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杏鮑菇

鎖定
杏鮑菇,屬於側耳科側耳屬子實體單生或羣生植物。菌蓋直徑2—12釐米,幼時呈淡灰色弓圓形,成熟時中央淺凹,顏色轉為淺棕色或淡黃白色,後期呈漏斗狀,表面有絲狀光澤、平滑、乾燥;蓋緣幼時內卷,成熟後逐漸平坦;菌肉白色,有杏仁味,無乳汁分泌;菌褶向下延生,密集、略寬、呈乳白色、邊緣及兩側平滑且具小菌褶,孢子印白色;棍棒狀至球莖狀、光滑、無毛、近白色、中實、肉質細纖維狀。 [8]  因菌肉肥厚似鮑魚而得名杏鮑菇。 [9] 
杏鮑菇是南歐、北非及中亞地區高山、草原、沙漠地帶的一種品質優良的大型肉質傘菌,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新疆和青海等地。 [10]  它主要生長在秋季末期的腐木上。 [11] 
杏鮑菇中蛋白質含量高,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經常食用杏鮑菇,能促進胃酸的分泌、促進消化、輔助治療飲食積滯症,一般人皆可食用但濕疹患者禁食。杏鮑菇肉質肥嫩,適合炒、燒、燴、燉、做湯及用作火鍋底料,亦適宜用作西餐,即使做涼拌菜,口感良好,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食用菌。 [10]  [12] 
中文名
杏鮑菇
拉丁學名
Pleurotus eryngii
別    名
刺芹側耳,刺芹菇,雪茸
真菌界
擔子菌門
蘑菇綱 [14] 
蘑菇目 [14] 
側耳科
側耳屬
杏鮑菇
分佈區域
福建省古田縣,浙江慶元縣,湖南,山東等地都有

杏鮑菇真菌學史

杏鮑菇因菌肉肥厚似鮑魚而得名。 [9] 

杏鮑菇形態特徵

杏鮑菇,屬於側耳科側耳屬子實體單生或羣生植物。子實體單生或羣生。菌蓋直徑2-12cm,幼時呈弓圓形,成熟時中央淺凹、圓形或扇形,後期呈漏斗狀;表面有絲狀光澤、平滑、乾燥;幼時淡灰墨色,成熟後淺棕色(或淡黃白色),中心周圍常有放射狀黑褐色細條紋;蓋緣幼時內卷,成熟後逐漸平坦。菌肉白色,具杏仁味,無乳汁分泌;菌褶向下延生,密集、略寬、乳白色,邊緣及兩側平滑,具小菌褶,孢子印白色;菌柄4-12cm×0.5-3cm,偏心生至側生,也有中生,棍棒狀至球莖狀,光滑、無毛、近白色,中實、肉白色,肉質細纖維狀。無菌環或菌幕。孢子近紡錘形,平滑,9.58(11.29±0.15)-12.50μm×5.00(5.60±0.06)-6.25μm。 [1]  [8] 

杏鮑菇近種區別

杏鮑菇
血紅鉚釘菇
皺環球蓋菇
子實體單生或羣生。菌蓋直徑2-12cm,幼時呈弓圓形,成熟時中央淺凹、圓形或扇形,後期呈漏斗狀;表面有絲狀光澤、平滑、乾燥。
子實體小型。菌蓋寬3-8cm,初期鐘形或近圓錐形,後平展,中部凸起,淺咖啡色,光滑,濕時粘,干時有光澤。
菌蓋表面新鮮時酒紅色,具白色纖毛狀鱗片,幹後變為淺黃褐色,無環帶,粗糙;邊緣鈍或鋭,幹後內卷。
菌肉白色,具杏仁味,無乳汁分泌。
菌肉帶紅色,幹後淡紫紅色,近菌柄基部帶黃色。
菌肉新鮮時乳白色,肉質,無環帶,幹後軟木栓質,厚可達6毫米。
菌褶向下延生,密集、略寬、乳白色,邊緣及兩側平滑,具小菌褶,孢子印白色。
菌褶延生,稀,青黃色變至紫褐色,不等長。
菌褶表面新鮮時灰紫色至暗褐紫色,幹後變為灰褐色;菌褶密,不等長,彎生,脆質。
杏鮑菇 杏鮑菇
血紅鉚釘菇 血紅鉚釘菇
皺環球蓋菇 皺環球蓋菇

