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莊鎮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轄鎮)

鎖定
東莊鎮,隸屬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地處魯中地區、泰安市南部、寧陽縣最東端,東與新泰市接壤,南與濟寧市泗水縣毗鄰,西連華豐鎮,北與岱嶽區為鄰, [2]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99.65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東莊鎮户籍人口63069人。 [3] 
1985年11月,東莊區撤銷,原轄的東莊鄉、韓莊鄉、石崮鄉合併為東莊鄉,原轄的陳村鄉、崔解鄉、官莊鄉合併為崔解鄉。2001年2月,崔解鄉併入東莊鄉。2010年9月16日,東莊鄉改鎮。 [2]  截至2020年6月,東莊鎮轄45個行政村, [1]  鎮人民政府駐東莊村。 [2] 
2011年,東莊鎮財政總收入3963萬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10.03萬元,比上年增長17%。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792.54萬元,增值税387.04萬元,企業所得税116.7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637元,比上年增長6%。 [2]  截至2019年末,東莊鎮有89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105個。 [3] 
中文名
東莊鎮
行政區劃代碼
37092111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
地理位置
寧陽縣最東端
面    積
99.65 km²
下轄地區
4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東莊村
電話區號
0538
郵政編碼
271415 [4] 
氣候條件
暖温帶濕潤季節性氣候
車牌代碼
魯J
人    口
63069人(2019年)

東莊鎮歷史沿革

漢時,境域屬柴縣。
明、清時,境域南部屬寧陽縣東鄉南白社,北部屬泰安縣。
民國二十年(1931年)後,屬寧陽縣第九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2月,劃歸泰泗寧縣,後泰泗寧縣改名泰寧縣,後又改名徂陽縣。
1956年3月,徂陽縣撤銷,東莊區復歸寧陽縣。
1957年8月,劃歸新泰縣。
1958年,屬新泰縣華豐公社。
1959年12月,隨華豐公社劃歸寧陽縣。
1961年4月,寧陽縣將華豐公社的9大隊劃出,建立東莊公社。
1983年8月,設東莊區。
1985年11月,東莊區撤銷,原轄的東莊鄉、韓莊鄉、石崮鄉合併為東莊鄉,原轄的陳村鄉、崔解鄉、官莊鄉合併為崔解鄉。
2001年2月,崔解鄉併入東莊鄉。
2010年9月16日,東莊鄉改鎮。 [2] 

東莊鎮行政區劃

1956年11月,東莊區原轄的8鄉合併為5鄉。
1961年4月,轄南故城、東莊、韓家莊、石圍、山陰、崔解、南鄙、陳村、鳳山9大隊。
1966年11月,新泰縣樓德公社的官莊、直界、仁門、南葛、北葛、鍾家莊、路家莊、王家莊、西谷堆、中谷堆、東谷堆11村莊劃歸東莊公社。
1983年8月,建6鄉。
2001年2月,轄6管理區,45村。
2011年末,東莊鎮轄東莊、北鄙、南故城、西張家莊、大張家莊、杏花村、中韓家莊、西韓家莊、東韓家莊、坡裏、北石崮、大石崮、南石崮、西直界、東直界、南山陰、東山陰、西山陰、北葛家圈、任門、官莊金家莊、解家莊、東崔家莊、南鄙東、南鄙西、南鄙南、葛家莊、周家泉、路家莊、劉家屋、鍾家莊、王家莊、東谷堆、西谷堆、中谷堆、南葛家圈、南陳村、北陳村、西崔家莊、陳美莊、崗良莊、石門、孔家莊、老莊子45個村民委員會。 [2] 
截至2020年6月,東莊鎮轄45個行政村, [1]  鎮人民政府駐東莊村。 [2] 
東莊鎮區劃詳情
鍾家莊村
滿良莊村
葛家莊村
王家莊村
東谷堆村
孔家莊村
陳美莊村
西谷堆村
老莊子村
石門村
中谷堆村
劉家屋村
南鄙南村
北陳村
南陳村
南葛家圈村
坡裏村
周家泉村
西直界村
北鄙村
南鄙東村
東崔家莊村
南鄙西村
南石崮村
杏花村
路家莊村
西崔家莊村
解家莊村
西山陰村
東直界村
金家莊村
中韓家莊村
南山陰村
北石崮村
東山陰村
東韓家莊村
大石崮村
大張家莊村
西韓家莊村
任門村
南故城村
北葛家圈
官莊村
東莊村
西張家莊村

