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凱

(革命烈士)

鎖定
林凱 (1916-1944),桐浦沙岙村人。出身農家,就讀於陶山小學,1931年考入瑞安中學。1934年進入國民政府南京中央無線電通信學校。1936年,又報考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成為黃埔軍校第13期學員。盧溝橋事變後,於1938年9月提前畢業,奔赴抗日前線,轉戰多地,由排長升任連長、營長。1944年6月,參加衡陽保衞戰,失利後,在寶慶東塔(即湖南邵陽塔下山)孤軍阻擊日軍,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林凱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44年
畢業院校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職    業
軍人

林凱人物生平

林凱,族譜上名學綿,字惠風,號豈凡,桐浦沙岙村人。出身農家,就讀於陶山小學,193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瑞安中學,畢業後,在碧山龍頭庵小學當教師。在校就讀期間,正值“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東北全境陷落,舉國一片譁然。林凱和瑞中廣大師生一樣,無不義憤填膺,紛紛走向街頭示威遊行,並採用各種方式宣傳抵制日貨。他還特意給自己取了個“豈凡”的別號,後來他曾向黃埔軍校同學林兢説過:“我這個別號源自“凱”字,只是在“幾”字上多加了一點,“豈凡”意為我林凱豈是凡夫之輩?現如今國難當頭,我們均為血性男兒,決不能自甘平庸,一定要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1] 
1933年7月起,在瑞安中學初中部學習。離校後,在浦西龍頭庵小學教書一年。1935年進江蘇鎮江34標交通兵學校,課餘自修高中課程。翌年考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初為第十三期”入伍生”。當年9月轉為黃埔軍校工2隊學員。1937年“七七事變”後,隨軍校遷往四川銅梁。1938年9月提前畢業,即以獨子身份主動要求上前線參加抗日戰鬥,被分配至王耀武的24集團軍第100軍63師188團任排長,後晉升連長,在連隊愛護士兵,指揮得當,所在連隊獲全軍模範連稱號。 [2] 
1938-1943年間林凱隨軍轉戰浙、贛、鄂、湘多省,參加過湖南常德保衞戰,成功收復了湖南常德縣城。1944年,日軍為了扭轉太平洋戰場上的敗勢,企圖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摧毀中國軍民抗戰到底的意志,集結大批兵力,向連接我國東南和西南的戰略要地衡陽發起猛烈進攻。 [1] 
1944年8月,衡陽失陷,林凱所部奉命在湖南阻擊向湘西侵犯的日本侵略軍,以保護寶慶機場(美軍對太平洋作戰的第一線野戰機場)。林凱時任188團一營營長兼閉副,駐寶慶塔下山,為第100軍之前衞。9 月,日軍侵犯寶慶 塔下山,林凱所在營與日軍接火的第一夜即發生兩次白刃戰,連續打退日軍4次進攻,部隊距日本侵略軍陣地不足100 米,一營十兵傷亡慘重,戰鬥員不到100人,林凱亦在指揮作戰中負傷。次日淩晨,他再次組織戰鬥,率部高喊"逆襲",不幸被敵狙擊兵槍彈擊中頭部,生命垂危,擔架轉移時又遭遇敵兵,壯烈犧牲。 [2] 

林凱後世紀念

寶慶塔下山戰鬥結束後,當地民眾掩埋林凱等將士遺體時,見旁邊尚有一己拉弦未炸的手榴彈,地方官員士紳籲請改寶慶縣為林凱縣。時任寶慶縣縣長議定將塔下山改名“林凱山”,進行祭奠,以紀念抗日英烈。 [2] 
2005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瑞安日報》上披露了林凱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事蹟,再次喚起了民眾對這位抗日愛國英雄的追念,有不少人開始為林凱申報烈士一事而奔走。2007年5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林凱為革命烈士。6月13日,國家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證書。就在這一天,林凱的出生地桐浦沙岙村舉行了肅穆莊嚴的烈士證書頒發儀式,市領導與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以及烈士親屬、生前好友等百餘人蔘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