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述慶

鎖定
林述慶(1881年-1913年4月16日),近代民主革命者。字頌亭,文作松亭。福建閩縣(今閩侯)人。出身農民家庭。1902年入福建武備學堂學習,畢業後任新軍管帶。1909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後,隨軍調至鎮江。 [2] 
1911年12月率軍協攻南京,首先入城。後任北伐臨淮總司令,受多方掣肘,於1912年1月通電下野。9月袁世凱授其陸軍中將加上將銜,任總統府軍事顧問。林勸袁出兵討伐外蒙古王公叛亂,並出任各團體聯合國防會副會長、國民黨名譽理事。1913年參加國事維持會,任理事。宋教仁被刺後,林表示要號召舊部反袁。4月被袁的心腹梁士治毒死。 [2] 
中文名
林述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13年4月16日
主要成就
中華民國總統府顧問、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出生地
福建閩侯

林述慶人物生平

林述慶接受革命思想

林述慶,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進福建武備學堂,開始接受反清思想。翌年加入旅滬福建學生會。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林述慶赴江寧(今南京)投奔新軍第九鎮統制、原福建武備學堂總辦徐紹,被任為第十七協三十三標三營管帶。三十三標統帶是江蘇著名革命黨人趙聲,林述慶參加趙聲組織的秘密革命活動,準備設立革命機關,事泄未成。

林述慶鎮江起義

宣統元年(1909年),林述慶改任第十八協三十六標一營管帶,駐紮江陰。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爆發後,三十六標調往鎮江與三十五標會合。林述慶暗中聯絡各營官兵,並親自奔走於滬、寧之間,準備起事。林述慶不顧危險,微服細察旗營情況,制訂作戰方案。宣統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林述慶率駐鎮江新軍舉行起義,宣告鎮江光復,成立鎮江軍政府,被推為都督。此後,林述慶聯絡駐泊南京江面的清海軍“鏡清”、“保民”、“楚觀”等15艘軍艦官兵投向起義軍。鎮江起義,南京形勢動搖,人心懼,大大增強了長江下游的革命軍勢力,為光復南京準備了有利條件。孫中山曾稱鎮江響應“有旋轉乾坤之力”。

林述慶攻打南京

鎮江光復後,林述慶率軍出征,同浙、滬軍會攻南京。鎮軍3000人,於十月初七日(11月27日)投入攻打南京的戰鬥,十月十一日(12月1日)凌晨,革命軍終於佔領了鐘山上的據點天堡城,張勳率殘兵敗將棄城北逃徐州。革命軍攻克南京,林述慶再立大功。當林述慶率鎮軍由太平門進人南京城時,受到夾道歡迎,歡聲雷動。林述慶感懷此情景,口占二絕句雲:“大好乾坤換戰塵,六朝風月伴吟身。依依無羔鐘山樹,應認江南舊主人。”“降蟠高揭石頭城,日照雄關萬角聲。如此江山收一戰,居然還我漢家營。”後來林之夏緬懷林述慶時,曾寫詩句“江左雄城公突元,戰衣猶着血痕斑”,讚頌了林述慶在攻打南京戰役中的突出功績。入南京城後,林述慶自稱江寧臨時都督,遭到浙軍和聯軍總司令徐紹核的反對,於是取消江寧臨時都督,並同時取消了鎮江都督,率兵渡長江,開赴浦口,就任北伐軍臨淮總司令。林述慶上書孫中山,提出兵分三路進軍北京,掃蕩清廷殘餘勢力的計劃,得到孫中山嘉許。後因革命軍內部意見不統一,得不到經費和軍火的援助,林述慶被迫率兵回到江寧、鎮江。民國元年(1912年)1月8日通電下野,解甲歸田。

林述慶林述慶之死

南北議和告成後,林述慶入京。民國元年9月,袁世凱特授予林述慶陸軍中將加上將銜,任命為總統府軍事顧問。民國2年3月,袁世凱派人在上海謀殺宋教仁,林述慶聞訊,拍案而起,怒曰“此仇不報非丈夫也”,語為袁世凱所聞。4月10日,袁世凱遺心腹干將、總統府秘書長梁士治特邀林述慶單獨赴家宴,中毒酒,延至4月16日辭世,年僅32歲。 [3] 
另一種説法為:1913年4月10日,林在赴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舉行的家宴後暴病,全身長滿膿痘,4月16日去世,年僅32歲,世人多認為其被毒殺。 [1] 

林述慶人物著作

林述慶著有《江左用兵記》、《林松亭遺詩》傳世。 [2] 
參考資料
  • 1.    1913年4月18日《申報》刊《林述慶之死》稱:“近日中國人猜疑之心無孔不入,較有關係之人一有事故,即有非常可異之説隨之而起。林述慶之死,或謂其病痘症,或謂其為反對者毒死。毒死固甚可怪,即病死而有毒死之疑,其疑亦足見人心之怪現狀也。”
  • 2.    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簡明中國近現代史詞典  上》: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第316頁
  • 3.    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福建省檔案局;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福建省委員會.《辛亥革命福建英傑圖志》:海峽書局,2011年:第138—1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