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寨古村

鎖定
林寨古村,中國傳統村落,隸屬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分為石鎮、興井2個自然村,位於林寨河(浰江)北岸,距鎮政府1千米,村域面積8.84平方千米。 [1]  林寨古村東至省道S229線,南至東江,西至樓鎮村,北至興井村。 [3] 
林寨古村坐落於浰江北盆地中間,村前是古云山、大嶺山,正面遠眺林寨主峯銅鑼嶂。 [1]  古村現存古建築280多棟,主要興建於清朝、民國時期,總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其中核心區有24座較大的四角樓,總建築面積183.8萬平方米。每座樓建築風格獨特,樓宇堂皇,雕樑畫棟,是客家建築的集中體現。其中,距今300年以上歷史的有德基樓、廈鎮堂、永貞樓、儒林第、圓橋英俊,200年以上歷史的有司馬第、薰南樓、朝議第、恆泰樓、德星第,這些民居建築現基本保存完整。 [1]  規模較大、現保存較完整的大型四角樓宅第有謙光樓、穎川舊家、司馬第、永貞樓等30多棟。 [3]  林寨古村從明代至清末,有科考士子208人。 [1]  林寨古村內中的古樓、古巷、古井及石刻、木雕、繪畫、名人書法有很高的觀賞和考古價值。 [2]  林寨古村獨特的大型客家四角樓建築羣對研究客家民俗文化、建築特點有着重大意義。 [9] 
2012年11月,林寨古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9] 
中文名
林寨古村
村落屬性
古村
所屬政區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
村域面積
8.84平方千米 [1] 
形成年代
秦朝
保護級別
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林寨古村村落歷史

林寨古村建築 林寨古村建築
元朝,陳姓從福建遷入。元朝以來,興井村民憑藉土地的肥沃和浰江水運之利,務農經商,富甲一方。 [14] 
明朝初年,林秀榮一脈從福建莆田秀榮遷居林寨王章圍和老圩壩一帶衍居。 [1] 
清朝時期,境域屬和平縣仁義圖。咸豐九年(1859年),太平天國石達開部在林寨紮營月餘,曾強攻永貞樓。 [1] 
中華民國時期,屬和平縣林寨鄉。 [1] 
1949年,屬和平縣林寨區。1958年,屬和平縣浰江公社。1963年,先後屬和平縣林寨鎮石鎮村、興井村。1964年5月,境內發生特大水災。2005年,又連續發生洪災。2009年,該地以古民居建築打造古村旅遊景區,將兩村合併為“林寨古村”。 [1]  2013年,和平縣開始了《林寨古村開發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 [6]  2015年12月,林寨建築羣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5] 

林寨古村地理環境

林寨古村位置境域

林寨古村俯瞰圖 林寨古村俯瞰圖
林寨古村位於林寨鎮浰江北岸,距林寨鎮政府1千米,東至省道S229線,南至東江,西至樓鎮村,北至興井村。村域面積8.84平方千米。 [1]  [3] 

林寨古村地形地貌

林寨古村坐落於浰江北盆地中間,村前是古云山、大嶺山,正面遠眺林寨主峯銅鑼嶂。 [1]  四周均為寬闊平整的良田。 [7] 

林寨古村水文

浰江在古云山、大嶺山中間,自西向東流經林寨鎮,長約14千米,在東水匯入東江 [1] 

林寨古村村落格局

林寨古村選址理念

林寨古村村前視野開闊,有田可耕、有水可漁,形成“負陰抱陽”“背山面水”之勢。村落東南方為水口,東側的古云山,俗稱象形山,與西側山峯對峙,在堪輿學中,被稱為“獅象守水口”。 [12] 

林寨古村空間佈局

林寨古村村廊城牆環成船型,立有東、西、南、北四門,門前有五口池塘,兩邊有護城河。 [13]  林寨古村分兩部分,南部以宗祠為中心,建築羣分佈如船狀。北部是以家族為為單元分散佈置,建築相對獨立,房屋建造的防禦性較南面樓房嚴密。 [14] 
林寨古村落 林寨古村落
林寨古村多為建木石結構的樓房,既有西式洋樓、又有中式庭院。每座樓三層以上,每層面積數百至數千平米不等。 [10]  主要建築有福謙樓、謙光樓、宣儀第、赤樓、洋樓、永貞樓、薰南樓、潁川舊家、司馬第、朝議第、中憲第、德馨第、下鎮當鋪等。 [11] 

