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楚君

鎖定
林楚君(1905~1986),原名長興,又名思達。祖籍惠陽馬安,生於惠州橋東下塘街。
中文名
林楚君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86年

林楚君個人簡介

林楚君 [1]  (1905——1986),原名長興,又名恩達,惠陽縣馬安鎮人,出生於惠州。民國14年(1925)入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民國15年(1926)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中山大學第一屆黨支部委員,中山大學學生會演講部部長。民國16年(1927),到順德辦農村師範,到惠陽協助組織平山起義。秋,到惠陽秋長籌辦象山師範學校,任教務主任、黨支部書記。民國17年至民國22年(1928—1933)在上海復旦大學教書,參加中共的外圍組織“社科聯”,組織學生開展革命活動。民國23年至民國26年(1934—1937)留學日本,任早稻田大學中華留日學生會主席,中華留日學生聯合會常委。民國26年(1937)回國,歷任第四戰區政治部政工大隊副、十二集團軍政工大隊長,廣東國民大學、法商學院、廣州法學院、珠海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教授,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經濟系主任、校工會副主席等職。1985年離休。
林從教40餘年,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深受學生愛戴。生平淡泊名利,從不向組織提個人要求。晚年撰寫了一些回憶錄。

林楚君人物經歷

1925年考入廣東大學(現中山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中共中山大學第一屆黨支部委員、中大學生會演講部部長、濟難會書記,經常組織學生上街宣傳革命。1927年到順德縣辦農村師範,至惠陽協助組織平山起義。此後擔任中共惠、紫、河、博特區委員會委員,組織農民武裝,策動舊粵軍暴動。1927年秋,在惠陽秋長籌辦象山師範學校,並任教務主任和黨支部書記。努力發展黨組織,籌措黨的活動經費,擴大黨的影響,把象山師範辦成“革命小搖籃”,吸引了大批進步青年。
1928年9月至1933年,在上海復旦大學教書,兼任正風文學院和崇德女中教師,參加黨的外圍組織——“社科聯”,並任閘北區宣委,組織學生開展革命活動。1934年至1937年,留學日本,任早稻田大學中華留日學生會主席和中華留日學生聯合會常委,組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習小組,與CC派作鬥爭,打擊漢奸,營救被捕愛國學生。1937年抗戰爆發後回國,歷任第四戰區政治部政工大隊大隊副、十二集團軍政工大隊大隊長,在部隊中積極宣傳抗日救亡,支持軍隊的革命活動。
1943年任廣東國民大學教授,此後歷任法商學院、廣州法學院、珠海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教授,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教研室副主任、經濟系主任、校工會副主席,直至1985年離休。40餘年來,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為國家培育了大批人才,深受學生愛戴。對個人的名利地位和物質待遇,一向淡然處之,從不向組織提個人要求。生前曾為惠州市黨史辦撰寫回憶錄,並編寫東江地區黨史資料提綱100多題。 [2] 
參考資料
  • 1.    林楚君  .惠州市惠陽區地方誌辦公室.2010-8-29 [引用日期2012-07-10]
  • 2.    林楚君  .惠城地情網[引用日期201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