杏鮑菇分佈範圍

杏鮑菇主要分佈南歐、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原蘇聯南方、北非、摩洛哥、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亞地區高山、草原、沙漠地帶,是一種品質優良的大型肉質傘菌,在中國,分佈在新疆、青海和四川北部。 [1]  [10] 

杏鮑菇栽培技術

杏鮑菇栽培瓶製作

栽培配方
配方1:棉籽殼50%、麩皮25%、玉米芯20%、米糠4%、碳酸鈣1%; [4] 
配方2:木屑30%、麩皮30%、玉米芯25%、豆粕6%、玉米粉7%、輕質碳酸鈣1%、過磷酸鈣1%。 [4] 
栽培菌種
選擇專業機構育成的國家登記品種,通過生產企業出菇試驗後方可大規模應用。 [4] 
栽培瓶製作過程
選1100ml容積的聚丙烯瓶,瓶口直徑75mm,用自動裝瓶機,每瓶裝料650-680g,之後將培養料瓶進行打孔形成孔穴,用封蓋機封口後進行蒸汽滅菌。當温度達到100℃,保持12h,然後悶4h結束滅菌。栽培瓶經冷卻後進行接種,無菌條件下,在每個栽培袋的料面和孔穴內各接入蠶豆大小菌種1塊,每瓶原種可接25個栽培袋。接種後菌袋移入發菌室避光培養,30d左右菌絲可長滿。 [4] 

杏鮑菇栽培設施

栽培設備
栽培 栽培
杏鮑菇工廠化必須地栽培設備系統有温控系統、加濕系統、通風系統、光照系統、控制系統等。根據生產規模和栽培室的大小配備相應功率空調機組、內循環風扇和照明燈組等。例如:40m2的栽培室可配備1台40m2的吊頂式冷風機和1台5HP的製冷機組、2盞40W日光燈或同等功率的燈帶、1台45W軸流電風扇。新鮮空氣通過緩衝室進入菇房,儘量降低新風與室內的温差,採用正壓將廢氣從排氣口經緩衝室隔層排出。 [4] 
菇房
杏鮑菇栽培的菇房主要有菌絲培養室、催蕾室和出菇室。一般菇房標準為長9m,寬3.5m,高3.5m,菇房的門開向走廊,走廊寬2-4m,牆體採用噴塗發泡聚乙烯作為保温層。牀架雙向排列,四周和中間留有操作走道,便於空氣循環和人工作業。菌絲培養室牀架7層,層間距0.35m;催蕾室和出菇室牀架5層為宜,層間距0.45m,底層牀架距地面0.25m。 [4] 

杏鮑菇發菌管理

水分
杏鮑菇栽培過程中不易噴水,培養料的含水量對杏鮑菇的生長髮育影響較大,適宜的培養料含水量有利於提高產量及品質。在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的含水量宜控制在60%-65%;但在杏鮑菇子實體生長階段不宜在子實體上噴水,子實體生長所需的水分主要來源於培養料,所以在培養料生產過程中可將培養料的含水量適當提高到65%-70%之間。 [4] 
温度
温度是食用菌生長最主要的因子,杏鮑菇也不例外,温度也是決定杏鮑菇高產優質的關鍵。菌絲生長階段的温度為22-27℃,最適温度為25℃左右,温度低於18℃菌絲生長緩慢,温度高於30℃,菌絲生長髮育不良。
pH值
杏鮑菇菌絲生長階段的適宜pH範圍為4-8,最適pH為6.5-7.5。因此,在杏鮑菇培養料配置時pH調節在7左右。 [4] 
氧氣
杏鮑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需要氧氣,應保證生長環境空氣新鮮,相對來説菌絲體生長階段氧氣需求量較少,二氧化碳濃度較低對杏鮑菇菌絲體生長有刺激作用,隨着菌絲體的生長量增加,栽培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可達到2.2%,對菌絲體的生長影響不大。 [4] 

