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風-113

鎖定
東風-113,是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在大躍進時期計劃研製的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
東風-113殲擊機由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設計。在1958年春,哈軍工空軍工程系部分師生提出設計新式戰鬥機的要求,其作戰對象為美國的F-105和B-58,設計性能為:最大時速M2.5,飛行升限25,000米 [1] 
中文名
東風-113戰鬥機
外文名
Dongfeng 113 Fighter
研製單位
中國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研製時間
1958年
國    家
中國
設計單位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研發狀態
項目中止
設計時速
M2.5
設計升限
25000米
所屬國家
中國

東風-113發展沿革

東風-113歷史背景

在新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中,沒有一種戰機受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高層如此高度重視:由兩位元帥(彭德懷、聶榮臻)、兩位大將(黃克誠、陳賡)親自主持開會審定飛機研製方案,審定後還報中共中央,由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代表中央簽字批准;沒有一種戰機的性能如此“超前”,其性能號稱“雙二五”,即飛行速度2.5倍聲速,飛行升限25千米。這樣高性能的戰機,連當時的美蘇兩個航空大國都還沒有 [1-2]  ,這就是東風113戰鬥機

東風-113研製歷程

東風-113戰鬥機三視線圖 東風-113戰鬥機三視線圖 [3]
東風-113殲擊機設計方案的提出者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在1958年春,哈軍工空軍工程系部分師生提出設計新式戰鬥機的要求,得到系黨委的支持。系主任唐鐸召開各專科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會議進行商討,一致同意設計新戰機,其作戰對象為美國的F-105和B-58,初始設計性能為最大速度M2.0,升限高度20,000米。
後來國防科委秘書長安東將作戰對象定為美國1958年剛剛裝備部隊的F-104"星"式高空高速殲擊機,遂將戰鬥機的性能指標大為提高,開始設計號稱"雙二五"即飛行速度M2.5,升限25,000米的殲擊機,即後來正式命名的東風-113 [1]  [4] 
東風-113的設計指標是最高速度2.5馬赫,升限25,000米,推重比高達0.92,最大過載為8G,不掛副油箱時航程1,430公里,4,000米高度時盤旋角速度為8.34度/秒,盤旋半徑1,780米 [5] 

東風-113技術特點

東風-113戰鬥機想象圖 東風-113戰鬥機想象圖 [6]
東風-113是單座、後掠翼、高空高速殲擊機。機頭裝有雷達,兩側進氣,進氣錐可自動調節。其機翼是箭形全金屬中單翼,翼型為兩緣尖的園弧型,翼面有3個翼刀,後緣內側有後退開裂式襟翼,襟翼前方是與副翼聯動的擾流片,副翼帶有氣動補償裝置。後掠式水平尾翼。其機身為細長硬殼式,分為三段。
飛機裝一台帶加力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和一台液體火箭發動機。渦輪噴氣發動機有八級軸流式壓氣機,12個環管式火焰筒,噴口直徑連續可調,首次翻修壽命100小時。設計海平面最大推力7800千克,加力推力11000千克。液體火箭發動機結構重70千克,在18000米高度上,推力為1200千克,使用壽命不低於10次。
飛機設密封增壓式單人座艙。座艙艙壓可調。艙內裝彈射救生座椅和超音速彈射防護裝置,保證在高度70米以上,速度400千米/小時以上時安全彈射救生。
機上儀表除普通殲擊機儀表外,還有較先進的高度速度中心儀,自動駕駛儀,自動導引系統,無線電導航設備,機載空中截擊雷達使用高度範圍是1900-25000米,對大轟炸機探測距離為23千米,跟蹤距離17.3千米;對殲擊機探測距離為11千米,跟蹤距離為8.6千米。機上裝初級的計算機。
飛機上的武器系統由空空導彈、機炮組成。兩枚空空導彈可全向攻擊,最大發射距離10千米以上,最小發射距離6千米,彈重150千克,長2.5米。機炮為一門30毫米6管炮,射速8000發/分鐘。
飛機的翼展為9.62米,機長19.507米,機高5.048米。最大平飛速度M2.5,升限19300米,用助推火箭為23400米。正常起飛重量12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4740千克,最大外掛重量2700千克,航程1430千米。由此可見,東風-113的設計指標要比F-104、F-105高出一大截 [4] 

東風-113總體評價

東風-113戰鬥機方案想象圖 東風-113戰鬥機方案想象圖 [3]
“東風-113”的研製前後歷時3年,雖然也取得某些單項科研成果,但造成的損失更大。特別嚴重的是,由於大量科技人員都集中去搞新機研製,放鬆了對米格-19引進技術的消化和仿製問題的解決,造成了自1958年開始的整整3年未能交付1架合格飛機,延誤了空軍裝備的及時更新。同時,還因此也放下了已經試飛成功的殲教一1的試製工作,影響了航空工業的發展。
“東風-113”的研製嚴重脱離了中國的實際。比如説,這種飛機設計速度要求超過熱障,而當時中國航空科技人員對於氣動力熱和熱效應問題,從理論上和實驗上都還沒有解決;飛機座艙蓋外面温度是190度,裏面則只有20度,用哪一種材料製造建工部曾佈置16個單位進行重點攻關,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尚未找出方向。至於動力系統方面的問題,則更為複雜,“渦噴”-6發動機的渦輪前温度只有 800度左右,但是“東風-113”使用的“814”發動機高達950度,寄希望於在飛機設計過程中附帶研製出全新的先進發動機,是非常不現實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