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國杜虎符

鎖定
戰國杜虎符,通稱“杜虎符”,是戰國晚期秦國兵符。197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1978年入藏陝西省博物館(即今陝西曆史博物館)。 [1] 
杜虎符屬青銅質, [2]  虎形,昂首、塌腰、垂尾,作欲走勢頸部有一穿孔,背面有一凹槽。 [3]  全符由左右兩半合成,發現的僅左半符,身長9.5釐米、高4.4釐米、厚0.7釐米。符面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 [2]  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國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軍事長官手中,凡要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動;但遇上烽火報警的緊急情況,不必會君王的右符。 [4] 
杜虎符與新郪虎符形制相似,尺寸較大,文字內容大同小異。 [5]  該虎符被認為是研究戰國時期政治、軍事、文字以及書法藝術的重要資料。 [3] 
(概述內圖片來源: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官網 [4] 
中文名
戰國杜虎符
館藏地點
陝西曆史博物館
出土時間
1975年冬
所屬年代
戰國
類    別
青銅器(有錯金銘文)
出土地點
西安市山門口鎮北沈家橋村南官道

戰國杜虎符文物歷史

杜虎符兩面照 杜虎符兩面照
1975年冬,陝西西安郊區山門口公社北沈家橋村社員楊東鋒在平整土地時發現杜虎符, [6]  具體的發現地點在該村東北0.5千米之南官道,東南距杜城1千米,東周時屬秦國杜縣。 [2]  時為中學生的楊東鋒 [7]  將該文物交予其妹(一説為其外甥 [8]  )作為玩具,後符面綠鏽磨落露出金字,方知該物為文物。 [9] 
1978年11月30日,杜虎符經徵集入藏陝西省博物館。 [9]  [1]  1979年,陝西省博物館保管部職工黑光撰文介紹此事(但該文將發現時間寫為1973年冬,發現地點等信息也有訛誤, [6]  後由經辦入藏工作的考古學者戴應新撰文更正 [9]  [1]  ),學者陳直也就杜虎符撰文, [10]  遂使杜虎符引發海內外學術界乃至社會各界的關注。 [1] 

戰國杜虎符文物特徵

杜虎符正反面照片若干種
杜虎符正反面照片若干種(4張)
杜虎符長9.5釐米(一作9.8釐米 [11]  )、高4.4釐米、厚0.7釐米, [2]  重0.08千克, [11]  是一對兵符中的左半符。 [2]  此符立虎形, [3]  虎作走形,昂首環眼,半張口,耳向後緊貼腦際,收腹彎背,兩腿前屈,尾端上卷。背面有槽,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下凹,肩部近脊處有一條上下豎行的鑄槽做牝榫,以與君符同樣部位的牡榫相套合。 [12] 
杜虎符虎身有錯金銘文九行共40字,作:
兵甲之
符右才
杜虎符銘文拓片 杜虎符銘文拓片 [12]
君左才杜
凡興士披甲
用兵五十人以
上必會君符
乃敢行之
燔𤎩之事
雖毋會符行殹 [2]  [13]  [12]  [14] 
杜虎符正面照及釋文 杜虎符正面照及釋文 [14]
銘文中,“才”即“在”,“𤎩”即“燧”,“殹”即“也”。 [2]  大意是,調兵之符,右半存於君王處,左半在杜地的軍事長官手中,凡調兵超過五十人,杜地將軍的左符須與君王的右符契合並勘驗無誤,才能行動;但如果遇到須點燃烽火報警的緊急情況,不必合驗兵符即可行動。 [1]  [4] 
與此前已經發現的新郪虎符陽陵虎符相比,杜虎符在外形上有其特點:前兩者為卧虎,杜虎符則為立虎;前兩者是自虎頭向虎尾豎刻,杜虎符則為從虎的頸部和背部起向下方豎刻。在字形上,杜虎符筆劃多方折,而新郪虎符的字形則在方中帶些圓折。 [15]  在文字內容上,杜虎符與新郪虎符亦有若干不同,主要是:杜虎符銘文稱“兵甲”,新郪虎符則稱“甲兵”;杜虎符稱“右才(在)君”、“君符”,新郪虎符則稱“右才(在)王”、“王符”;杜虎符説“燔𤎩(燧)之事”,新郪虎符則作“燔𤎩(燧)事”,前者較後者多一“之”字。 [16] 

戰國杜虎符文物鑑賞

有評論認為,杜虎符上40個錯金文字清晰,工藝精湛,書體為圓轉秀麗的懸針小篆 [11]  全符形態生動,曲背,卷尾,垂腹,足前彎,全身均為圓潤曲線構成,柔中有剛,既具嚴肅性又具欣賞價值,亦便於攜帶,是構思完整的一件作品。 [5] 

戰國杜虎符文物價值

杜虎符被一些學者認為系已發現的戰國秦虎符中年代最早的一件。 [1]  它客觀地印證了秦國在少陵原西周杜伯國(即杜國)封地(今西安市東南)設杜縣的歷史,並且客觀而真實地反映了戰國時期虎符調兵遣將制度的歷史。 [8]  此外,杜虎符上成熟的小篆書體説明,秦統一及李斯作篆前的戰國時代事實上已經存在小篆這一字體,杜虎符和戰國商鞅方升等文物都是這一史實的見證。 [11]  [17-19]  [20] 

