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芙美子

鎖定
林芙美子(はやし ふみこ,1903年12月31日-1951年6月28日),日本女小説家,生於下關市尾道高等女校畢業後,當過女工、女僕。1924年起在《文藝戰線》等雜誌發表作品。1928年發表第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説《放浪記》,描寫自己苦難的經歷,因此揚名文壇。1932年曾赴歐洲旅行。二次大戰期間曾數次到中國、東南亞等地採訪。主要小説還有《清貧的書》、《牡蠣》、《晚菊》、《浮雲》等,其作品細膩生動地描繪了庶民的哀歡,尤其是婦女的遭遇。後刊有全集23卷。
本    名
林芙美子
外文名
はやし ふみこ
民    族
大和
國    籍
日本
出生地
下關市
出生日期
1903年12月31日
逝世日期
1951年6月28日
畢業院校
尾道高等女校
代表作品
放浪記,清貧記,浮雲
職    業
小説家,詩人
別    名
Hayashi Fumiko

林芙美子個人經歷

林芙美子 (1903~1951) 原名宮田芙美子,日本女小説家、詩人。1903年12月31日生於山口縣下關市。是一個小商販的私生女。早年因父母行商,家庭多次喬遷。7歲時母親被遺棄後,隨母到東京。1922年高中畢業。做過女僕、女工和店員。業餘喜歡寫作。林芙美子早期寫過一些詩歌和童話,1924年開始在《日本詩人》、《文藝戰線》等雜誌上發表作品。後屬“新興藝術派”。作品有無政府主義的虛無縹緲以及多愁善感的抒情詩。她在高中畢業後曾與一位學生相戀同居,後因男方家庭的阻撓而被拋棄。故她以自己私生子的經歷和後來在戀愛、婚姻上的挫折為作品的背景題材,於1928年寫成長篇處女作《放浪記》,以庶民的眼光悲哀地寫出當時女人不依靠男人就活不下去的漂泊不定的命運。小説一出版即成為暢銷書,轟動文壇。她亦由此一舉成名。
1927年,林芙美子與畫家手冢綠敏結婚,此後進入了一個安定、旺盛的創作時期。先後發表了《風琴和漁鎮》、《清貧的書信》等小説,給她帶來極高的聲譽。1932年,她赴歐洲旅行,歸途經上海時會見了魯迅。翌年由於為日共《赤旗報》捐款被拘捕。此後寫作的《牡蠣》、《杜鵑》、《惡鬥》、《魚貝》等作品,反映了婦女在金錢萬能的社會中的不幸命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3次前往中國和東南亞採訪,寫有不少作品。

林芙美子陸軍驕女

在筆部隊中,林芙美子是一個特殊的人物。因為她是筆部隊中惟一的女作家,被當時的宣傳媒體譽為陸軍班的頭號功臣 。 女作家從軍出征,這本身就具有特殊的宣傳價值,當時的報刊也對此大加鼓譟。如《東京朝日新聞》 1938 年 11 月 30 日 的一篇文章説:作為惟一的一位日本女性林芙美子女士參加了漢口的入城。 ( 中略 ) 跟隨快速部隊繼續進行決死的行軍。日本女性到戰場來啦 ! 使全軍官兵大為吃驚,如在夢境。 林女士去了那荒涼的武漢平原,簡直是戰場上的一個奇蹟。她一下子成為戰場上的眾口皆碑的中心,她的勇敢和謙虛使全軍將士從心底裏尊敬和感動。她風塵僕僕,風餐露宿。汽車隨時都會碰上地雷,但林女士置生死於度外。 ( 中略 ) 林女士的漢口入城,是全日本女性的驕傲。
作為從軍的收穫,林芙美子回國後發表了書信體的從軍記《戰線》和日記體的《北岸部隊》。試看《戰線》中的一段描寫: 戰場上雖然有殘酷的情景,但也有着美好的場面和豐富的生活,令人難忘。我經過一個村落時,看見一隻部隊捉住了抗戰的支那兵,聽到了這樣的對話。 “ 我真想用火燒死他 !”“ 混蛋 ! 日本男人的作法是一刀砍了他 ! 要不就一槍結果了他 !”“ 不,俺一想起那些傢伙死在田家鎮的那模樣就噁心,就難受。 ”“ 也罷,一刀砍了他吧 !” 於是,被俘虜的中國兵就在堂堂的一刀之下,毫無痛苦地一下子結果了性命。我聽了他們的話,非常理解他們。我不覺得那種事情有什麼殘酷。
對於林芙美子的這些從軍記,有的日本評論家認為其問題是缺乏戰爭報道應有的紀實精神,過多地記錄從軍中的身邊瑣事,而且缺乏知識品位。無論是在《戰線》,還是《北岸部隊》,她極力把殘酷的戰爭加以詩化和美化,不僅對親眼目睹的侵華戰爭毫無反思,而且努力把自己或日本讀者的價值觀與日本侵華士兵的所作所為統一起來。 “ 真想把武漢的長滿棉花的大平原據為日本所有! ”( 《戰線》 )—— 這位女作家就是如此的淺薄和狂妄。 [1] 

林芙美子戰後反思

戰爭結束後,林芙美子將戰時創作的《暴風雪》、《雨》、《旅情之海》、《河沙魚》等多部反戰作品陸續發表。《晚菊》發表於1948年的《別冊文藝春秋》11月刊上,小説通過描寫一名年老藝妓對變得庸俗的舊情人的失望之情,揭示了“戰爭一下子改變了所有人的心靈”的深刻寓意,被視為是她的頂峯之作,並榮獲當年的日本第三屆女作家文學獎。次年她又完成短篇小説《牛肉》。作品描繪一個曾紅極一時的妓女在臨終時的悽慘情景。她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説是寫於1949~1950的《浮雲》,描寫一個女人受壓抑的一生,充滿了作者不惑之年對人生異常的消極和虛無的情感,並流露了宿命論觀點。1951年6月28日去世 [2] 
參考資料
  • 1.    王向遠.“筆部隊”和侵華戰爭---對日本侵華文學的研究與批判.北京 :崑崙出版社,2005年6月:第19-22頁
  • 2.    劉春英.《中國大百科全書 外國文學Ⅰ》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2-4-1:第6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