杏鮑菇出菇管理

水分
杏鮑菇種植 杏鮑菇種植
出菇期水分管理主要是控制菇房的空氣相對濕度。在菌絲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左右,在催蕾室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90%-95%為宜,有利於菇蕾的形成,出菇室空氣相對濕度可適當調低到85%-90%,有利於提高產量和品質。 [4] 
温度
杏鮑菇的原基形成適宜温度為10-15℃。杏鮑菇是一種恆温結實性食用菌,催蕾室的温差過大,不利於杏鮑菇原基的分化;子實體生長階段温度宜控制10-21℃,最適宜温度為10-18℃;所以出菇室的温度宜控制在10-18℃,最適宜温度12-16℃,温度低於8℃,原基生長困難,温度高於20℃以上時,生長不整齊,容易出現畸形菇、死菇和爛菇現象,同時還會發生病蟲害。 [4] 
氧氣
杏鮑菇在出現原基時,則需要充足的氧氣。因此需要新鮮的空氣,二氧化碳濃度應降低到0.01%左右。在出菇階段,要求新鮮的空氣,二氧化碳濃度低於0.02%為宜。 [4] 
濕度管理
菇蕾出現前期相對濕度控制在90%左右,子實體膨大期間到採收前期控制在85%左右,有利於延長子實體的貨架壽命。空氣濕度過大,子實體容易發黃,甚至感染細菌而造成菇體腐爛。 [4] 
光線管理
杏鮑菇生長過程中不需要太強的散射光。光線太強,子實體容易顏色發黃。 [4] 

杏鮑菇採收

杏鮑菇適宜的採收期以杏鮑菇菌蓋平展,但孢子尚未彈射為宜。產品供應市場的需求決定了杏鮑菇實際的採收標準。一般國內市場要求柄長5-12cm,柄粗2-4cm,菌蓋略小於菌柄粗度。出口菇要求菌蓋4-6cm,柄長10cm左右;杏鮑菇的產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批菇,第一批菇採收後應將菇根及死菇清理乾淨,並保持菇房清潔衞生,密閉遮光保濕,使菌袋菌絲恢復,繼續培養14d左右可採收第二批菇。一般第二批菇由於培養料的營養等原因子實體相對較小,菌柄短,產量較低。 [4] 
杏鮑菇

杏鮑菇主要價值

杏鮑菇 杏鮑菇
杏鮑菇中蛋白質含量高,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杏鮑菇在中國人餐桌上主要作為蔬菜原料被直接拿來加工食用,也有部分企業用杏鮑菇加工成即食產品,尤其是罐裝食品中的軟罐頭系列;此外市場上還有其他的一些初加工方式也佔據杏鮑菇產業小額市場,如通過裹粉油炸方式,開發成鹽酥、燒烤味、孜然味、麻辣等大眾喜愛的即食“下酒菜”。因杏鮑菇肉質肥嫩,適合炒、燒、燴、燉、做湯及用作火鍋底料,亦適宜用作西餐,即使做涼拌菜,口感良好,很有發展前景。杏鮑菇幹可通過乾燥工藝加工製得;通過鹽漬、糖漬等工藝加工製成杏鮑菇脯;將杏鮑菇與其他原料通過打漿等工藝開發出相應功能性飲料。經常食用杏鮑菇,能促進胃酸的分泌、促進消化、輔助治療飲食積滯症,一般人皆可食用但濕疹患者禁食。 [5]  [10]  [12] 

杏鮑菇生長習性

春末至夏初,秋季末期腐生、兼性寄生於腐木,如大型傘花科植物刺芹阿魏、拉瑟草等的根上和四周土中。有很多生態型,各生態型垂直分佈完全不同。 [1]  [11] 

杏鮑菇菌株類型

根據子實體形態特徵,國內外的杏鮑菇菌株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保齡球形、棍棒形、鼓槌狀形、短柄形和菇蓋灰黑色形。 [3] 

杏鮑菇生理特性

杏鮑菇温度

温度是決定杏鮑菇菌絲的生長和子實體發育的最重要的因子,也是產量能否穩定的關鍵。不同温度對菌絲生長快慢有着明顯的影響。杏鮑菇菌絲在6-32℃範圍內均能在PSA培養基上生長,菌絲生長適温20-28℃,速度較快,粗細均勻,生長較為旺盛。最適温度為24℃左右,生長速度最快,濃白、旺盛。而温度6-16℃和32℃時,菌絲能夠生長,但速度極緩慢,長勢也較稀疏。4℃以下和36℃以上均停止生長。 [1] 

