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塗西抹

鎖定
東塗西抹(拼音:dōng tú xī mǒ)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 [1] 
東塗西抹指婦女塗脂抹粉打扮自己。比喻隨意下筆作文、畫畫等,多用作自謙之辭。也形容到處亂寫亂畫。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5-6] 
中文名
東塗西抹
拼    音
dōng tú xī mǒ
近義詞
擦脂抹粉
反義詞
一絲不苟
出    處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
注音字母
ㄉㄨㄙ ㄊㄨˊ ㄒㄧ ㄇㄛˇ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東塗西抹成語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抹來。”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東塗西抹”。 [1] 

東塗西抹成語故事

薛逢是晚唐詩人,前人對他詩作的評價是“淺俗”。他少年得志,於公元841年考中進士,以後官場得意,飛黃騰達,官至尚書郎。他常與士大夫在一起唱和,有《元日樓前觀仗》二首傳世。薛逢晚年仕途坎坷,鬱郁不得志,公元864年,被貶為蓬州(今四川儀隴南)刺史。 [2] 
有一天,薛逢騎着一匹瘦馬上朝,前面忽然傳來喝道聲,原來正逢新科進士列隊魚貫而出。此情此景,使薛逢頓生感慨,不禁想到自己年輕時考中進士後的情景。誰又能想到,二十年多後,自己會落到這步田地。 [2] 
薛逢正在胡思亂想,忽然有人向他吼道:“閒雜人等讓開!”薛逢不禁吃了一驚,抬眼一看,原來是前導官在開道。他連忙讓到一旁,暗暗想:“今非昔比,虎落平陽被犬欺!” [2] 
他騎的是瘦馬,穿着一身舊衣,前導官不知道他是原先的尚書郎,不然的話,就是再借給前導官一個膽子,前導官也不敢朝他亂嚷。 [2] 
且不去説前導官,那些新科進士也是這般狗眼看人低,有的甚至向他翻起白眼,好像是説“這個老東西也來湊熱鬧”。薛逢又覺得暗暗好笑,隨即寫下幾個字讓隨從送到新科進士那裏。他在紙上寫了這麼幾句話:“你們不要如此小看人,阿婆十五六歲時,也曾東塗西抹打扮過。”意思是,想當初,我也曾靠東塗一筆、西抹一筆地寫篇文章而獲得過功名。 [2]  [3] 
聽了薛逢的回答,那位新科進士不由得目瞪口呆了。 [3]  [4] 

東塗西抹成語寓意

“東塗西抹”用在自己身上時,便是自謙之詞,是説自己的文章是隨隨便便寫成的,並不精彩;用作對方身上時,就變成了譏諷之意,是説對方書法功底不深,卻喜歡到處寫字。薛逢以婦女化妝為喻,謂自己年少時也曾憑文章考中進士,告誡人們無論身居何位,都應該保持謙虛,不該輕視他人。古語有云:“君子得位則昌,失位則良;小人得位則橫,失位則喪。”君子得到重用就更有所作為,失去官位也能保持良好品行;小人掌權就橫行霸道,一旦失勢就什麼都完了。權勢的得失考驗出君子和小人的道德品行,卻不會使小人轉變為君子。 [3]  [4] 

東塗西抹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東塗西抹”指婦女塗脂抹粉打扮自己。比喻隨意下筆作文、畫畫等,多用作自謙之辭。也形容到處亂寫亂畫。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5]  [6] 
“東塗西抹”也作“西抹東塗”“東抹西塗”。 [5] 
  • 運用示例
宋·陸游《阿姥》詩:“猶有塵埃嫁時鏡,東塗西抹不成妝。” [5] 
宋·項安世《嘲青女》詩:“阿婆老去鉛華少,西抹東塗盡不成。” [5] 
明·鄭若庸《玉玦記·人院》:“人面前一般抬舉他,把些脂粉東塗西抹,也哄過江湖弟子,覓些錢鈔。” [5] 
明·楊且《觀迎春百戲》詩:“村歌野曲渾無調,西抹東塗竊效顰。” [5]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三七回:“我從前曾經要學畫兩筆山水,東塗西抹的,鬧了多少時候,還學不會呢。” [5] 
清·錢彩《説岳全傳》七十回:“本寺近日來了一個瘋僧,最喜東塗西抹,想是他寫的。” [5] 
清·曾樸《孽海花》二五回:“只有廉菉夫跨出了班,左手拿着一張白紙,右手握了一根燒殘的細柳條,在那裏東抹西塗。” [5] 
參考資料
  • 1.    閆秀文編著,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12:408
  • 2.    徐尚衡編;莫礪鋒總主編. 中國經典 中國成語 少年版[M]. 南京: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2.06:62
  • 3.    趙立生主編;趙曙東,趙立生,黎烈南編著. 成語故事新編[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7.02:211
  • 4.    閔天主編. 中國為人處世格言辭典[M]. 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1.07:29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332-333
  • 6.    東塗西抹的解釋|東塗西抹的意思|漢典“東塗西抹”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