東莊鎮地理環境

東莊鎮位置境域

東莊鎮地處魯中地區、泰安市南部、寧陽縣最東端,東與新泰市接壤,南與濟寧市泗水縣毗鄰,西連華豐鎮,北與岱嶽區為鄰, [2]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99.65平方千米。 [3] 

東莊鎮地形地貌

東莊鎮地形東西窄,南北長,地勢南高北低,主要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南部多低山,中部多丘陵,北部多為平原。境內最高峯為南部鳳仙山,海拔608米。 [2] 

東莊鎮氣候

東莊鎮屬暖温帶季風氣候。主要特徵是:季風明顯,冬夏季時間長而春秋時間短,夏熱多雨,冬寒晴燥,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氣温13.4℃,1月平均氣温-8.7℃,極端最低氣温-17.2℃;6月平均氣温31.7℃,極端最高氣温40.7℃。無霜期年平均176天,最短為150天。年平均降水量674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498.1毫米(1964年),極端年最小雨量367.6毫米(196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 [2] 

東莊鎮水文

東莊鎮有較大河流4條,分別為柴汶河、石崮河、北鄙河和故城河,分別流入大汶河,匯入東平湖,屬黃河流域。河道總長46.5千米,流域面積96.7平方千米,地表水主要源於上游客水和自然降水。 [2] 

東莊鎮自然資源

東莊鎮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中部主要分佈石灰岩,南部風仙山脈分佈有花崗岩,另外鐵礦石、鉀長石、河沙、礦泉水等資源,儲量豐富。 [2] 

東莊鎮人口

2011年末,東莊鎮轄區總人口62229人。總人口中,男性佔51.65%;女性佔48.3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2174人,佔99.91%;有回、朝鮮等13個少數民族,共55人,佔1.9‰。2011年,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長率6.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22.29人。 [2] 
截至2019年末,東莊鎮户籍人口63069人。 [3] 

東莊鎮經濟

東莊鎮綜述

2011年,東莊鎮財政總收入3963萬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10.03萬元,比上年增長17%。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792.54萬元,增值税387.04萬元,企業所得税116.7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637元,比上年增長6%。 [2] 
截至2019年末,東莊鎮有89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105個。 [3] 

東莊鎮農業

2011年,東莊鎮有耕地面積6.8萬畝,人均1.1畝,其中水澆地30966畝,佔耕地面積的45.3%,劃定基本農田面積67015.2畝,佔耕地面積的98%。
2011年,東莊鎮農業總產值2.8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9.2%。
東莊鎮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9萬噸,人均627千克,其中小麥2萬噸,玉米1.9萬噸。
東莊鎮的主要經濟作物為花生。2011年,花生種植面積3.6萬畝,產量1.3萬噸。
東莊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1萬頭,年末存欄5.7萬頭;羊飼養量6.8萬隻,年末存欄4.8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15.5萬羽。
2011年,東莊鎮漁業出產淡水產品360噸。 [2] 

東莊鎮工業

東莊鎮的工業形成了以鐵礦石開採、石灰岩加工、機械、高端鋼球、輸變電設備為五大主導產業。2011年,中外合資企業2家,外貿產品生產企業5家,工業總產值67.1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72.8%。
2011年,東莊鎮工業企業達到168家,職工332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68億元,比上年增長30%。 [2] 

東莊鎮商業

2011年末,東莊鎮有商業網點147個,職工2456人。
2011年,東莊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3402萬元,比上年增長18%;城鄉集貿市場7個,年成交額2555萬元。
2011年,東莊鎮出口總額602萬美元,比上年增加269萬美元。 [2] 

