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港街道

鎖定
松港街道,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地處霞浦縣中心,東瀕福寧灣,南抵沙江鎮,西與松城街道崇儒畲族鄉相接,北及東北與水門鄉三沙鎮毗鄰, [2]  區域總面積135.8平方千米。 [2]  截至2011年末,松港街道户籍人口49774人。 [2] 
唐宋時期,分屬勸儒鄉擢秀裏和靈霍鄉萬安、温麻、柘陽裏;2004年1月,改為松港街道。 [2]  截至2020年6月,松港街道轄5個社區、17個行政村, [3]  街道辦事處駐程井巷29號。 [2] 
2011年,松港街道財政總收入4186萬元,比上年增長44.4%。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18893元,比上年增長17.8%。農民人均純收入6229元,比上年增長27.2%。 [2] 
中文名
松港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
地理位置
霞浦縣中心
面    積
135.8 km² [2] 
下轄地區
5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程井巷29號
電話區號
0593
郵政區碼
355100
車牌代碼
閩J
人    口
49774人 [2] 

松港街道歷史沿革

唐宋時期,分屬勸儒鄉擢秀裏和靈霍鄉萬安、温麻、柘陽裏。
元代至清光緒年間,分屬一都、二三都、二十五六都、十七都、三十四五都、三十六七都。
清宣統元年(1909年)至民國中期,為附城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第一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為松鷗鄉。
1949年10月,屬第一區。
1955年,改為第九區。
1955年12月,併入城關區。
1956年2月,析出為後港區。
1958年,併入城關公社。
1961年,改為城關區。
1966年10月,改為城關公社。
1968年4月,改為城效公社。
197年12月,城關鎮與城郊公社合併為城關公社。
1980年3月,分設城關鎮、城郊公社,境域為城效公社。
1981年,改為州洋公社。
1984年,改為州洋鄉。
2004年1月,改為松港街道。 [2] 

松港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松港街道轄東關、東興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長沙、大沙、小沙、沙頭、松漁、松農、北岐、青岐、後岐、古嶺下、後港、利埕、塔下、赤岸、橋頭、江邊、竹下、水坑、利洋、嶺頭、佳湖、下村、八斗壩、章家衕、東關2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62個村民小組、20個居民小組。有113個自然村。 [2] 
截至2020年6月,松港街道轄5個社區、17個行政村:東關社區、東興社區、東景社區、東陽社區、東昇社區、東關村、古嶺下村、赤岸村、利埕村、青岐村、後岐村、竹下村、下村村、八斗壩村、佳湖村、章家衕村、江邊村、橋頭村、後港村、水坑村、利洋村、三嶺頭村, [3]  街道辦事處駐程井巷29號。 [2] 

松港街道地理環境

松港街道位置境域

松港街道地處霞浦縣中心,東瀕福寧灣,南抵沙江鎮,西與松城街道崇儒畲族鄉相接,北及東北與水門鄉三沙鎮毗鄰, [2]  區域總面積135.8平方千米。 [2] 

松港街道地形地貌

松港街道屬沿海丘陵地貌,東南部地勢平緩。土壤屬發育於花崗岩上的微酸性紅壤,土層淺,土質薄。海岸曲折,海岸線長32.1千米。 [2] 

松港街道氣候

松港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温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490.6毫米,年均氣温18.8℃,無霜期304天。 [2] 

松港街道水文

松港街道有三河、護城河、羅漢溪流經境內。 [2] 

松港街道自然災害

松港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暴雨、洪澇、乾旱等。颱風災害每年3~4次,1969年的“九三”颱風對轄區影響較大,主要影響為低窪地帶受淹嚴重、地災隱患點出現大面積的山體滑坡,造成城區、農田受淹,民房、道路交通受到破壞。松山村住428户,在7米高的海嘯猛擊下,5分鐘全村夷為平地。 [2] 

松港街道自然資源

松港街道境內已探明的礦藏儲量較多的是非金屬礦,主要有云母、石英、花崗岩、高嶺土等。海洋物產主要有海帶、紫菜、彈塗魚、蟹、牡蠣、蟶、蛤、蚶等,陸地物產有各類果蔬、茶葉、竹木、花卉、藥材、食用菌等。
2011年,松港街道有耕地2.037萬畝,人均041畝。其中水田14901畝,旱地5469畝。山場面積5.333平方千米,其中有林地面積5.133平方千米,林業用地54平方千米,其中有林地42.667平方千米,。 [2] 

