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駿飛

鎖定
杜駿飛,1965年生,社會學博士。南京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網絡傳播學會創會會長。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駐院學者、兼職研究員,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兼職教授。作家,詩人。研究領域:互聯網傳播,新聞理論,傳播與中國問題。 [1] 
中文名
杜駿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5年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南京
任職院校
南京大學
研究領域
互聯網傳播,新聞理論,傳播與中國問題

杜駿飛職業簡歷

杜駿飛,1965年生,社會學博士。南京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互聯網傳播,新聞理論,傳播與中國問題。1987年起任教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專業,自1990年代末起致力於互聯網傳播研究。曾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及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2014-2019),並歷任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文科分委員會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校規劃委員會委員。 [3] 
2008年,杜駿飛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同年,領銜創辦了中國網絡傳播學會(中國新聞史學會二級學會),並任創會會長。2009年起,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0年,曾擔任中美互聯網論壇中方成員。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任訪問學者。2015年起,擔任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地(江蘇省社會輿情分析與決策支持基地)主任,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平台長,江蘇省“紫金智庫”互聯網與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兼職教授。 [1] 
2020年,杜駿飛獲聘浙江大學“文科領軍人才”,任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 

杜駿飛學術發表

先後出版:學術代表作《瀰漫的傳播》(2002);國內第一部網絡新聞理論著作《網絡新聞學》(2001),第一部深度報道理論著作《深度報道原理》(2000),及《中國網絡廣告考察報告》《選秀》《公開時刻》《藝術中的傳播》《政府網絡危機》等學術著作9部,出版教材3部,包括第一部全國多所院校聯編教材《網絡傳播概論》(2004初版,2016第4版)。2018年,主編出版《全球智庫指南》。
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10篇、學術評論20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95篇,CSSCI來源期刊論文76篇。
多部學術著作入選“中文學術圖書引文索引”(CBKCI)。《1994年以來中國網絡新聞傳播理論研究進展》、《複雜系統論:中國網絡輿論研究的範式轉向》等論文被《新華文摘》轉載。《虛擬社會管理的若干基本問題》等14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轉載。曾被基於2006年至2018年5月中國知網收錄論文數據的《全國高校學者中文期刊論文排行榜(新聞傳播學)》列為該學科核心作者,也被2016年《新聞傳播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列為新聞傳播學最有影響力學者之一。 [1]  [4] 

杜駿飛研究項目

兩次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03,2011)——2003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網絡社會的傳播與管理”,2011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網絡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
此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1項(2009),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2011),江蘇省社科基金重點、重大委託項目4項(2001,2011,2013,2015)、一般項目1項(2015),國家網絡空間研究院公開招標課題1項(2017)。 [1] 

杜駿飛學術觀點

自2000年起,在新媒體傳播領域提出過“全時化”、“泛媒介”、“泛傳播”、“泛層級”等學術概念,受到廣泛關注。
先後發表“瓦釜效應”(2018、2007)、“新聞人本主義轉向”(2017)、“流言止於公開”(2003)、“新聞學必須保衞社會”(2010)、“網絡新聞價值觀”(2001)、“新聞的傲慢與謙卑”(2010)、“傳播學的解放”(2014)等學術與思想觀點,引起關注,也促進了一些重要的社會共識與學術共識得以形成。其中:
1、“瓦釜效應”作為一種理論假説,用以指代新聞市場上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該觀點最初由作者以《大眾傳播的瓦釜時代》為題,作為媒介文化批評發表於《南方週末》,後經學術期刊《新聞記者》摘編轉載(2007),“瓦釜效應”一詞進入大眾視野。2018年,作者發表《“瓦釜效應”:一個關於媒介生態的假説》,對這一理論作了更詳盡的闡述。
2、2003年非典事件爆發期間,在《南方週末》撰文倡導“流言止於公開”,發表論文《流言止於傳媒的公信》(2003),引起學術界和思想界的高度共鳴,此後,繼續通過論文《通往公開之路》(2008)、專著《公開時刻》(2008)(第一作者),努力推動這一觀念成為傳播危機治理的共識。
3、被下載及被引次數較高的論文包括:《網絡羣體事件的類型辨析》(2009年);《喪文化:從習得性無助到“自我反諷”》(2017);《框架效應》(2017);《傳播學的解放》(2014)。
4、2018年,發表《新聞是人 新聞是人學》,在技術至上、機器崛起的傳媒時代,倡導以人本主義轉向克服新聞專業主義危機。 [1] 

杜駿飛文學發表

讀書期間曾任南京大學南園詩社社長,後為南京“他們文學社”成員。現任“南雍社”負責人。先後在《今天》《他們》《作家》《鐘山》《上海文學》《青春》等文學刊物及報紙副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説、評論。出版個人詩集《合唱團》(2003,河北教育出版社,韓東主編“年代詩叢”);及《中國先鋒詩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等多部詩歌合集。 [1] 

杜駿飛教育教學

2005年,主持的課程《網絡傳播》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2011年,被評為南京大學“我最喜愛的教師”。2017年,領銜報送的教學成果榮獲南京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8年10月,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雙創教學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長期致力於面向社會的人文教育,2016年以來已通過個人公眾號推出950期(篇)在線公益人文課程(《杜課》)。
2016年起,負責南京大學文創平台建設,併成立在寧高校教師文創社團“南雍社”,並多次舉辦文創沙龍。2020年,與多所高校學者共同籌辦致力於社會教育的“南雍書院”。 [1] 

杜駿飛其他信息

2007年所創立的《中國網絡傳播研究》為該領域唯一學術集刊,已連續出版12年。2013年,該刊入選CSSCI來源集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