東莊鎮金融

2011年末,東莊鎮有農村信用合作社分社2處,銀行分行1處,各類存款餘額33788.7萬元,比上年增長19.5%;各項貸款餘額11260.2萬元,比上年增長1.4%。 [2] 

東莊鎮郵政業

2011年,東莊鎮電信業務收入300萬元。 [2] 

東莊鎮交通運輸

2011年,東莊鎮境內蒙館公路、寧柴公路、磁萊鐵路穿境而過,境內公路總里程98千米。西距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鐵路10千米,東距京滬高速公路20千米,距濟南機場1小時車程,距日照港2.4小時車程,距青島港3小時車程。
2011年末,東莊鎮有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60班次,日均客運量1000餘人次。 [2] 

東莊鎮社會事業

東莊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東莊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活動中心45個,各類民間文化團體32家,各類圖書室52個,藏書15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60人。 [2] 
東莊鎮文藝表演

東莊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莊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979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7所,在校生3206人,專任教師18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31人,專任教師68人,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東莊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008.96萬元,比上年增長29.53%。預算內教育經費(含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44.4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2] 

東莊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東莊鎮有高新技術企業2家,規模企業15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1家,省級科普惠農示範工程先進單位1處,各類科技人才36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個。 [2] 

東莊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東莊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35處,其中鎮衞生院1處,村衞生所34處;病牀16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7張,固定資產1682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76人,其中執業醫師26人,助理執業醫師14人,註冊護士35人。
2011年,東莊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萬人次。45個村實行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 

東莊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東莊鎮有學校體育場7處,健身活動場所15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到常住人口的80%。 [2] 

東莊鎮社會保障

2011年,東莊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户,人數14人,月人均145元,比上年增長8%;醫療救助9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32人次,共支出31920元,比上年增長4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289户,人數2182人,支出235.9萬元,比上年增長14.7%。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49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10.5萬元,比上年增長45%。社會福利費52.67萬元,五保供養對象256人,其中集中供養187人。社區服務設施7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6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6.2萬元,使161人(次)困難羣眾受益。 [2] 

東莊鎮基礎設施

  • 廣播電視
1985年12月,東莊鎮撤區並鄉建成廣播站。
1997年,東莊鎮建成有線電視差轉站。
2011年末,東莊鎮共有線電視用户3500户,入户率達22.7%。 [2]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東莊鎮有郵政局1個,通信郵件業務日均400筆,徵訂報刊、期刊50萬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萬門,固定電話用户7000户,電話普及率60%;移動電話用户5000户,寬帶接入用户3600户。 [2] 
  • 水利
2011年,東莊鎮有直界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12座,塘壩116座。 [2] 
  • 供電
2011年末,東莊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10千伏線路6條,總長度109.5千米。 [2] 

東莊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東莊鎮因鎮人民政府駐東莊村而得名。 [2] 

