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有潤

鎖定
林有潤,1937年11月生,福建福州人,碩士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華南植物園主任、研究員,菊科分類學專家 [3]  。兼任廣東省植物學會理事長及廣東省科協常務理事等職。
中文名
林有潤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7年11月
出生地
福建福州
代表作品
《台灣植物誌》
職    稱
研究員

林有潤學術成果

主編《中國植物誌 [1]  (第76( 2)、24、80(2)卷),主編英文版《中國植物植物誌》(菊科蒿屬)及《新編藥用植物學》均已出版,參加《西藏植物誌》、《台灣植物誌》(英文版)、 《常用藥用植物彩色圖譜》等24部著作的編著,均已出版;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有"菊科-新屬-紊蒿屬"、"論世界蒿屬植物區系"、"論蒿屬演化系統兼論蒿屬與鄰近屬的親緣關係"、“菊科植物的系統分類與區系地理的初步探討生(世界)”等84篇,另外發表科普文對篇。先後主持國際合作基金研究項目兩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兩項,中科院或省基金研究項目6項。榮獲中科院省級或國家級1-3等獎14項,其中第一完成者3項;應邀出席國際植物學或藥用植物學學術大會或國際講習班講授藥用植物學 12次。以科研為基礎結合"植物學會"及"植物園"科普工作,面向生物教師及學生進行植物學與環境科學科普教育,學會被評為"省先進學會",植物園先後授予省、市植物學與環境科學"科普基地"。1999年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授予國家級的"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本人被授予"全國科普上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關於黃花蒿青蒿的名實問題,菊科分類學專家林有潤考證細緻,結合標本和分類學文獻記載,親自進行野外調查和民間走訪,對古本草書中所記載的各種艾蒿類植物一一作了考訂。 [3] 

林有潤社會職務

曾任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華南植物園主任 [2]  ,中科院植物園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委會委員,廣東省學位委員會(農科組)委員,中國植物學會第十、第十一屆常務理事,廣東省植物學會暨南方棕櫚協會理事長,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四、五屆全省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常務理事。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基金項目評審專家,研究所資深科學家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植物學會暨南方棕櫚協會名譽理事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學術研究會副主任委員。國務院及廣東省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林有潤研究項目

以研究植物系統分類與區系學為基礎,結合研究藥用植物分類與應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平衡及植物園學等課題。他對世界及中國菊科、尤其艾蒿類的研究尤為深入,從多學科研究配合,對其起源,區系地理及經濟利用等都提出了獨創性的見解。他還研究了鐵青樹科、省藤科及棕櫚科,華南五加科、睡蓮科、金魚藻科、青藤科、樟科、野牡丹科的系統分類,區系地理及主要經濟用途等。至2005年12月,其主持國際合作研究課題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中國科學院特別支持費研究課題4項,其他省區邀請協作的研究課題14項。已出版的專著有36部,其中任主編或單獨完成《中國植物誌》24、76(2)、80(2)卷。《A New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華南植物園》(圖文集)及《觀賞棕桐》等11部;參與編著並已出版的有《廣東植物誌》第1、2、3、6、8卷,西藏、台灣(英文版)及南方其他省區《植物誌》和彩色藥用植物圖譜、手冊等著作25部;在國內外核心刊物已發表論文112篇,科普文章95篇,共1800頁。研究成果中有10項獲國家、中科院、省級大獎,其中林為第一完成者佔4項。1999年獲得“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2002年獲廣東省科協“榮譽委員”證書。曾先後到亞、歐、美洲等10個國家考察訪問,合作科研或任客座教授,12次出席國際植物學、藥用植物學或國際植物園協會學術會議、宣讀論文或應聘在國際講習班上授“藥用植物”課。1985年他應英國Linnaean學會及British Museum(Nat.Hist.)邀請。為C.Linne標本館的菊科3屬“模式標本”做“專家確認”工作。2005年11月5日—11月8日組織“國際菊科艾蒿類植物研討會”並任學委會主席和在大會上宣讀論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