通、冷凍等工程,港口設施日益完善。水路可通全國至世界各國港口。
柘林鎮風景名勝
編輯柘林鎮綜述
2011年末,柘林鎮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鎮風塔建於元至正十三年(1353),高22米,基圍16米,七層八面,花崗岩條石築成,意在鎮壓狂野台風,1989年6月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白雀寺、天后宮,旗頭山炮台遺址;新開闢的旅遊景點有南海金獅灣天然浴場、西澳島“白鷺天堂”“七夕井”温泉等,構成饒平濱海旅遊亮點。2010年9月,“柘林漁火”被評為潮州新八景之一。
[3]
柘林鎮西澳島白鷺天堂
柘林鎮白雀寺
柘林鎮虎鬃山白雀寺,倚山望海,傍嶺侶塔,環境清幽,故“白雀青燈”,古為柘林八景之一。創自宋朝(960年—1279年),1982年重修,1988年,被登記開放,以古剎及其鄰近古蹟名景而古今吸引香客文人,而198字之詠景長聯(上下聯各99字)為佛罕見。
寺原名為“柘林寺”,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起易名。據明萬曆二年(1574年)陳天資《東里寺》載曰:“宋時原有茅山庵,毀,遂於北面再建柘林寺。”
明萬曆三十一年癸卯孟春,柘林寨守備嶽同關、住僧如蓮募資重修佛殿,吉日上樑,聘請曾任刑部侍郎的蔣高傳書寫寺額,恰巧有白雀飛來,在染上啁啾歡唱,形態纖麗,不禁靈機一動,即興用雞毛醮墨水,寫下“白雀寺”三個風格獨特的字:瀟灑流利,筆畫蹁躚,宛似雀兒飛舞。柘林寺也由此改稱“白雀寺”了。民國十九年(1930年),方丈釋對智募化修寺。
1982年,即歷經長期極左政治風雨衝擊之後,政通人和,釋新明大發宏心,重修山寺,修復了前座。後釋光興主辦修建大雄寶殿,並塑佛金身,修整前埕及東側夥巷一廳二房。寺坐北向南,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
[1]
柘林鎮鎮風塔
鎮風塔坐西向東,高七層約22米,為平面八角型樓閣式。其中第一層高3.14米,逐層遞減,至第七層為1.52米。各層用石拱承託平座,塔腔內有螺旋式階梯。各層所開門窗不一,首層只有一門無窗,二、三層各設一門二窗,而四到七層各設二門二窗。
柘林鎮著名人物
編輯改革開放以來為柘林教育、文化及公益事業捐資人民幣100萬元以上的有湯秉達、陳駿平、鄭克輝等人。
- 參考資料
-
- 1. 饒平縣誌辦.饒平縣誌(1979-2005):饒平縣誌辦,2005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劉洪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9年6月:2272.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劉洪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9年6月:2273.
- 4. 2020年柘林鎮統計用區劃和城鄉劃分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12]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406.
- 6.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408.
- 7.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