林寨古村建村智慧

林寨古村為了能夠達到更好的隔熱效果,建築物的牆體選擇了較厚的石材,東西向牆體很少開窗,開的窗户也較小。一般建築物的外牆以顏色鮮亮為主,利用反射隔熱的辦法,將熱量反射在建築物的外部空間,以達到隔熱的效果。 [10] 

林寨古村經濟社會

林寨古村人口

林寨古村風光 林寨古村風光
林寨村村民主要有陳、黃、林、馬、汪、張、曾、藍等姓,以陳姓為主。2015年末,林寨村有户籍人口6373人,常住人口4963人。村民大多為漢族,還有數户共19人為畲族。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105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33人,主要分佈在美國、加拿大。 [1] 

林寨古村經濟

林寨村民傳統以經商為主,包括船運、典當、屠宰等行業,又兼養魚、種植蔬菜。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甘蔗、花生、大豆等。 [1] 
2013年春節期間,林寨古村共接待遊客25萬人次。遊客以珠三角地區的散客為主,也有少量團體遊客。 [8] 

林寨古村主要景點

林寨古村謙光樓

謙光樓 謙光樓
謙光樓,始建於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正方形,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以四個樓閣為定點,中間以瓦屋連接樓閣。其中樓閣高4層,以石灰牆、火磚、百年木材及硬麻石條為主要材料徹成。天井、走廊道邊以長短不一的麻石條鑲成,門匾、橫樑、窗、護欄等製作手工非常考究,雕刻有文案圖畫、黃金材料題字。 [4] 

林寨古村潁川舊家

潁川舊家,始建於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潁川舊家整體平面呈正方形,高三層,擱瓦布檁式結構,平面佈局為二進二橫式,依中軸線向兩邊平均佈置,正中依次為大門、門廳、中廳和上廳。橫屋為三層走馬樓式樓房,樓前有長25米,寬3米的天井用於通風和採光,屋內石木構件均大量運用鏤雕和浮雕手法雕刻着草木花卉、松鹿、麒麟、錦雞、瓶花、人物故事等圖案。

林寨古村廈鎮堂

廈鎮堂,始建於元代,佔地面積280平方米,歷代皆有修繕。現主體建築完好,被定為“河源市家訓文化示範基地”。因廳堂明亮寬敞,村內文化活動多在此舉行,當地人稱之為“大廳下”。 [1] 

林寨古村司馬第

司馬第,又叫九棟屋,是司馬第、朝議第、上新屋三幢樓房依次連貫成九棟的總稱,清朝嘉慶二年(1797年)為朝議大夫陳鴻銘興建。司馬第為府邸式結構,廳廓屏風十分考究、木刻鏤雕別具一格。 [15] 

林寨古村歷史文化

林寨古村地名由來

相傳,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龍川縣令趙佗為防禦來犯之敵,派林可來此築寨守關。因林可立了戰功,遂獲此地作為其食邑,命名為林寨。 [1] 

林寨古村歷史人物

陳瓊潤,優錄拔貢,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考取進士,歷任運鹽司副使、通政使司參議、直隸州知州、道光欽命兩廣巡撫等職。 [1] 
陳國相,曾任清嘉慶廣西容縣知縣。 [1] 
陳襄廷(1875—1944年),晚清舉人。中華民國時期曾兩任和平縣縣長、廣東省參議院議員兼廣東省督軍府顧問。 [1] 