東莊鎮風景名勝

  • 成城故城址
成城故城址位於南故城村與華豐鎮北故城村、西故城村之間。城址略呈長方形,東西約630米,南北約850米,城牆為黃土夯築而成,局部含漢瓦片。東北角尚存,最高處高出地面約12米,東、北殘長約100米,西南角僅存轉彎輪廓,西北部被河水沖毀。今田家林(墓地)一帶是故城址西南部,似為中心建築區,暴露磚、瓦碎片,發現多眼陶圈水井,採集到花紋鋪地磚,還有云紋圓瓦當、“長樂未夾”圓瓦當、樹木雙獸紋瓦當等戰國、漢代遺物。清咸豐元年(1851年)重修《寧陽縣誌·歷代沿革》記載:“成,故杞田”。《左轉·昭七年》“晉人來治杞田,季孫以成與之是也。不知何時入於魯界,在北鄙”。《春秋·襄十六年》“齊侯伐我,北鄙圍城是也。又為孟氏采邑,公斂處父所謂成,孟氏之保障是也。漢廢,入鉅平縣,故城在今縣東北九十里。猶有北鄙村”。據上所述,今縣城東北90裏處有漢朝以前的成城故城址。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東漢幅將此處標作成縣。1972年,在北面1千米處(現華豐鎮北故城小學北)發現一座大型漢墓。該墓原封土高約15米,直徑20米,石墓室,附近有很多小型漢墓,曾出土漢代瓦片、罐、玉蟬等文物,現已平掉,址上建房。1979年,寧陽縣革命委員會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泰安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寧陽縣人民政府立碑為記。
  • 山陝會館
山陝會館在東莊村西部,建於清朝道光年間,保存完好。當時東莊為商業重鎮,山西、陝西商人較多,為加強聯繫,維護自身權益,便集資修建了山陝會館,山西、陝西商人死後,屍體在此落棺,用2匹駱駝送回家鄉。來不及送走的,埋在了東莊村西。
  • 南酒店
南酒店在今東莊村中部,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為山西、陝西商人集資所建,保存完好。
  • 岱雲廟
岱雲廟在今南葛村南、栲栳埠山腳下,供奉着觀音菩薩神像。初建時間已不可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月初六重修,並立“重修觀音殿”碑。
  • 鳳仙山
鳳仙山主峯海拔608米,為寧陽縣境最高點,花崗片麻岩山體。景點眾多,主要有穆寨頂、跑馬嶺、朝陽洞、掛山崛。清代學者孔尚任曾在此隱居寫作《桃花扇》。據明朝天啓丙寅年《重修鳳仙山玉皇殿前石崖碑記》雲:“不知鳳仙山何以得名,或者山形似鳳,或者仙姑在此修煉……”。傳説穆桂英手下大將黃鳳仙曾在此戰鬥過,故山被叫作鳳仙山。清代因四方民眾上山進香供奉神仙,曾改名奉仙山。穆寨頂位於鳳仙山正中,頂部有兵寨遺址,尚存旗杆窩,傳説穆桂英曾在此安營紮寨。穆寨頂西面緊連跑馬嶺,遠望山嶺平坦,據説是穆桂英騎馬射箭的訓練場。朝陽洞在主峯南面的半山腰,洞口僅能容一人鑽進,深不見底。鳳仙山東部俗稱葛山腳(因盛產葛草,伸向東北而得名),峯頂殘存有軍閥混戰時期的幾段石牆。其北峯,突兀陡削,被稱作“刮山崛”,又叫“刮天橛”,意思是快颳着天了。
  • 情侶山
情侶山海拔237米,地質地貌奇特,南半部是火山噴發沉積而生的赤色岩漿岩,北半部是灰色石灰岩,遍生榆樹和槐樹,緊密相連的南北兩部分景觀截然不同。相傳從前一對恩愛情侶因受舊俗阻礙無法結合,便潛入玉女湖邊的樹林裏,相擁絕食而亡。他們所在的地方,後來隆起了情侶山。
  • 玉皇堂山
玉皇堂山海拔313.3米,石灰岩山體,山間有樹林,古蹟無存,原名玲瓏山。清咸豐元年重修《寧陽縣誌·山川》記載:山前重崖鬥峻,攀躋路絕,下有寺曰玉皇堂,古柏數十株,蒼翠蔽空。稍西為鳳凰嶺,上有洞,窈然深黑,人不敢入。土人云,此山火發前洞,煙升後穴,故有玲瓏之名。今名玉皇堂山。2002年附近各村村民自發捐款在山南山坡上重建玉皇堂廟。
  • 栲栳埠山
栲栳埠山海拔576.6米,與鳳仙山連為一體,各峯形似倒扣的栲栳,故稱栲栳山(“栲栳”,方言“柯簍”)。明朝天順三年(1457年),《重修龍門山靈覺寺碑記》載:“自古龍門山,後靠栲栳崮,東有蟠龍伏虎山,西有白龍鳳凰山”。山腳下有岱雲寺,供奉着觀音菩薩神像。
  • 東山
東山位於北鄙村東方,故稱東山。有三峯,成二峯拱衞主峯之勢,主峯海拔209.4米,石灰岩山體。
  • 皮匠山
皮匠山海拔261.4米,石灰岩山體,山凹中有樹株。相傳山上曾住着一個皮匠,故稱皮匠山。
  • 九頂盤龍山
九頂盤龍山海拔278米,石灰岩山體,陡峭,山有九峯,故名九頂盤龍山,因山前有王林(不知何王之墓),又作王林山。
  • 柴汶河
柴汶河為大汶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因流經柴城故名。由新泰市境而來,向西北流經東莊、華豐至大汶河東分為兩支,北支匯入大汶河,南支由東棧南,蜿蜒流入大汶河,河道彎曲,寬約200米,多為地下河槽,一般無決口水患。
  • 石崮河
石崮河發源於栲栳埠山北麓,入柴汶河,屬季節性排洪河道,因流經三個“石崮”村而得名。
  • 北鄙河
發源於鳳仙山東北麓,入柴汶河,屬季節性排洪河道,因流經北鄙村而得名。
  • 故城河
發源於鳳仙山北麓,入柴汶河,屬季節性排洪河道,因流經三個“故城”村而得名。
  • 玉女湖
玉女湖位於西直界村東南,石崮河上游,與情侶山相依相偎。相傳,從前有一名醜陋無比的女子因受不了鄉人的冷眼和奚落,離家出走,飄泊到情侶山與皮匠山之間的湖邊,喝了幾口水,洗了幾把臉,霎那間變得美若天仙,巧遇為皇上選美的官兵,後來成了最受皇上寵愛的一名妃子。消息傳開後,周圍的女子紛紛前來飲用這聖潔之水,人們也給這個湖起了個美麗的名字——玉女湖。1966年,在湖上因勢築壩建起了中型水庫,匯水面積46平方千米,總庫容203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46萬畝。大壩東西向,全長800米,最大壩高16.5米,頂寬8米,東端設溢洪道,兩側各建放水洞一個。2006年,國家又撥款近2000萬元對大壩進行了整修。湖區養魚水面2170畝,年產鮮魚1.8萬公斤。

