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華門遺址

鎖定
東華門遺址,是指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東華門街18號、成都體育中心所在片區,現發掘面積約為50000平方米,分體育場內外兩個部分,包含場館地下遺址22000平方米,外場東華門考古遺址公園27300平方米。公元前311年,秦征服古蜀、張儀到蜀地築城。 [2-3] 
2013年以來,東華門遺址發掘面積約50000平方米,發現了自秦漢三國、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2000多年的歷代文化遺存。東華門遺址出土的的遺址遺存,實證了成都2300多年“城址未遷、城名未變、中心未移”。重要的遺蹟包括國內首見的五代宮廷御道、隋唐至兩宋生態人文勝境摩訶池、明代規模最大藩王府邸園囿區和國內罕見的“水上宮殿”,以及南方地區少見的唐宋園林庭院、拼花路面等。區域內出土了近萬件陶器、瓷器、鐵器、銅器、錢幣等文物,其中漢代“大富昌”瓦當、五代黃綠釉香爐、明宣德大碗等。 [2] 
2019年,東華門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列入“蜀道申遺”重要組成部分。 [2]  [7] 
中文名
東華門遺址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東華門街18號
所處時代
秦至清
佔地面積
約 50000 m²
開放時間
7:30—22:00

東華門遺址歷史沿革

公元前311年,縱橫家張儀與初代蜀郡守張若在成都平原上修建了第一座城。 [2] 
隋開皇九年(589年),隋統一全國,隋文帝楊堅將他的第四子楊秀封為蜀王,鎮守成都。楊秀將成都城的面積增加了將近一倍,並把自己的宮殿建在了原來的郡守府舊址之上。楊秀的取土地漸形成了一片湖泊,覆蓋了東華門遺址的大片區域,名為摩訶池。 [2] 
唐大中七年(853年),節度使白敏中開金水河(禁河),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匯入摩訶池,連接解玉溪,至城東匯入油子河(府河)。 [2] 
明洪武四年(1371年),摩訶池被填平大半,成為蜀王宮的一部分。 [2] 
1987年9月,成都市體育中心體育場在東華門開工修建。
1991年12月底,成都市體育中心體育場竣工,從而結束了成都多年無法舉辦大型田徑、足球比賽的歷史。 [2] 
2013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東華門街至成都體育中心一帶發現了大面積古代城市遺存。 [4] 
2014年,成都體育中心被正式確定為成都東華門考古遺址公園。 [7] 
2016年,文旅集團對成都體育中心內場進行改造時,市考古隊又在內場發現有豐富的古代遺存。 [5] 
2022年12月11日,“一眼千年·移步百年———東華門考古遺址公園”首次對市民開放。
2023年7月,東華門考古遺址公園全面建成開放,同年7月20日,東華門遺址公園外場遺址區正式開放。 [1]  [8] 

東華門遺址遺址特點

東華門遺址公園發掘面積約50000平方米,包含場館地下遺址22000平方米,外場東華門遺址公園27300平方米。 [6] 

東華門遺址文物遺存

東華門遺址共發現了自秦漢三國、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2000餘年的歷代文化遺存,其中重要的遺蹟包括國內首見的五代宮廷御道、隋唐至兩宋生態人文勝境摩訶池、明代規模最大藩王府邸園囿區和國內罕見的“水上宮殿”,以及南方地區少見的唐宋園林庭院、拼花路面等。區域內出土了近萬件與成都歷代城市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陶器、瓷器、鐵器、銅器、錢幣等文物,其中漢代“大富昌”瓦當、五代黃綠釉香爐、與大英博物館收藏同款的明宣德大碗等。 [6] 
東華門遺址 東華門遺址

東華門遺址歷史文化

建城之始
公元前311年,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張儀與初代蜀郡守張若一同,在成都平原上修建了第一座城,這也被認為是成都城市史之始。新修建的成都以秦國都城咸陽為藍本,起點極高,“週迴十二里,高七丈”。城建好後,張若將蜀守府衙建在了城中心。 [2] 
浪漫色彩
地處成都城市最中心的摩訶池,從隋代逐漸成了成都最繁華浪漫的所在,楊秀在湖畔修建了散花樓,用來遊宴取樂。唐代,李白在成都摩訶池寫下了《登錦城散花樓》,記錄下了摩訶池畔的勝景。此後文人墨客、士族百姓都將此處當成了外出遊玩的首選。
2010年,東華門附近出土了兩通製作精美的漢碑——裴君碑和李君碑。碑身上2000多個橫穩疏闊的漢隸文字,記載了漢代成都的地方官制、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經濟面貌和文學水平。其中裴君碑上“巍巍大漢”“列備五都”的字句,進一步凸顯了漢代成都的繁華與富庶。 [2] 
石犀再現
修建都江堰的李冰是一位蜀郡守。治水時,李冰還打造了五枚石犀,《蜀王本紀》載,“江水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在市橋下,二在淵中,以厭水精。”
隋代摩訶池池岸護堤 隋代摩訶池池岸護堤
2013年,東華門遺址旁的四川大劇院建築工地上,一尊重達9噸的石犀被髮掘。 [2] 
學風昌盛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之子朱椿封蜀王,蜀王府就建在前後蜀的王宮舊址之上,摩訶池被填平大半,成為蜀王宮的一部分;而剩下部分,則在修繕後,收納進了蜀王府的後花園。
明末清初,形制精嚴、構建瑰麗的蜀王府毀於戰火。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朝在蜀王府的廢墟上修建貢院,無數生員舉子在此為夢想而奮筆疾書。雍正年間,貢院號舍已達4000多間,到同治四年時,房舍已增至13935間。
規模如此龐大的貢院,自然不可能只有一個出入口。在貢院的東邊有一道側門,時人稱其為東華門,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幾百年後,東華門不僅成了“一眼千年,移步百年”的城市歷史濃縮原點,它還被後世認為是“巴蜀文膽之所在”。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朝廢除科舉,成都的教育至此開始轉型,曾經的貢院號舍被拆除,一大批新式學堂在此生根發芽。其中就包括四川高等學堂——後改名為四川省城高等學堂,成為當時四川最高學府。歷經百年後,這所大學就成為如今的四川大學。 [2] 

東華門遺址文物價值

隋代拼花石字路遺蹟 隋代拼花石字路遺蹟
東華門遺址出土的種類繁多、內涵豐富的遺址遺存,實證了成都2300多年“城址未遷、城名未變、中心未移”。東華門遺址有國內首見的五代宮廷御道、隋唐至兩宋生態人文勝境摩訶池、明代規模最大藩王府邸苑囿區和國內罕見的“水上宮殿”,以及南方地區少見的唐宋園林庭院、拼花路面等,佈局精巧,結構宏大。 [1] 

東華門遺址文物保護

2019年,東華門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列入“蜀道申遺”重要組成部分。 [2]  [7] 

東華門遺址旅遊信息

東華門遺址地理位置

東華門遺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東華門街18號。

東華門遺址開放時間

開發時間7:30—22:00。

東華門遺址門票價格

免費。

東華門遺址交通信息

地鐵路線
1/4號線騾馬市站G口
2號線天府廣場站G1口
公交路線
5路至人民中路二段站
64路至天府廣場東站
16路至人民中路一段站
26路至天府廣場南站
56路至騾馬市站
98路至騾馬市站
99路至順城大街南
138路至天府廣場東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