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漢

(明朝官員)

鎖定
東漢,東魯之弟,東思忠第三子。弘治戊午科(弘治十一年,1498年)舉人,歷官長蘆鹽運司運使 [2] 
全    名
東漢
所處時代
明朝
東漢先任池州府同知,在任期間,督造黃冊,剿滅盜賊,招收流民,政績斐然。池州有大盜召集亡命之徒佔山為王,肆無忌憚地劫掠商旅和百姓,羣眾苦不堪言。東漢到任後,主動選拔精壯前往平亂。他先在險隘之處擺好陣勢,與匪徒相峙於野外。而後令人趁機從後面夾擊匪徒,在匪徒慌亂之中擒拿住了匪首。接着東漢利用剩餘匪眾的營救心理,在關鍵之處埋伏,成功將所有匪徒一網打盡。因以一介書生多次主持剿匪、平亂等軍事事宜,東漢被時人譽為“書生而能負衞霍之略”。
東漢為官以清正廉潔著稱,池州糧長柯瑞將黃金藏在葡萄盒中,以送葡萄的名義將黃金送給東漢,東漢發覺後,立刻將此事公佈出來,鄭重聲明自己對於行賄受賄的深惡痛絕態度。此舉震驚了池州的官吏,有效打擊了池州官場的不良風氣。不久東漢改任鎮江府同知,雖然換了一地擔任同知,但東漢的本心不變,仍然堅持以民為本、造福一方的理想。當地百姓為了紀念東漢,在鎮江一帶為東漢刻碑立像。
因在地方任職期間的兢兢業業,東漢被調任至户部為官。其間東漢嚴厲抵制當時官場上流行的“羨金”(下級給新到的上級送禮)劣習,他常常將下級送來的“羨金”原封不動地退回。並且,東漢還查出了江西一帶的糧政弊端,僅此一項,就為國家挽回了五百萬石的糧食損失。在王陽明平定寧王宸濠之亂時,東漢多方奔走,殫精竭慮地籌備糧食,為王陽明平叛提供了有效的後勤支撐。
再升任為九江知府,身為九江府的主官,東漢修繕文廟,打擊水賊,搗毀淫祠,為九江干了非常多的實事。在任期間恰逢九江一帶發生災荒,東漢主動開倉賑災,並且對於其他郡縣前來進食的百姓一視同仁,不因他們不是自己治下的百姓就拒絕給糧。他對底下官員説道:我們救濟百姓時,為什麼要區分他們是不是自己轄內的呢?在其積極的救濟下,大量的百姓得到了一條活路。九江因是守禦重地,朝廷設立鎮守太監,負責監督九江一帶的官員。當時的鎮守太監囂張跋扈,東漢不改耿介本色,敢於跟鎮守太監據理力爭,對於不合理不合法的做法絕不妥協,其行為令江南一帶的官員為之側目。
嘉靖七年,東漢遷任長蘆鹽運司運使。鹽運司在明代乃是賞功酬勞的美差,歷任鹽運司運使在利益的糾葛下往往沒有多少作為,而東漢抱着秉公之心,釐清了很多鹽政的弊端,打擊了胥吏的盤剝,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