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京大敬愛寺大證禪師碑

鎖定
《東京大敬愛寺大證禪師碑》是唐代王縉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東京大敬愛寺大證禪師碑
作    者
王縉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東京大敬愛寺大證禪師碑作品原文

東京大敬愛寺大證禪師碑
醴泉湧而蠲疾,寶炬然而破暗,蓮花無染而獨淨,夜光不繫而自得,其惟上智乎?夫上智之身,曲隨世界;上智之心,密遊聖境。或宿植德本,乘願復來;或意生人間,用宏開示,非慧見孰,能知之?大德號曇真姓邊,陳留開封人也。厥初為孩特異,亦既有識,用晦如愚。家有耕桑未嘗問,鄉有學校未嘗顧,則曰: “處豐屋何如方丈?馳良馬何如振錫?圭組耀世,不如被褐;金玉滿堂,不如虛白。食珍者豈睹飯來香積?聽樂者豈聞梵唱云何?戰既勝矣,出門絕跡,潛嵩少間,專於讀誦。年至二十,遂適太原,受聲聞戒,習根本律。性甚聰敏,博涉經論,時同學者,仰之為師。久而嘆曰:“大聖要道,存乎解脱。不入其門,非佛之子。” 乃損落枝葉,澄清泉源,詣長老大照,醒迷解縛。開心地如毛頭,掃意塵於色界。後此日益,唯師能知於四威儀之中,無一剎那有怠。不住以至於大寂,無作以至於恆用。我止無所,虛空未為廣;我照能遍,日月未為明。震雷破山,聞不聞等;烈風拔樹,見不見等。是身無主,與四大假合;方寸無生,於一切離相。猶以為未出心量,彌勤深入。大照既沒,又尋廣德大師,一見而拱手,再見而分座。問之於了,之以默,俱詣等妙,吻合自他。梵衲之行,楞伽之心,密契久矣。廣德又謝,學徒嗷嗷,相顧靡依,來求於我,嗣續前教,皆以實歸。出宅諸子,俾稱所乘,渡河三獸,自止於分。天寶季年,祿山作逆,陷我洛陽,亂兵蜂螫。大德澹然,獨在本處,天龍潛衞於左右,豺狼仰瞻而讚歎。施財獻供,終朝盈門,於善惡等以慈,於苦厄人以忍。言説不尋,無畏故也;動靜皆如,自在故也。度眾無邊,大願力也;依報無量,邁種福也。夫修行之有宗旨,如水木之有本源。始自達摩,傳付慧可,可傳僧璨,璨傳道信,信傳宏忍,忍傳大通,大通傳大照,大照傳廣德,廣德傳大師。一一授香,一一摩頂,相承如嫡,密付法印,惟聖智所證,非思議能測也。大德既舍眷屬,竊為沙彌,身不顧名,志在成道,聲稱浸遠,歸向如林。天寶八年,緇侶領袖舉以上聞,乃蒙正度,初隸東都衞國寺,旋為敬愛寺請充大德。遷彼與住此,有緣非無因。地雜人天之會,法如雲雨之施,眾有塵勞之悟,寺盈河潤之福。今學與其進,當學起其信,善誘不倦,得師則喜,利往者導之以捷,睹奧者辨之以正;深在定者戒於貪,悟所覺者使之遠。視彼來學,如庵摩勒果,冀其出世,如優曇缽花。齊我者稀,故我貴矣。寶應二年正月十四日,趺坐如生,薪盡火滅,年六十,夏四十。哀纏門人,悲及塵眾,樹為之變色,獸為之失聲。棟折航沈,佛土蕭索,其年九月,葬於嵩嶽寺之北阜。大曆二年,有司奏諡,上聞惻然,乃賜號曰大證禪師。縉嘗官登封,因學於大照,又與廣德素為知友。大德弟子正順,即十哲之一也,視縉猶父,心用感焉。以諸因緣,為之強述。銘曰:
上德不德,興慈運悲。現於濁界,俯為人師。以我無思,契彼盡思。爾方厭俗,我則隨時。由多分別,妄生垢淨。根不緣廢,象豈染鏡?法不可著,空即是病。無得之得,絕聖而聖。文字非文字,言語非言語。云何以解脱?云何而語汝?隨宜説方便,究竟非我與。舍利依嵩山,寂寥松柏所。 [1] 

東京大敬愛寺大證禪師碑作者簡介

王縉(700-781年),字夏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王維的胞弟,青少年時曾寓居登封,早年還曾在河南登封為官,後官至宰相。王縉自幼好學,與兄長王維以文翰著稱。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2599頁
  • 2.    孫瑋,常松木主編;馬長林,李彥芳,王秀蘭等副主編,歷代名人與嵩山,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09,第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