東莊鎮著名人物

革命烈士朱蓂階(1900—1942年),字相堯,東莊鄉東莊村人。民國十五年(1926年)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七·七”事變後棄教返鄉,以東莊為中心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參加中共山東省委領導的徂徠山起義,任中隊長。同年6月,組建“泰泗寧邊區自治會”,任主任委員。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自治會改稱“八路軍駐泰泗寧邊區辦事處,”,任主任委員兼大隊長。同年,調魯南行政專員公署任秘書主任。1942年任山東公學(為抗日干部學校)校長,同年10月26日不幸被捕,11月8日英勇就義。臨沂革命烈士陵園有其紀念碑。
王雲祥外號王羅鍋,南陳村人,擔任過八路軍戰地郵政員。打鬼子、扒鐵路、炸火車、與敵人鬥智鬥勇,對黨和人民赤膽忠心,曾獨自1人在石崮集上俘虜7名偽軍,其事蹟廣為流傳。
葛兆田,東莊鄉葛家莊村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參軍,先後在八路軍鐵路中隊、魯中軍區、華東野戰軍8縱23師69團1營2連和志願軍26軍服過役,一生經歷大小戰鬥30餘次,3次負傷,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並被評為“戰鬥模範”、“紀律模範”,陳毅元帥親自為他頒發了獎章。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時任班長的葛兆田有幸入選突擊小組,並擔任主攻,與戰友猛攻張靈甫的指揮部。張靈甫被迫走出指揮部投降。
湯洪生,男,民國十二年(1923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杏裏鄉湯家村。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為新四軍游擊隊秘密交通員,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4月正式參加新四軍,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解放洛陽、解放開封、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戰役。1953年在山東軍區第二幹部學校學習畢業,1954年轉業,分配至寧陽縣人民銀行工作。1956年調縣統計科任副科長,同年調縣計劃委員會任秘書。1958年前往東北學習煉油技術,回來後在寧陽縣石油廠任煉油車間總支書記。1962年調任蔣集公社武裝部長。1964年調任工業聯社東莊鄉分社主任,並擔任東莊鄉農具廠廠長。1973年退休,1982年離休。
許彬,明英宗時期的文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