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山書院

(山東省平邑縣東山書院)

鎖定
東山書院位於山東省平邑縣,始建於元代初期(1313年),康恭創辦。清朝康熙、雍正年間,郭翹楚移建。清乾隆七年(1742年)書院續修。歷經元明清三朝,為蒙山費邑人才搖籃。距今700餘年。2011年重建於蒙山鬼谷子村。2014年重建竣工並開院 [1] 
中文名
東山書院
創建時間
1313年

目錄

東山書院始建

元皇慶二年(1313年),邑人康恭在本村狄家村(今仲村鎮康家寨)捐資興學,創建義學。爾後,其子康若泰、孫康宣建燕居堂、講堂、齋舍12楹,易名“東山書院”。康姓家族是元朝山東省境內聲名顯赫的名門望族,康恭是元代進士,朝廷諫官,其子康若泰官至禮部侍郎。
東山書院盛極元、明兩代。明末,康家寨康氏家族家道中落,東山書院也隨之蕭條冷落。至清初,書院歷400餘年而倒塌。

東山書院移建

清初,蒙山南麓貫莊人郭翹楚與其祖郭選,父郭良貴在蒙山南麓捐地一區,與趙亢宗、孫廣錦等置田、備材、鳩工移建東山書院。
自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至雍正七年(1729年),歷時20年,東山書院移建於蒙山南麓貫莊村。面積約4畝,建有聖廟、兩廡、講堂、神門、院牆等。
清雍正七年(1729年)移建竣工時,由曲阜第68代衍聖公孔傳鐸之胞弟、翰林院五經博士孔傳鋕作《移建東山書院記》,鐫碑立於書院。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大學士陳世倌書“東山書院”匾額懸於講堂。移建東山書院後,郭翹楚常約友朋講學,其中立規條,嚴考課,培育出許多人才。後人曾於東山書院設立祀位紀念他。
清乾隆七年(1742年),書院續修,費縣知縣夏謨允作《緒理書院記》並題“遇聖門”、“賢關聖域”和“近聖門”、“路禮門”兩塊大字石額門楣。經知縣喬天保報請朝廷將東山書院載入《大清一統志》中。
清嘉慶十年(1805年),邑人卜夢弼、孫植重修,教諭張大蘇有記。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建為小學堂。抗日戰爭時期遭破壞。書院原建築設施至1945年修建貫莊烈士林園時已大多倒塌損壞。書院舊址現多半為陵園烈士墓區。原書院中尚存石刻被掩埋,其中孔傳鋕撰文《移建東山書院記》石碑2009年被移置蒙山萬壽宮院內碑廊。

東山書院重建

2010年秋,平邑人燕守谷及夫人魏黎與馬偉、唐文國、齊擁軍結遊蒙山,邂逅東山書院舊跡,意欲恢復這一歷史文化遺留,並設想將東山書院重建成一處研究傳統文化而更側重書畫藝術創作交流、供藝術家修心養性之所,後有萊蕪同好袁勝加入,重建籌備工作由此開始。
2011年經平邑縣有關部門批覆,註冊成立民間文化社團。因東山書院舊址在地的環境和客觀原因已不具備重建條件,重建選址在戰國時縱橫家、兵家鬼谷子隱居之地的鬼谷子村。
2012年,蒙山風景區管委會成立,將重建工作列為景區文化建設重點,大力度支持重建,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2013年底,東山書院在鬼谷子村重建竣工。重建工程共二期。一期建有東山書院講堂一座,及舊民居院落改建成的藝術家工作室四處。二期建有蒙山美術館兩處、藝術家工作室十六套,另設有茶室、手工陶坊等。
2014年6月15日,東山書院在鬼谷子村重建開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