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蘇勃

鎖定
東蘇勃,1982年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系、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11] 
東蘇勃於2004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本科畢業;2009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同年獲得首屆美國航空航天局卡爾薩根獎金資助,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年回到中國,擔任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14年入選中組部博雅青年學者;2018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0] 
東蘇勃的研究方向為太陽系外行星、微引力透鏡、動力學、超新星及時域天文學 [11] 
中文名
東蘇勃
外文名
Subo Dong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北省石家莊
出生日期
1982年
畢業院校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0年獲得第二屆科學探索獎
性    別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東蘇勃人物經歷

1982年,東蘇勃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
2000年,從石家莊市第一中學畢業 [15] 
2004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本科畢業 [13] 
2009年,從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獲得天文學博士學位;同年,獲得首屆美國航空航天局卡爾薩根獎金(NASA Carl Sagan Exoplanet Fellowship)資助,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2013年,回到中國,擔任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2014年,入選中組部博雅青年學者。
2018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0] 
2024年,入選愛思唯爾“2023年高被引學者”榜單 [7] 
東蘇勃

東蘇勃主要成就

東蘇勃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東蘇勃在微引力透鏡、太陽系外行星和超新星等研究方向上均做出了原創性發現 [4]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10月,東蘇勃先後在《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科學(Science)》《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期刊發表論文120餘篇,引用5600餘次 [16] 
2021年,東蘇勃受到國際天文學界綜述期刊《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年評》(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RA&A)特邀撰寫述評文章,對研究領域“太陽系外行星統計”進行系統的總結和展望,9月8日,綜述文章以“系外行星統計及其理論意義”(Exoplanet statistics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為題在線發表 [14] 
2022年9月,東蘇勃與李柯伽胥恆、陳平等人蔘與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優先和重大科學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一個位於棒旋星系的複雜、強磁場區域中的快速射電暴”(A fast radio burst source at a complex magnetised site in a barred galaxy)為題發表文章,對重複性快速射電暴FRB20201124A的起源進行了評估 [9]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16年
LAMOST揭示太陽系外行星軌道分佈規律
中國十大天文科技進展 [6] 
2016年
發現已知光度最高的超亮型超新星
中國十大天文科技進展 [6] 
2018年
利用LAMOST望遠鏡發現新的系外行星族羣—熱海星
中國十大天文科技進展 [5] 

東蘇勃人才培養

  • 課程建設
2023年,東蘇勃參與講授的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專業本科生專業必修課“基礎天文”入選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8] 

東蘇勃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7年
第6屆黃授書獎 [2] 
2020年9月
第2屆科學探索獎(天文和地學類) [1]  [4] 
騰訊基金會

東蘇勃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4年3月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格致”青年學者論壇組委會委員 [12] 

東蘇勃人物評價

東蘇勃在利用大視場巡天項目發現和研究超新星尤其是極端超新星的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3] (中國天文學會評)
東蘇勃在石家莊市第一中學學習期間品學兼優,平時就表現出很強的探索和質疑的思維意識 [15] 河北省教育廳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