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四七條

鎖定
東四七條,清朝屬正白旗,稱七條衚衕。民國沿稱。1949年後稱東四七條。其名稱來歷,系因該衚衕在東四北大街東側諸衚衕中排列順序為第七而得名。
中文名
東四七條
別    名
七條衚衕
別    名
紅日路七條
來    歷
東四北大街東側諸衚衕
長    度
全長724米

目錄

東四七條位置

東四七條位於區域中部,東四北大街東側,屬東四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中間曲折。東起朝陽門北小街,西止東四北大街,南與德華里、月光衚衕相通,北鄰東四八條,中與南板橋衚衕石橋衚衕相交。全長724米,寬9米,瀝青路面

東四七條沿革

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八寶衚衕併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紅日路七條,後恢復原名。據《燕都叢考》載:“《順天府志》:燦公第在七條衚衕,公為聖祖十五子愉恪郡王諱允禍之後。《宸垣識略》:一等超勇公第在七條衚衕,案乾隆時領侍衞內大臣海蘭察封超勇公,諡武壯”。

東四七條學校

東城區東四七條小學自1957年5月7日建校至今已經50年。學校擁有近四千平米的教學樓一座和一千平米操場一個;學校設普通教室18個以及專用教室(自然、多媒體、圖書館各一個、計算機教室2個);現有13個教學班、38名教職工(領導班子6人、後勤3人、一線教師29人)、近400名在校學生。

東四七條所獲榮譽

2022年3月,入選“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街巷衚衕類 第一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