戰國杜虎符文物爭議

戰國杜虎符真偽之爭

杜、新郪和陽陵三虎符拓片 杜、新郪和陽陵三虎符拓片 [21]
杜虎符被發現的消息被披露後,學者羅福頤撰文稱該符為模仿新郪虎符而略加改動的偽作,其依據有:發現地點“北沉村” [6]  屬子虛烏有;文字內容可疑,如“君”和“兵甲”的使用;字形、讀法與新郪虎符不一致;虎為立虎而非卧虎,虎形或改自錞於鈕,等等。 [22-23] 
作為迴應,學者戴應新撰文更正了杜虎符的發現時間、地點、經過。 [9]  學者朱捷元、陳尊祥等亦對虎的姿態等信息作出瞭解釋,指出戰國時期馬節、牛節皆有采站姿的, [7]  杜虎符的立虎姿態實際上反映出其形制更古,字形和讀法亦然; [15]  至於從杜虎聯想到錞於,則屬臆測,實則二者大小懸殊,造型亦不同。 [7]  在文字上,學者們也指出“兵甲”與“甲兵”並無實質差異,“君”字亦可有多種解釋。 [16]  [9]  此外,從發現的時間、地點及當事人來看,該物亦無作偽可能。 [7] 
經過這一討論,杜虎符基本被學術界肯定為戰國時期秦國虎符,但其年代仍存爭議。 [24] 

戰國杜虎符年代之爭

在秦始皇陵博物館參展的杜虎符和雲夢秦簡 在秦始皇陵博物館參展的杜虎符和雲夢秦簡 [25]
對杜虎符的鑄造年代的爭議,圍繞銘文中的“君”字展開。
學者陳直認為,“右才(在)君”的“君”,是指秦始皇之弟、長安君成蟜,而該符當為始皇八年(前239年)之前之物。 [10]  但是,根據戰國至秦漢的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虎符的右半部分應是掌握在國君手中,而不會是像需要“竊符救趙”的信陵君一樣的貴族手中。 [24] 
學者馬非百等認為,“君”是指當指秦惠文君(即稱王之前的的秦惠文王), [16]  以此推算,該符鑄造時間大體應在惠文君元年(前337年)至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四月戊午稱王之前。 [24]  [26] 
學者戴應新等認為,從文字上説,戰國時期“君”與“王”實可互通。 [9]  [7]  戴應新進一步指出,不能據“君”字就將杜虎符的年代定為惠文君,而應結合文字形態來看;他認為該符文字已與秦詔版比較接近,不會早到惠文君時,而應大致在秦昭襄王的年代。 [9] 
在年代問題上,學術界未有定論。 [1]  辭書在介紹杜虎符時,既有采惠文君之説的, [3]  [27]  [13]  也有采“秦昭王之世或統一前的始皇之世”者, [2]  還有模糊表述為戰國中晚期 [5]  或戰國晚期的。 [28] 

戰國杜虎符重要展覽

2019年9月25日,“平天下——秦的統一”大型展覽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展,參展文物包括杜虎符。 [25] 
參考資料
  • 1.    晏新志. “杜虎符”的發現與研究述論[J]. 文博,2018(06):76-81.
  • 2.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 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332
  • 3.    門巋,張燕瑾 主編(該條作者為張錫瑛).中華國粹大辭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767
  • 4.    杜虎符  .陝西曆史博物館.2016-12-07[引用日期2019-11-18]
  • 5.    郎紹君,劉樹杞,周茂生 主編..中國造型藝術辭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368-369
  • 6.    黑光. 西安市郊發現秦國杜虎符[J]. 文物, 1979(09):95-96+106.
  • 7.    陳尊祥. 杜虎符真偽考辨[J]. 文博, 1985(6):25-29.
  • 8.    秦杜虎符:中華現存最早調兵憑證 錯金字精緻(圖)  .中國新聞網.2012-05-20[引用日期2019-11-19]
  • 9.    戴應新. 秦杜虎符的真偽及其有關問題[J]. 考古, 1983(11):54-55.
  • 10.    陳直. 秦兵甲之符考[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01):73.
  • 11.    韓建武主編.神秘瑰麗的青銅器.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94-96
  • 12.    冀東山主編;梁彥民主編.神韻與輝煌 陝西曆史博物館國寶鑑賞 青銅器卷.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202-203
  • 13.    張永祿 主編.漢代長安詞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547
  • 1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 修訂增補本 第8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6660
  • 15.    朱捷元.秦國杜虎符小議[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01):53-55.
  • 16.    馬非百. 關於秦國杜虎符之鑄造年代[J]. 文物, 1982(11):22-23.
  • 17.    方述鑫.字形字典的編纂——介紹《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J].辭書研究,1986(02):66-71.
  • 18.    向黃,胡長春.徐無聞論書語錄[J].書法之友,1998(03):3-10.
  • 19.    陳一梅.論秦代文字制度[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15-18.
  • 20.    方原.秦代書法漫談[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7(06):33-37.
  • 21.    曾憲通,林志強著.漢字源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253
  • 22.    羅福頤.商周秦漢青銅器辨偽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81
  • 23.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古文字研究 第11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163-220
  • 24.    曾維華. 秦國杜虎符鑄造年代考[J]. 學術月刊(5):81-82.
  • 25.    秦的統一展開幕 展出杜虎符、雲夢秦簡等100多件一級文物  .央廣網.2019-09-25[引用日期2019-11-19]
  • 26.    胡順利. 關於秦國杜虎符的鑄造年代[J]. 文物1983(8):90.
  • 27.    林劍鳴,吳永琪 主編.秦漢文化史大辭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380
  • 28.    陳佩芬 編著.中國青銅器辭典·第六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15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