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長制

鎖定
林長制,是指按照“分級負責”原則,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制體系,各級林長負責督促指導本責任區內森林資源保護髮展工作,協調解決森林資源保護髮展重大問題,依法查處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1] 
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安徽江蘇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或在部分地區試點實施林長制。
2021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 
中文名
林長制
外文名
Forest chief system [20-21] 
推出單位
安徽省、江西省林業廳等
五綠目標
增綠、護綠、管綠、用綠、活綠
林長制規劃
安徽省安慶市林長制實施規劃

林長制推出背景

林長制是一項探索創新,更是一項改革探索。實施林長制是統籌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係,通過整合各類森林及政策資源,實現生態改善、綠色發展。
2017年3月,安徽省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林長制,在合肥、宣城、安慶市開展試點。 [3]  安慶市是安徽省五大重點林區之一。
2017年7月,安慶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林長制。安慶市已建成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組織體系,設立林長6099名,護林員5409名,已全面建立黨政同責、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運行機制,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4] 
2018年7月23日,《安慶市林長制實施規劃(2018-2020年)》獲專家評審通過。 [5] 
江西是國家首批三個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也是全國森林覆蓋率第二的省份。江西省林業廳黨組書記邱水文表示,通過全面推行林長制,江西將加快建立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體系,確保每塊林地都有五級林長和監管員、護林員負責管理 [1] 

林長制推出目標

安徽省安慶市以林長製為抓手,全力全域推進,大力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森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協同發展。如今,綠色森林正帶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林業產值363.5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2.7%。實施林長制以來,安慶市壓實各級林長職責到鄉鎮、村並落實到山頭地塊,實現林長責任網格化管理。各地結合實際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及工作機制,在增綠、護綠、用綠方面大膽探索,強化機制與舉措創新,探索並固化林長製成果。
安徽省安慶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安慶市林長辦主任羅敏介紹説,安慶市已在全國率先啓動林長制實施規劃編制工作,聚焦“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項任務,堅持“問題導向、示範試點、全程管控”原則,建立可分解、可實施、可監測、可考核的指標體系,確保林長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4] 
為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江西省將實行最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林長制,力爭到2018年年底建立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林長制管理體系 [1]  [3-4] 
天津市《關於全面建立林長制的實施方案》包括總體要求、組織體系、工作職責、主要任務、保障措施5個方面。《方案》要求,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制責任體系,建立部門協作會商機制,健全完善林長制工作制度。 [13] 
2021年7月14日,全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會議在吉林長春召開,森林草原防火將納入林長制考核。 [15] 

林長制考核內容

2022年5月13日國家林草局發佈,將油茶生產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林長制考核內容,督促各地推進油茶生產。 [19] 

林長制各地實施

2019年4月,國家林草局同意支持安徽省創建全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根據《安徽省創建全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實施方案》,安徽省提出五大任務17項具體舉措,其中包括強化護綠,切實保障林業生態安全,加強自然保護地統一監管、林業資源安全巡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增綠,推進森林資源高質量發展,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國土綠化,推進城鄉綠化融合發展,推行森林可持續經營,推動區域林業生態整體提升。 [6] 
2019年12月13日,從安徽省安慶市林業局獲悉,安慶市出台《安慶市實施林長制條例》,並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將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和有益經驗上升到地方性法規的高度,讓保護林業資源從“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 [7-8]  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安徽、江蘇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或在部分地區試點實施林長制。
2020年1月19日消息,北京正在研究建立具有首都特點的“林長制”,平谷區是首個試點區。 [9] 
2020年4月17日消息,江西省林長辦印發《2020年林長制工作要點》和《“護綠提質2020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2020年林長制工作的重點。 [10] 
2020年12月12日,海南省已發佈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相關通知,從2020年起全省推行實施林長制並逐步建立相關制度,建立多級林長制體系落實責任保護好全省森林生態。 [11] 
2021年3月,北京市發佈《關於全面建立林長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到2021年底將全面形成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制責任體系。 [12] 
2021年5月,天津市委辦公廳、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建立林長制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四級林長制責任體系。 [13] 
2021年7月,黑龍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要求確保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制。 [14] 
2021年9月27日,《青海省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實施,明確到2021年底,青海省建立五級林(草)長制體 [16] 
2022年3月17日,河北省公佈了《河北省林長制省級會議制度(試行)》等六項配套制度,加強完善制度體系,全面推行林長制,真正實現“林長治”。 [17] 
2022年3月24日,紅安縣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在轄內樹立5塊林長公示牌,在林長制辦公室上牆制度牌4塊,全面推行林長制。 [18] 

