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柏耀平

鎖定
柏耀平,男,1962年11月出生於安徽淮南,中共黨員,空軍第八飛行學院畢業。海軍少將軍銜。
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海軍副司令員。 [4] 
中文名
柏耀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2年11月
畢業院校
空軍第八飛行學院
出生地
安徽淮南
軍    銜
海軍少將 [2] 

柏耀平人物履歷

柏耀平 柏耀平
1979年7月,選飛進入空軍第一航空預備學校。
1980年9月,進入空軍第八飛行學院。
1982年9月,取得飛行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分配至海軍航空兵4師12團,至1987年,飛行時數600小時,獲得三級飛行員資質證書,曾獲二等功。
1987年9月,以總分第三名的良好成績考入海軍廣州艦艇學院飛行員艦長班。
1991年1月,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獲得艦艇指揮專業本科學歷和工學學士學位。分配至東海艦隊驅逐艦第六支隊,歷任海軍539號“安慶”護衞艦見習副艦長、實習副艦長、副艦長兼艦務長、副艦長兼作戰長。
2011年起,任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副院長,北海艦隊副參謀長。 [3] 
2016年8月,任中國海軍第24批索馬里護航編隊指揮官。
2017年1月,經中央軍委批准,北海艦隊副參謀長柏耀平由海軍大校軍銜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柏耀平同志因執行護航任務,未參加晉銜儀式。 [2] 
2019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軍副司令員。 [1] 
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海軍副司令員。 [4] 

柏耀平人物成就

在柏耀平的領導下,542艦在1995年支隊基礎科目專業技術考核評比中,一舉奪得總分第一和大隊“精鋭杯”大比武的39個單項冠軍,542艦連續3年被支隊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並榮立集體三等功。任艦長期間,帶領全艦官兵出色完成了30多項重大軍事演習和出訪東南亞三國的任務。
曾獲二等功,2000年榮立一等功。先後當選為第八屆、九屆全國青聯委員,榮獲第九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3] 

柏耀平人物事蹟

柏耀平海天驕子

1995年10月14日,遼闊的黃海海面上,參加海上演習的一艘艘威武雄壯的戰艦和一隊隊英姿勃發的水兵整齊列陣,接受三軍統帥的檢閲。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健步登上542導彈護衞艦。這是一艘新型的國產戰艦,它猶如一座海上科學城堡,集中體現着當今我國的現代科技和工業水平。這艘戰艦的艦長叫柏耀平,年僅32歲。演習海區,雲飛浪卷。542艦奉命率先對空中目標實施導彈攻擊。端坐在指揮控制中心的柏耀平,全神貫注透過電視顯示屏,觀察着碧海藍天間的態勢變化。突然,一個蠕動的亮點進入警戒雷達視線。他立即下令跟蹤目標。那亮點正是“敵”空中目標--長2米、寬0.18米的拖靶在轟炸機牽引下,像一個銀色的精靈,疾速向542艦撲來。這是一次難度高、風險大的多艦種、多機種海空對抗實彈演習。在世界軍事大國的此類演習中,就曾發生過拖靶躲過導彈的攻擊,而牽引它的飛機不幸成為被導彈擊中的“替罪羊”的悲劇。我國的這次演習,是我人民海軍新型導彈裝備新型戰艦後,第一次實彈攻擊,且兩枚齊射。
在場所有人都為柏耀平捏着一把汗。這時,牽引飛機高速飛臨戰艦上空。雷達操縱手執行柏耀平的命令早已牢牢鎖定目標,並將方位、距離、速度傳輸到指揮中心。指揮室裏,鴉雀無聲。目標抵達戰艦上空一剎那,柏耀平果斷下令:“發射!”一團煙火從導彈發射架上驟然升起,兩枚導彈一前一後呼嘯騰空。第一枚導彈將拖靶攔腰斬斷;緊接着,第二枚導彈將飄然墜落的拖靶殘骸打了個凌空開花! 指揮艦上,江主席高興地鼓掌:“打得好!打得好!”在短短几年間,原為空軍飛行員的柏耀平練就了過硬本領。他帶領全艦官兵參加了30多項重大軍事演習, 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還率領542艦,加入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出訪美洲4國和東南亞3國,夜闖馬六甲海峽的“一拓險灘”,驚濤駭浪萬里行,表現出高超的才華,顯示了我人民海軍的精神風貌。柏耀平是一位勇敢面對新技術革命挑戰的軍人。他掌握了海、空軍兩個現代化軍種的技術。他17歲應招考入空軍某飛行學院,18歲在同批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翱翔藍天,21歲成為海軍航空兵最年輕的超音速飛行員之一。

柏耀平勇創佳績

1987年,25歲的柏耀平已是飛過4種機型、具有3種氣象飛行能力和600多個飛行小時的出色飛行員。同年,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艦長班學員,畢業後成為艦長。從飛行員到艦長,柏耀平始終牢記人民軍隊的宗旨,為適應打贏未來高科技戰爭的需要,把目光瞄向現代軍事發展前沿,搏擊在新技術革命的潮頭。他刻苦學習電子、光學、機械、制導等學科的高科技知識,撰寫的論文引起了有關專家的重視。他和戰友們總結完成的40多種戰鬥部署,有的被海軍頒佈實施,為新型艦艇縮短戰鬥力形成周期,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僅用4年時間,柏耀平就成長為一名熟練駕御現代化戰艦的合格艦長。柏耀平榮獲第九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