松港街道人口

截至2010年末,松港街道總人口為60393人。 [1] 
截至2011年末,松港街道轄區總人口4977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627人,城鎮化率21.3%,另有流動人口13875人。總人口中男25205人,佔50.6%,女24569人,佔49.4%;18歲以下8568人,佔17.2%;18~60歲35225人,佔70.8%;60歲以上5981人,佔12.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5705人,佔91.8%;少數民族有4069人,其中畬族人口3972,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7.6%。2011年,松港街道人口出生率16.7‰,人口死亡率7.7‰,人口自然增長率9.0‰。 [2] 

松港街道經濟

松港街道綜述

2011年,松港街道財政總收入4186萬元,比上年增長44.4%。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18893元,比上年增長17.8%。農民人均純收入6229元,比上年增長27.2%。 [2] 

松港街道農業

2011年,松港街道農業總產值3.93億元,比上年增長16.3%。糧食作物以水稻、甘薯為主。糧食播種面積18.667平方千米,生產糧食9000噸。蔬菜種植面積9.067平方千米,產量1.34萬噸。果園面積2.533平方千米,產量646噸。茶園面積4.533平方千米,產量235噸。中藥材面積0.133平方千米,產量22噸。2011年末,年林業產值982.7萬元。年飼養家畜1.35萬頭、家禽10.08萬羽,年牧業產值2489.9萬元。漁業以海洋捕撈和養殖為主。2011年,松港街道水產養殖面積13.067平方千米,水產品產量1.22萬噸(含捕撈),產值2.26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66%。 [2] 

松港街道工業

2011年,松港街道轄區內工業企業142家,擁有福寧工業園區和東關工業桃園,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新辦儲備項目10個2011年,工業總產值4.8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0.77億元,出口交貨值3219萬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790萬元。 [2] 

松港街道商貿

截至2011年末,松港街道轄區內有大型農貿市場1家,沿街各類商店3000多家,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5.7億元,比上年增長16.9%;2011年,松港街道出口企業6家,出口交貨值6500萬元。 [2] 

松港街道社會事業

松港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松港街道有中學2所、小學22所,幼兒園9所(其中民辦幼兒園7所)。在校生4929人,其中初中學生946人,小學學生2418人,幼兒園學生1565人。教職員工453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教師217人。 [2] 

松港街道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松港街道設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個,村居文化活動中心27個,農家書屋25個,藏書3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2人。 [2] 

松港街道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松港街道社區及村級衞生所29個,其中街道衞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39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9萬人,參合率99.8%。城市居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人數1.57萬人。農村改廁普及率68%。 [2] 

松港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松港街道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66户,人數820人,五保242户288人,支出145.3萬元,比上年增長62.0%,人均101.3元,比上年增長46.1%;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29户,人數299人,支出60.4萬元,比上年增長42.5%,人均153.6元,比上年增長33.3%;優撫對象288户;各類殘疾人288人,設有1所敬老院。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504人,參保率78%。 [2] 

松港街道交通

松港街道境內有S301等道路過境。

松港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松港街道因街道辦事處位於原松城城區,後港村是其境內重要港口,各取一字得名。 [2] 
  • 文物古蹟
松港街道境內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南北朝的華峯古剎建善寺、宋代泗瀾岸口的松山媽祖行宮、宋皇祜五年的赤岸石橋、明代的寨崗山烽火台、民國時期的霞浦首任知縣王邦懷之墓以及遠古的長沙靈巖仙閣、大沙摩崖石刻。 [2] 

松港街道風景名勝

松港街道境內有近代仿唐建築赤岸空海入唐祭海亭、紀念堂、牌坊以及新建的寨崗山風景區、羅漢溪度假山莊、龍潭寺等。 [2] 

松港街道著名人物

松港街道轄區內赤岸村有唐代刺史林嵩、宋代中奉大夫林堤、元代行省參知政事王邦中以及至今仍流傳民間的宋代十八學士等。 [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 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337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序和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福建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1806-1807.
  • 3.    松港街道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