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

鎖定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成立於2001年,其前身是東北電力學院基礎教學部。現有教職員工8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6人,博士39人,在讀博士5人。數學學科為碩士授權一級學科,有“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四個本科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為吉林省“十二五”品牌專業。 [1] 
中文名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science,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成立時間
2001年
教職員工
81人
地    址
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長春路169號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學院簡介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成立於2001年,承擔全校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等學科的教授任務。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教學成果

經過多年的建設、積累,理學院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運籌學與數學建模教研室”被中華總工會命名為“工人先鋒號”,現有國家級精品課1門,入選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入選“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獲國家授權專利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省級精品課2門,省級優秀課7門;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實踐示範基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1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省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省教育技術成果獎三等獎2項;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教學名師1人,省教書育人楷模1人,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1人;國家級數學建模競賽優秀指導教師1人,吉林省優秀指導教師5人。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人才培養

理學院實行ATC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或在某個研究方向初步達到碩士研究生水平的學術型人才,或在技術方面初步達到項目經理水平的技術型人才,或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綜合型人才。學生進入科研團隊接受系統的科研訓練,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及較高的科研素質;部分學生接受技術培訓,並承擔項目研發任務,具有較強的軟件研發能力;學生經過四年持續的綜合拓展訓練,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
幾年來,學生承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項,省級項目26項;學生自主研發系統及軟件150餘項,其中有96項已經投入使用。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我校成績在國內位居前列。近5年,獲國家一等獎8項、國家二等獎34項、省一等獎67項;2017年以來,組織我校學生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一等獎1項,獲二等獎6項。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王愛平,1963年生,高級講師。
院長:李鵬松,1970年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
黨委副書記:袁麗峯,1982年生,副教授。
副院長:宋更新,1971年生,副教授,博士。
副院長:鄧冠男,1979年生,教授,博士。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組織機構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
學院下設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數學與統計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教研室、應用數學教研室、統計學教研室)、大學數學教學部(高等數學教研室、工程數學教研室)、大學物理教學部(大學物理教研室、實驗物理教研室、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教研室)和數值計算及軟件開發實踐基地。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專業介紹

理學院設置“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四個本科專業,並受學校委託負責培養“因材施教實驗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2+2英國留學實驗班”。其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專業建設點。
  • 信息與計算科學
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數學理論知識紮實,基本技能強,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系統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受到科學研究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初步訓練,能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計算機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和應用開發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為:基於學術型、技術型、綜合型(ATC)學生培養理念,本專業培養方案注重夯實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領域數學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訓練相結合,實現重基礎,強實踐,多元化發展的特色。
  • 數學與應用數學
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數學理論知識紮實,基本技能強,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系統掌握數學與應用數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受到科學研究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初步訓練,能在科技、教育、經濟、金融等領域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或從事實際應用、開發和管理工作,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為:基於學術型、技術型、綜合型(ATC)學生培養理念,本專業培養方案注重夯實科技、教育、經濟、金融領域數學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訓練相結合,實現多元化發展的特色。
  • 統計學
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科學與文化素養,具備較為紮實的數學基礎,掌握統計學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相關的計算機技術,能熟練運用統計專業軟件進行數據蒐集、整理和分析,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為:注重夯實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訓練相結合,形成重基礎,強實踐,多元化發展;以學生為中心,實施基於學術型、技術型、綜合型(ATC)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多元化發展;依託能源大數據分析及智能計算省級重點實驗室,開展統計分析、數據挖掘、數學建模、創新創業訓練等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良好的數學素養為基礎,側重統計專業理論和方法,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使學生在專業培養上獲得個性發展。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和發展潛力較好的高級應用技術人才。學生通過基礎理論與專業課程的學習,接受現代新能源材料設計與製備的基本訓練。學生畢業後能勝任新能源材料設計與製備、器件設計與製造以及新能源技術開發等方面的技術與管理工作,或攻讀相關專業研究生。
專業特色為:本專業適應我國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而設立,以光伏電池、鋰電池材料與器件為主要教學方向,強化物理及化學基礎,突出材料與器件結合,形成材料學、物理學、化學等多學科交叉形成的新興專業。
  • 因材施教實驗班
採取2+2形式,前兩年統一安排普通教育課程和有關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使學生形成寬厚的知識基礎,具備一定的綜合能力。後兩年由學生自主選擇專業,進行專業學習。
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寬厚、紮實的工程基礎理論,瞭解相關學科基本知識,有較強的理論與工程實踐能力,具備開拓與創新精神,綜合素質好的,代表學校品牌的適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工程類高級技術、管理與研究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電合班
全稱“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2+2英國留學實驗班”,依據我校與英國史萃克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簽訂的校際交流協議,共同合作開展的本科“2+2”學生交流項目。
學制4年。培養方式為全日制授課。第一、二學年在東北電力大學就讀,進行英語強化、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第三學年開始,達到英國史萃克萊德大學入學要求、通過赴英國留學簽證的學生,赴英國完成後續學業。學生完成全部規定的教學環節,各項考核成績合格後,將被授予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證及工學學士學位和英國史萃克萊德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士學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