林長制國務院政策

2021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主要內容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要求,在全國全面推行林長制,明確地方黨政領導幹部保護髮展森林草原資源目標責任,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二)工作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主。全面落實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最嚴格的森林草原資源保護制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穩定性。
——堅持綠色發展、生態惠民。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產品、優質生態服務的需求。
——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區域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保護管理的突出問題,堅持分類施策、科學管理、綜合治理,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全面提升森林草原資源的生態、經濟、社會功能。
——堅持黨委領導、部門聯動。加強黨委領導,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製為核心的責任體系,明確各級林(草)長(以下統稱林長)的森林草原資源保護髮展職責,強化工作措施,統籌各方力量,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三)組織體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總林長,由省級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設立副總林長,由省級負責同志擔任,實行分區(片)負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實際情況,可設立市、縣、鄉等各級林長。地方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承擔林長制組織實施的具體工作。
(四)工作職責。各地要綜合考慮區域、資源特點和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科學確定林長責任區域。各級林長組織領導責任區域森林草原資源保護髮展工作,落實保護髮展森林草原資源目標責任制,將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沙化土地治理面積等作為重要指標,因地制宜確定目標任務;組織制定森林草原資源保護髮展規劃計劃,強化統籌治理,推動制度建設,完善責任機制;組織協調解決責任區域的重點難點問題,依法全面保護森林草原資源,推動生態保護修復,組織落實森林草原防滅火、重大有害生物防治責任和措施,強化森林草原行業行政執法。
二、主要任務
(五)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生態保護。嚴格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管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控制林地、草地轉為建設用地,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的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禁止毀林毀草開墾。加強公益林管護,統籌推進天然林保護,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落實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強化森林草原督查,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草原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推進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強化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
(六)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生態修復。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定生態用地,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重大戰略涉及區域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深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生態修復等重點工程。加強森林經營和退化林修復,提升森林質量。落實部門綠化責任,創新義務植樹機制,提高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
(七)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災害防控。建立健全重大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災害防治地方政府負責制,將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災害納入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健全重大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監管和聯防聯治機制,抓好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草原鼠兔害等防治工作。堅持森林草原防滅火一體化,落實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提升火災綜合防控能力。
(八)深化森林草原領域改革。鞏固擴大重點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改革成果,加強森林資源資產管理,推動林區林場可持續發展。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規範草原流轉。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鼓勵各地在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和完善產權權能方面積極探索,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
(九)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監測監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完善森林草原資源“一張圖”、“一套數”動態監測體系,逐步建立重點區域實時監控網絡,及時掌握資源動態變化,提高預警預報和查處問題的能力,提升森林草原資源保護髮展智慧化管理水平。
(十)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充分發揮生態護林員等管護人員作用,實現網格化管理。加強鄉鎮林業(草原)工作站能力建設,強化對生態護林員等管護人員的培訓和日常管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完善森林草原資源生態保護修復財政扶持政策。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強組織領導。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推行林長制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謀劃,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安排,狠抓責任落實,確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長制。
(十二)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林長會議制度、信息公開制度、部門協作制度、工作督查制度,研究森林草原資源保護髮展中的重大問題,定期通報森林草原資源保護髮展重點工作。
(十三)接受社會監督。建立林長制信息發佈平台,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告林長名單,在責任區域顯著位置設置林長公示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推行林長制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每年公佈森林草原資源保護髮展情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社會公眾生態保護意識,自覺愛綠植綠護綠。
(十四)強化督導考核。林長制督導考核納入林業和草原綜合督查檢查考核範圍,縣級及以上林長負責組織對下一級林長的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地方有關黨政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落實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森林草原資源嚴重破壞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