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國強

(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化學家)

鎖定
林國強,1943年3月7日出生於上海,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1]  [4] 
林國強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學技術大學;196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1990年—1999年曆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91年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 [1]  [4]  [24] 
林國強主要研究領域為具生理活性的天然產物結構與合成,不對稱合成反應、生物催化反應手性藥物小分子的合成等。 [4] 
中文名
林國強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43年3月7日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國強人物經歷

林國強近照 林國強近照
1943年3月7日,林國強出生於上海
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196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同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1981年—1982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學院作訪問學者。
1986年—1987年,先後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和美國史克藥業研究開發部作訪問科學家。
1990年—1999年,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1991年,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6年—2014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任。
2018年,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 [1]  [4]  [24] 

林國強主要成就

林國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林國強在實驗室 林國強在實驗室
林國強早期參與昆蟲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的研究,成功地用於家蠶生長調節和增絲;從事昆蟲信息素的微量結構鑑定及合成,發現雌棉紅鈴蟲在交配後釋放抑制劑來阻止再次交配的現象;鑑定了大袋蛾桑毛蟲桑尺蠖性信息素等新結構,併合成了多種手性信息素化合物;鑑定了五類透翅蛾的多元信息素體系,證實了松幹蚧庫蚊產卵等信息素的手性識別現象;與兄弟單位合作開展對棉紅鈴蟲、紅鈴蟲等害蟲的防治與監察。 [23] 
  • 學術論著
據2022年9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官網顯示,林國強已發表學術論文逾245篇,撰寫中國國內外學術著作4部,其代表論著有《手性合成—不對稱反應及其應用》《手性藥物—研究與評價》等。 [4] 
  • 發明專利
據2022年9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官網顯示,林國強擁有授權中國專利40項,美國專利1項,PCT3項,實施轉讓10項。 [4] 
時間
專利名稱
專利號
2003年
一種從L型取代苯絲氨酸酯製備D-(-)蘇式-2-噁唑啉衍生物的方法 [27] 
ZL97106492.X
2003年3月5日
外消旋奧硝唑的酶法拆分方法 [8] 
CN1400312A
2003年3月12日
高比旋度的左旋亞葉酸鈣及拆分方法 [7] 
CN1401647A
2004年9月1日
利用固載化的雙辛可尼類生物鹼配體進行不對稱羥胺化和雙羥化反應的方法 [6] 
CN1524835A
2006年7月26日
高光學活性手性苯酞類化合物和合成方法 [10] 
CN1807421A
2006年11月15日
一種合成非手性,非肽類的抗凝血酶抑制劑的方法 [5] 
CN1861596A
2012年1月18日
4-(4-氨基苯基)-3-嗎啉酮中間體酰胺、合成方法和用途 [9] 
CN102320988A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86年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4] 
1987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 
2003年
一種從L型取代苯絲氨酸酯製備D-(-)蘇式-2-噁唑啉衍生物的方法
上海市發明創造專利獎三等獎 [4]  [27] 
2012年
《手性藥物—研究與評價》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出版物圖書獎一等獎 [4] 
2013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 
2014年

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4] 
2014年
吉西他濱重要中間體新合成工藝
第十六屆中國專利金獎 [21] 
2016年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4] 

林國強人才培養

  • 編著教材
林國強和學生在一起 林國強和學生在一起
林國強編撰了《手性合成》《手性藥物》等手性科學領域的教科書和工具書。其中《手性合成》連續20年六次更新再版,是許多高校的專業教科書。 [3] 
  • 講授課程
林國強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香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韓國浦項科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開設並講授《不對稱合成》課程。 [3] 
  • 培養成果
林國強培養的學生有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洪然 [21]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鍾羽武,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明華,南昌大學教授嚴兆華,東華大學教授陳沛然等。 [25] 
  • 教學獎勵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手性合成—不對稱反應及其應用(第一版) [4]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林國強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頒發機構
1992年

1993年
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獎 [11] 

1996年
優秀研究生導師 [4] 
中國科學院
1996年
莊長恭專項獎 [11] 
1997年
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獎 [11]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1] 

2006年

2006年
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4] 

2008年
傑出貢獻教師 [4]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0年—2014年
上海市先進工作者 [4] 

2012年
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4] 

2013年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4] 

2014年
陳嘉庚化學科學獎 [4] 

2014年
手性化學成就獎 [4] 
2018年
勞模年度人物 [20] 
上海市總工會
2018年3月
2017年度科技功臣獎 [21] 

2019年
最美奮鬥者 [3] 

林國強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1年—1994年
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三屆理事會理事 [26] 
1992年
四面體(Tetrahedron)》理事、地區執行編輯 [4] 
1992年
《四面體通訊(Tetrahedron Letters)》理事、地區執行編輯 [4] 
1994年
有機化學》編委 [4] 
1994年—2006年
《有機化學》副主編 [4] 
1994年—2006年
化學學報》副主編 [4] 
1995年
中國化學》編委 [4] 
1995年—1998年
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四屆理事會理事 [26] 
1997年–2006年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協會(IUPAC)有機與生物化學部委員、資深委員 [4] 
1998年
世界華人有機化學家理事會理事 [4] 
2000年—2006年
《中國化學》副主編 [4] 
2003年—2006年
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六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26] 
2004年6月—2006年6月
中國科學院化學部第十二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16] 
2006年6月—2008年6月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一屆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員會委員 [15] 
2007年—2010年
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七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26] 
2008年
中國科學:化學》副主編 [4] 
2008年6月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二屆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員會委員 [17] 

中國科學院化學部第十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18] 

中國科學院化學部第十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19]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4] 

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4] 

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4]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一屆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員會委員 [14]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五屆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 [13]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六屆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 [12] 
2023年7月
中國中醫科學院第二屆學部委員 [28] 

林國強人物評價

林國強近照 林國強近照
“林國強開拓創新,在學科研究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為有機化學研究事業發展傾盡全力。”(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評) [22] 
“林國強有着矢志不渝獻身祖國科研事業的高貴品質,他在為國為民作出更大貢獻的道路上勇猛邁進。”勞動報評) [2] 
“林國強是傑出的有機化學家,手性化學領域的開拓者,在構築人才高地等方面貢獻卓絕。”新華網評)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