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南亞國家聯盟館

鎖定
東南亞國家聯盟館,位於國際組織聯合館內,展館的設計靈感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蜿蜒美麗的海岸線,展示內容圍繞主題,闡釋了東南亞國家尋求和諧社會生活的共同理想。
中文名
東南亞國家聯盟館
場館主題
理想、身份、社區
展館位置
國際組織聯合館內

東南亞國家聯盟館發展歷史

成立於1967年的東南亞國家聯盟已日益成為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展館的設計靈感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蜿蜒美麗的海岸線,展示內容圍繞主題,闡釋了東南亞國家尋求和諧社會生活的共同理想。展館對東南亞國家聯盟及其相關機構進行介紹,並展示其成員國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照片。通過海報、宣傳冊、廣告牌、電影短片和互動媒體等方式介紹文化和旅遊信息,使人深入瞭解東南亞國家聯盟及其文化和傳統。

東南亞國家聯盟館展出內容

場館主題
理想、身份、社區
國際組織聯合館概況
國際組織聯合館內設上海合作組織館公共交通國際聯會館世界水理事會館世界自然基金會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館、東南亞國家聯盟館、東南非共同市場館、全球環境基金館阿拉伯國家聯盟館國際竹藤組織館國際博物館協會館法語國家商務論壇館、博鰲亞洲論壇館等。
東南亞國家聯盟
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前身是由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3國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的成立。成立幾十年來,東盟已日益成為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並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機制。現任東盟秘書長素林,任期從2008年1月1日開始至2012年12月31日止。
東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協作精神,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遵循正義、國家關係準則和《聯合國憲章》,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同國際和地區組織進行緊密和互利的合作。
東盟成立之初只是一個保衞自己安全利益及與西方保持戰略關係的聯盟,其活動僅限於探討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1976年2月,第一次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議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及強調東盟各國協調一致的《巴釐宣言》。此後,東盟各國加強了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合作,並採取了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迅速增長,逐步成為一個有一定影響的區域性組織。除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5個創始成員國外,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文萊(1984年)、越南(1995年)、老撾(1997年)、緬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國先後加入東盟,使這一組織涵蓋整個東南亞地區,形成一個人口超過5億、面積達450萬平方公里的10國集團。巴布亞新幾內亞為其觀察員國。東盟10個對話夥伴國是: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歐盟、印度、日本、新西蘭、俄羅斯、韓國和美國。 [1] 

東南亞國家聯盟館展館位置

國際組織聯合館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