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染指於鼎

鎖定
染指於鼎,漢語成語,拼音是rǎn zhǐ yú dǐng,意思是把手指伸到鼎裏蘸點湯。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出自《左傳·宣公四年》。
中文名
染指於鼎
拼    音
rǎn zhǐ yú dǐng
出    處
左傳·宣公四年》
注    音
ㄖㄢˇ ㄓㄧˇ ㄧㄩˊ ㄉㄧㄥˇ

染指於鼎成語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 [1] 

染指於鼎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1] 

染指於鼎成語典故

染指於鼎史記鄭世家

二十二年,鄭繆公卒,子夷立,是為靈公。
靈公元年春,楚獻黿於靈公。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他日指動,必食異物。”及入,見靈公進黿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其笑故,具告靈公。靈公召之,獨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夏,弒靈公。鄭人慾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則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染指於鼎左傳宣公四年

齋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夏,弒靈公。書曰:“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權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無能達也。”凡弒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
楚國向鄭靈公進獻一隻黿。鄭靈公非常高興,便令廚子烹煮作羹。正巧公子宋與子家來到殿前。公子宋食指大動,於是悄聲對大家説:“我每次食指大動都能嚐到珍奇美味,這次君王一定把美味分與大家。”
及至入殿見廚師正解割大黿,便相視而笑。靈公很奇怪,便問,大家據實相告。靈公聽後不悦,暗想:我不賜予你,無論你食指怎麼動,也是沒用。
黿羹煮好後,靈公招來許多大臣,賜予他們黿羹。最後鄭靈公才召見公子宋,卻沒有賜食黿羹。公子宋大怒,不顧一切地將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黿羹後拂袖而去,靈公暴跳如雷,聲稱非殺掉公子宋不可。
公子宋回家後也怒氣難消,又聽説靈公要殺他,便先殺死靈公,報了未賜黿羹之恨。鄭國在經歷了一場混亂之後又重新建立了一個國家,公子宋亦由於謀殺國君而被誅。後人將此事濃縮為成語“染指於鼎”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此事雖起於口腹之慾,然而最終則導致一個國家陷於水火之中。由這個小故事便可知道古聖人的“去人慾,存天理”,“克己復禮”實在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呀!雖口腹之慾,縱容它,也會成為日後殺身的隱患!

染指於鼎今文翻譯

公子歸生字子家,公子宋字子公。有一天,公子宋和子家去見鄭靈公。將進宮門公子宋忽然停住腳步,抬起右手,笑眯眯地對子家説:“你看!”
子家莫名其妙地看着公子宋的手,只見他的食指一動一動的,不禁搖了搖頭,也伸出自己的右手,動了動食指,説:“這誰不會!”公子宋哈哈大笑,説:“你以為是我讓食指抖動的嗎? ”
不!這是它自己在動。不信你再仔細看看!”子家認真地觀察了一會兒,再動了動自己的食指。果然,公子宋的食指的抖動與自己食指抖動的狀態不一樣。公子宋得意地晃着腦袋説:“看樣子,今天有好吃的在等我們哪!以往每當我這食指動起來以後,總能嚐到新奇的美味!
子家將信將疑。兩人進宮,發現廚子正在把一隻已經煮熟了的甲魚切成塊兒。這隻甲魚特別大,是一個楚國人進獻給鄭靈公的。鄭靈公見這隻甲魚很大,可以分給好多人吃,決定把它分賜給大夫們嚐嚐、子家忍不住朝公子宋翹了翹大拇指。公子宋笑着晃起了腦袋。鄭靈公見這兩人這麼沒規矩,不禁皺了皺眉頭,問:“你們在笑什麼?”子家就把剛才宮門外的情況講了一遍,鄭靈公聽了,含含糊糊地説了句:“喔,真有這麼靈驗?”便不再説什麼。
過了一會兒,大夫們到齊了。那隻已經切成塊兒的大甲魚入在鼎(當時用來煮食物的青銅炊具)內由廚子裝進盆子,先給鄭靈公,然後給各位大夫。鄭靈公先嚐了一口,稱讚道:“味道不錯!”命人賜黿羹一鼎,象箸一雙,自下席派起,至於上席。恰到第一第二席,止剩得一鼎。而都沒分到甲魚。靈公説:“賜子家。”宰夫將羹致歸生之前。到了大家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但是,公子宋卻呆呆地坐着。原來,他面前的桌案上什麼也沒有。
公子宋窘迫不堪,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看着鄭靈公,鄭靈公正吃得很香,一邊和大夫們説笑,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他。他又看看子家,見子家也吃得起勁,一邊還朝他扮鬼臉。公子宋再也忍不住了,忽地站起來,走到大鼎面前,伸出指頭往裏蘸了一下,嚐了嚐味道,然後大搖大擺地走了出去。 靈公因此大怒,後來釀成一場內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