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枸杞屬

鎖定
枸杞屬(學名:LyciumL.)是茄科下的一屬,灌木,通常有棘刺或稀無刺。單葉互生或因側枝極度縮短而數枚簇生,花有梗,單生於葉腋或簇生於極度縮短的側枝上,種皮骨質,密佈網紋狀凹穴;胚彎曲成大於半圓的環,位於周邊,子葉半圓棒狀。 [1] 
枸杞屬植物全球約有80種,呈離散分佈,大部分分佈在南美洲和北美洲。 [4] 
枸杞,補腎生津,養肝明目,堅精骨,去疲勞,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枸杞作為藥用植物,果實和根皮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因其果、葉、柄和根都含有人體所需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也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 [4] 
(概述圖數據來源: [5] 
中文名
枸杞屬
拉丁學名
Lycium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茄科
枸杞屬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茄族
亞    族
枸杞亞族
分佈區域
分佈於温帶地區,我國主產西北部和北部,廣植於各地。
中國植物誌
67(1):8

枸杞屬植物學史

枸杞屬 枸杞屬 [5]
據古籍記載,枸杞的栽培歷史從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詩經》中已有上山採枸杞的記載。唐朝時期,枸杞在醫書、詩歌中都有記述,如《郭橐駝種樹書》記載了枸杞的栽培方法:“秋冬間收子於盆中,挼取暴幹,春耕熟地作畦,畦中去五寸土勾作壠,壠中縛草稕如臂……”北宋時期,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枸杞陝西極邊生者,高丈餘,大可作柱,葉長數寸,無刺,根皮厚朴,甘美異於他處者”;蘇東坡在《小圈枸杞》中稱“根莖與花實,收實無棄物”。元朝時期,《農桑衣食撮要》有枸杞育苗栽培的專門論述:“鉏肥熟地,作平畦,紐草稕如臂犬,鋪填於畦中,以泥塗稕上,然後種子,用細土及牛糞覆蓋,令勻,苗出,頻澆之。春秋嫩芽、葉,可作菜食。”明朝時期,徐光啓的《農政全書》記述了枸杞的插條繁殖:“截條長四五指許,掩於濕土中亦生”;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枸杞二樹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莖如杞之條,故兼名之”的記述。清朝時期,《朔方道志》記載“枸杞寧安堡產者優”,《中衞縣誌》記述有“枸杞,寧安一帶家種杞園,各省入藥甘枸杞皆寧產也”。近現代,20世紀三四十年代,枸杞經營管理粗放,生產水平低下,直到七八十年代,枸杞才得到重視發展,尤其是近年來,枸杞栽種面積、栽植區域迅速擴大,產量逐年增加,栽培技術達到標準化、規範化,枸杞迎來了產業發展的高峯期。 [4] 

枸杞屬形態特徵

灌木,通常有棘刺或稀無刺。
單葉互生或因側枝極度縮短而數枚簇生,條狀圓柱形或扁平,全緣,有葉柄或近於無柄。
枸杞屬 枸杞屬 [5]
花有梗,單生於葉腋或簇生於極度縮短的側枝上;花萼鍾狀,具不等大的2-5萼齒或裂片,在花蕾中鑷合狀排列,花後不甚增大,宿存;花冠漏斗狀、稀筒狀或近鍾狀,檐部5裂或稀4裂,裂片在花蕾中覆瓦狀排列,基部有顯著的耳片或耳片不明顯,筒常在喉部擴大;雄蕊5,着生於花冠筒的中部或中部之下,伸出或不伸出於花冠,花絲基部稍上處有一圈絨毛到無毛,花葯長橢圓形,藥室平行,縱縫裂開;子房2室,花柱絲狀,柱頭2淺裂,胚珠多數或少數。漿果,具肉質的果皮。
種子多數或由於不發育僅有少數,扁平,種皮骨質,密佈網紋狀凹穴;胚彎曲成大於半圓的環,位於周邊,子葉半圓棒狀。 [3] 

枸杞屬主要價值

枸杞屬 枸杞屬 [5]
枸杞果俗稱枸杞子,傳統醫學認為有潤肺、清肝、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祛風、明目等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多種藥理活性成分,藥用價值極高,能提高免疫力和DNA修復能力,能抗腫瘤、抗衰老、降脂血等。 [4] 

枸杞屬分佈情況

約80種,主要分佈在南美洲,少數種類分佈於歐亞大陸温帶,中國產7種3變種,主要分佈於北部。 [3] 
枸杞屬 枸杞屬 [5]
主要分佈在温帶和亞熱帶地區。其中,歐洲3種、亞洲7~8種、大洋洲1種、美洲約45種、非洲6種。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和阿根廷是世界上枸杞屬植物的分佈中心。 [2] 

枸杞屬生長習性

喜冷涼氣候,耐寒力很強。當氣温穩定通過7℃左右時,種子即可萌發,幼苗可抵抗-3℃低温。春季氣温在6℃以上時,春芽開始萌動。

枸杞屬下級分類

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柱筒枸杞Lycium cylindricum Kuang et A. M. Lu
新疆枸杞Lycium dasystemum Pojark.
柔莖枸杞Lycium flexicaule Pojark.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
截萼枸杞Lycium truncatum Y. C. Wang
雲南枸杞Lycium yunnanense Kuang et A. M. Lu [3] 

枸杞屬代表植物

枸杞LyciumchinenseMill.
枸杞屬 枸杞屬 [5]
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時可達2米多;枝條細弱,弓狀彎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縱條紋,棘刺長0.5-2釐米,生葉和花的棘刺較長,小枝頂端鋭尖成棘刺狀。葉紙質或栽培者質稍厚,單葉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狀菱形、長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長1.5-5釐米,寬0.5-2.5釐米,栽培者較大,可長達10釐米以上,寬達4釐米;葉柄長0.4-1釐米。花在長枝上單生或雙生於葉腋,在短枝上則同葉簇生;花梗長1-2釐米,向頂端漸增粗。花萼長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齒裂,裂片多少有緣毛;花冠漏斗狀,長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驟然擴大,稍短於或近等於檐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頂端圓鈍,平展或稍向外反曲,邊緣有緣毛,基部耳顯著;雄蕊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絲在近基部處密生一圈絨毛並交織成橢圓狀的毛叢,與毛叢等高處的花冠筒內壁亦密生一環絨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彎,柱頭綠色。漿果紅色,卵狀,栽培者可成長矩圓狀或長橢圓狀,頂端尖或鈍,長7-15毫米,栽培者長可達2.2釐米,直徑5-8毫米。種子扁腎臟形,長2.5-3毫米,黃色。花果期6-11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