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福祥

(鴉片戰爭時期愛國士紳)

鎖定
林福祥(1814年-1864年),字亮予,號季薇 [6]  (又作秀眉),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清代將領。 [7] 
林福祥出身世家。鴉片戰爭爆發後,林福祥向廣州知府餘保純陳述戰守方略,未被接納。後投奔效力粵督祁,招募水勇,組成“平海營”,任管帶,鎮守廣州城西離明觀海口,抗擊英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元里人民奮起抗英時,其率水勇參加戰鬥,並上書即刻收復香港。後歷任南昌、撫州、饒州知府,吉安贛寧兵備道等職。 [7] 
咸豐十一年(1861年),林福祥在太平軍進攻杭州時被俘。獲釋後,赴上海、九江。同治三年(1864年),林福祥為左宗棠所殺。 [7] 
亮予
季薇(或作季眉)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日期
1814年
逝世日期
1864年
主要作品
平海心籌
本    名
林福祥
籍    貫
廣東香山(今中山)

林福祥人物生平

在廣東人民反抗英國侵略者的鬥爭中,一些當地的愛國士紳,當英軍入侵時,在保衞家鄉和田廬的熱情的推動下,招募義勇,組織反侵略武裝,並直接參加抗英鬥爭。其中,林福祥曾帶領義勇參加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並向統治者提出許多反抗侵略的建議。
他生長於澳門,對西方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情況有較多的瞭解。鴉片戰爭爆發時,他還是一名沒有功名的生員,當英國侵略者向中國一再挑釁時,他堅決主張抵抗。認為“唯今之計,則必能戰而後能守”,提出與敵人屈辱議和是沒有出路和“不能長恃也”。 [1] 
林福祥特地到廣州求見知府餘保純,提出戰守方略的建議,沒有被採納。當時,琦善接替林則徐任欽差大臣署兩廣總督,向侵略者討好,盡撤廣州沿海防務,致使虎門外圍的大角、沙角等炮台為長驅直入的英艦攻陷,守將陳連升父子等英勇戰死,虎門也無法守住,水師提督關天培等壯烈犧牲。三月,祁貢抵粵接替琦善為兩廣總督,在林福祥的一再要求下,通過他在祁貢那裏當幕僚的老師黃培芳的推薦,祁貢委派他招募水勇,從香山、順德等地招募來五百七十二人,組成“平海營”,分配戰船十六艘,駐守廣州城西離明觀海口,先後在白鵝潭、泥城等地與英軍作戰。
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發生前幾天,英軍在泥城繒步登陸,攻陷城北四方炮台,林福祥率所部水勇移駐石井並與之接仗。他親自了解到侵略軍在三元里一帶“恣其淫掠,人人為之髮指”的野蠻罪行 [2]  ,深表憤慨,因而一面到各鄉動員鄉民羣眾起來反抗,一面於四月初九日(5月29日)上書祁貢請戰,要求“督帶義勇鄉民,出其不意”襲擊英軍。四月初十日(5月30日),三元里人民舉起抗英鬥爭的大旗,一百零三鄉的鄉民羣眾聯合起來,誘殲英軍於牛欄岡,林福祥“聞鑼聲不絕,即帶水勇應之”。據他所寫的《三元里打仗日記》中説,這一場戰鬥,“來會者眾數萬,刀斧犁鋤,在手即成軍器,兒童婦女,喊聲亦助兵威,斯時也,重重疊疊,遍野漫山,已將夷兵圍在核心矣。”可見當時四鄉農民及其他勞動羣眾參加戰鬥的浩大聲勢。這次鬥爭,由於奕山和祁貢派廣州知府餘保純出面為侵略者解圍,以致中途散去。林福祥對此深表不滿,他在《日記》中寫道:“不意十一朝(5月31日),有當事開城彈壓者,且斥予等多事也,而人心解體矣,散矣,……(侵略者)既得粵東之六百萬(銀元),又往寇閩、浙、江蘇矣,而後患遂無窮矣。……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天乎!人乎!” [3]  鮮明地表達了他主張盡殲來敵,反對妥協以維護民族利益的觀點。
香港於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四日(1841年1月26日)即為英國所強佔。三元里戰後,林福祥上書祁貢,要求乘機即日出兵收復香港,他在信中列舉出兵的有利條件,指出當時存在的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可勝因素,特別強調説:“比者官兵同心,紳勇欲戰,且自有三元里之捷,更覺勇氣百倍”,認為應“乘此可勝之時”,建立“不世之功”。他建議“由香港後路,潛師襲取,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重申“和不足恃”的主張,認為“香港不可不復”,倘若“今日尚持首鼠之端,他日必貽反之噬悔”。 [4]  但祁貢和奕山並沒有理睬他的這個建議。以後他又積極捐資購置炮械火藥,以抵制外來侵略者,而為奕山所保奏,“遂登仕版”。 [5] 
林福祥以後歷任江西贛州定南廳同知,南昌、撫州、饒州知府,吉安贛寧兵備道,浙江布政使,直接參與鎮壓農民起義,進行對太平軍的戰爭。咸豐十二年(1861年),太平軍攻克杭州,林福祥被俘,與其他官員同受李秀成的優待,被饋贈一百兩銀子,予以釋放。由於這個原因,同治三年(1864年),他在浙江衢州被當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所捕殺。

林福祥主要作品

林福祥著有《平海心籌》二卷,道光二十三年刊行。在這書中,他詳盡闡述了他堅決抵抗外來侵略的主張,嚴正地駁斥了對外屈辱投降政策的謬誤,他的不少意見在今天看來也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參考資料
  • 1.    林福祥《平海心籌》,《鴉片戰爭》,第4冊,第588頁。
  • 2.    林福祥《三元里打仗日記》,《鴉片戰爭》,第4冊,第600頁。
  • 3.    《鴉片戰爭》第4冊,第600-601頁。
  • 4.    林福祥:《上祁宮保乞即收復香港書》,《鴉片戰爭》,第4冊,第601-602頁。
  • 5.    《鴉片戰爭》第4冊,第603、263頁及《林福祥遺稿·上粵督論粵西事宜書》(轉見《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修訂本,第210頁注。
  • 6.    郭毅生,史式主編;陳寶輝,姜秉正,吳良柞等副主編.太平天國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第465頁
  • 7.    任寶根編著.廣東九百將帥.深圳:《特區大時代風采》編輯部.1997.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