杏鮑菇濕度

杏鮑菇 杏鮑菇
在自然條件下,冬季剌芹、阿魏莖葉枯萎被雪覆蓋,翌年春天雪化後(5月份),杏鮑菇就會隨着温暖的氣候和剛剛化雪後的水分條件,很快地長出子實體。水分和濕度是杏鮑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不可缺少的因子,而基質的含水量是決定子實體發生的重要條件,只有含水量充足,子實體才能形成。菌絲在含水量45%-80%的木屑培養基上均可生長。含水量在60%-70%時,菌絲生長速度最快,濃白、旺盛;45%-55%時,菌絲生長速度快、濃白,但菌絲未滿管時,培養基表面已變幹,上部菌絲開始萎縮,對子實體形成不利;75%-80%時菌絲生長速度減慢,稀疏呈花紋狀。不同的含水量對菌絲的生長有着顯著的影響,配製杏鮑菇培養基時,含水量以65%-70%為宜。子實體發育階段,要求空間相對濕度在80%-95%之間,但不同階段對相對濕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子實體形成的階段,空間相對濕度要求在85%-95%較為適宜,出菇速度快,菇蕾數也多;子實體生長階段,相對濕度要求在80%-90%;採收前,空氣相對濕度可掌握在75%-80%左右,子實體含水量低,容易保存,貨架壽命長。 [1] 

杏鮑菇pH值

據試驗結果,杏鮑菇在pH值4.0-8.0的範圍內皆可生長,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適合pH值是5-6。在該pH值範圍內,菌絲生長快,旺盛,爬壁能力強,且出菇好。製作栽培袋時,一般自然的pH值即適合杏鮑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需要,而在水質偏鹼的地區必須適當調節pH值至6左右才能適合杏鮑菇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的需要。 [1] 

杏鮑菇光線

杏鮑菇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在黑暗條件下生長良好。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卻要求一定的散射光。在直射光和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均不易形成子實體。適宜的光照強度是500-1000lx。 [1] 

杏鮑菇空氣

杏鮑菇 杏鮑菇
杏鮑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需要新鮮的空氣。但是在菌絲生長階段,瓶、袋中積累的二氧化碳對菌絲生長有促進作用,隨着菌絲生長,培養料中的菌絲排出的二氧化碳濃度由正常空氣中的含量(0.03%)逐漸上升至22%(22L/m3),能明顯地刺激菌絲的生長。子實體形成階段,代謝旺盛,需要充足的氧氣。如果氧氣不足,子實體難以分化或推遲原基出現的天數。出菇時二氧化碳濃度應控制在0.05-1L/m3之間。子實體生長髮育階段仍需新鮮的空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小於2L/m3為宜;若通氣不良,子實體生長極其緩慢,遇上高温高濕天氣,還會引起腐爛,發生異味。 [1] 

杏鮑菇營養

杏鮑菇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能力較強,栽培時,培養基需要較豐富的碳源和氮源。在筆者試驗的8種培養基中,以棉籽殼為主料的培養基產量最高,朵型也最大;其次是棉籽殼加蔗渣或木屑為主料的培養基;蔗渣或木屑為主料的產量最低。若在蔗渣或木屑料的培養基中添加5%-10%玉米粉或棉籽粉,可提高產量,並使子實體的個頭增大,菌柄更粗壯。 [1] 

杏鮑菇培養特徵

在PSA培養基上菌絲白色,平貼於斜面培養基上,基內菌絲無色,10-15d可佈滿試管斜面。菌絲生長速度快慢視不同菌株而異,生長速度快的杏鮑菇菌株10d左右可長滿斜面,且菌絲強壯,生長旺盛,後期爬壁能力也較強;菌絲生長速度慢的杏鮑菇菌株需12-15d才能長滿斜面,初期長勢較稀疏,後期逐步旺盛,爬壁能力差。在試管培養基上很少見到紐結塊,僅個別菌株在接種塊周圍有紐結出現。木屑原種需40-45d長滿瓶,菌絲白色,生長緻密;棉籽殼原種培養基35-40d即可長滿瓶,菌絲濃白、粗壯,生長旺盛。棉籽殼、木屑栽培種長滿瓶的時間分別為25-30d和30-35d。 [1] 