林寨古村傳統民俗

  • 待客風俗
林寨古村以前客人探親,如上午或下午來訪,因不清楚其有無用餐,一般到來後主人必先煮上雞(鴨)蛋米粉給來客,意為墊底(俗稱“打點”),待午餐或晚餐再一起入席用餐。如婚嫁相親者的當事人到訪,加上媒婆和陪伴者共有三四人,每人亦需吃一碗煎荷包雞蛋米粉,有心的主人常常會在碗底下多盛兩個蛋,俗稱“露二蛋墊二蛋”,凡送客人都會奉送一些米粉和蛋品。 [1] 
  • 婚筵喜宴
林寨古村民間婚筵喜宴以豬肉、雞鴨、魚及豆腐或油炸豆腐、粉絲或香菇、海味、腐竹等為基本菜色,輔以筍乾及各類蔬菜。一般九至十碗,大體上以豬雞鴨魚為主。富裕家庭以釀豆腐、釀香信、釀蠔豉、釀蝦米、魷魚、墨魚、海蔘、紅燜豬肉、牛、羊、雞、鴨、鵝、肉丸等(宴席禁用狗肉),稱之豐盛酒席。
  • 喪事
林寨古村喪事以吃豆腐、南瓜等為素菜。但正席要有豬肉。一般是豬肉、豆腐(吃白豆腐)、粉絲、腐竹及青菜瓜類等。多為七至八碗,九碗為豐盛。大部分人家以吃肉為主,菜餚不能比婚筵差,甚至要十碗葷,以示對協助辦理喪事及前來弔喪者的敬重和感謝。隨着政府規定實行火葬, 很多事情簡單多了, 喪事也象辦成喜事,甚至比喜事更浪廢,喪事的菜餚吃過是沒人要的,餐餐要新鮮,飲料酒類也用得特別多。做滿月、遷新居及慶壽筵,酒席類似婚筵菜餚,也多到街鎮、縣城操辦。

林寨古村文物古蹟

大夫第 大夫第
林寨古村文物古蹟眾多,下鎮村大嶺頭崗和古云寨有新石器時代遺址,林屋山曾挖岀南朝古墓羣,興井小學門前曾挖掘出晉代古墓一座,出土玉器、兵器、陶矸等文物。 [1] 

林寨古村非遺項目

林寨古村舉行的“華光大帝巡遊”,俗稱“阿公出行”,為東江上游少有的民間藝術活動。農曆九月二十七日為華光大帝巡遊大典之期,期間有舞龍、舞獅、演粵劇等節目。 [1] 

林寨古村村志族譜

  • 《陳氏族譜》
《陳氏族譜》中指出客家精神為“愛國愛鄉、榮我家邦、遵紀守法、勤儉和忍、崇文重教、誠信做人、自強不息、唯吾德馨”,同時載有“祖訓”:
明明我祖,漢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
讀書為重,次即農桑,取之有道,工賈何妨。
克勤克儉,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禮義廉恥,四維畢張,處於家也,可表可坊;
仕於朝也,為忠為良,神則佑汝,汝福綿長。
倘背祖訓,暴棄疏狂,輕違禮法,乖舛倫常。
貽羞祖宗,得罪彼蒼,神則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類相戕,不念同氣,偏論異鄉。
手足干戈,我心憂傷。願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脈,泯厥界疆,汝歸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親之,歲歲登堂,同底於善,勉哉勿忘。 [1] 

林寨古村方言

林寨古村村民大多為漢族,屬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1] 

林寨古村物產美食

林寨古村傳統食品有醃蕎頭、炒番薯幹、糖餅、粄皮、米糕、油果、油餈、餈粑、灰水粄、涼粉、艾粄、奶姑粄等。 [1] 
林寨古村客家菜中頗具特色的有:釀豆腐、釀香信、釀苦瓜乾、釀荷包蛋、釀蠔豉、釀全鴨、釀豬腸頭、釀菜卷、釀春捲、釀腐卷等。 [1] 

林寨古村榮譽稱號

林寨古村是擁有"全國最大四角樓古建築羣"的古村落,現仍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4座,是典型客家風格的四角樓,其規模大、數量多、建築藝術精湛、文化底藴深厚,在全省乃至全國實屬罕見。是廣東省省首批27個古村落之一。 [17] 
林寨古村有全國最大的四角樓古建築羣,以客家的四角樓建築而出名,定位於“東江商埠,客家水鄉,田園古堡”,是23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觀賞點,被評為廣東省首批古村落之一、“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中國民族優秀建築文化遺產名村”, [2]  先後獲得過“中國首批傳統村落”“中國民族優秀建築文化名村”“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廣東十大最美鄉村”等稱號。 [16] 
林寨古村油菜花 林寨古村油菜花
2012年11月,林寨古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12月,被評為“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 [9] 
2014年2月,林寨古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9] 

林寨古村旅遊信息

  • 交通
京九鐵路和龍川縣旅遊大道從林寨古村村後經過,省道駱米線和縣道X206線從村旁穿過。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