杏鮑菇病蟲害防治

工廠化杏鮑菇生產中應堅持以預防為主的病蟲害防控理念,通過栽培措施的調節,預防病蟲害的發生。高温季節,外界病蟲害基數較高,應檢查防蟲網是否破損,菇房門窗增設防蟲網等預防措施,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 [4] 

杏鮑菇存儲

杏鮑菇初加工產品

對於採摘後的蘑菇,加工方法取決於對產品的預期用途和預期的儲存期。其中,乾燥是最常用的方法,其次是冷凍和罐裝。此外,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方便食品的發展,尤其是初加工的產品,只需要進行簡單的熱處理。熱燙也是大多數食用菌的一種重要的加工操作方式。上述保存方法是杏鮑菇產品的一大發展趨勢。 [5] 

杏鮑菇乾製產品

乾製產品 乾製產品
蘑菇是一種高度容易腐爛的原料,所以需要在收穫後立即快速處理。乾燥是適用於蘑菇貯藏保鮮的重要方法之一。Ska等研究表明,UVB照能提高蘑菇的營養價值,該方法不僅可以對於新鮮蘑菇,而且對於空氣乾燥和冷凍乾燥處理的蘑菇,都可以保存蘑菇子實體中的維生素D2含量。杏鮑菇乾燥的方法有很多,如熱空氣、真空、微波、流化牀、微波真空冷凍乾燥、冷凍乾燥和自然乾燥等。Li等通過研究乾燥方法對杏鮑菇的美味成分的影響,得知冷凍乾燥和熱風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杏鮑菇的滋味成分,其次是天然氣乾燥、真空微波乾燥。杏鮑菇的乾製品在市場廠上已有銷售,但是地域差異較大,沒有廣泛進入市場,經常在高產杏鮑菇的區域,如福建、浙江等地作為特產售賣,其餘地方銷售較少。因此,杏鮑菇乾製品的銷售市場空間還很大,還需進一步擴展。 [5] 

杏鮑菇銷售

杏鮑菇的銷售主要以鮮銷為主,與其他食用菌相比,貨架期較長。鮮菇含水量高達90%,採收後儘快運到14-15℃冷庫內預冷4h左右,然後進行包裝分級。在4℃條件下可保存10d左右不會變質;在10℃條件下可保存五六天;在15-20℃條件下可保存二三天。 [4] 

杏鮑菇活性物質

杏鮑菇藥用價值就是菇體中的多種活性成分,包括活性多糖、抗菌多肽和甾醇類等。擔子菌中的葡聚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從杏鮑菇和平菇中分離出一種分支β-葡聚糖,HexiangWang和T.B.Ng從杏鮑菇子實體中分離出一種抗菌多肽,它的分子量為10kDa。這種多肽被定名為eryngin,它抑制尖孢鐮刀菌和花生球腔菌菌絲生長。Se-WonKim和Hyung-GunKim等人發現杏鮑菇提取物對骨代謝有影響。杏鮑菇提取物處理可以提高骨細胞中鹼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鈣蛋白mRNA的表達。 [2] 

杏鮑菇挑選方法

菇類的可食部分主要是菇蓋或菇柄,杏鮑菇等主要吃的是菇柄。杏鮑菇菇蓋是灰色,菇柄是潔白或略微帶點黃色的。 [6] 
先看菇蓋,買菇蓋厚實,沒有完全長開的,如果變色或出現黑斑,就説明不新鮮了。 [6] 
鑑別蘑菇是否含增白劑,要“一摸一聞二看”:
一摸:摸蘑菇表面,含有增白劑的,表面滑爽、手感好,有濕潤感;不含增白劑的菇面發澀,表面沾有泥巴,摸上去比較粗糙、乾燥。 [7] 
一聞:聞蘑菇氣味:購買時,要選擇氣味純正清香,沒有發酸發臭發黴味的蘑菇。 [7] 
二看:首先看蘑菇顏色,含增白劑的食用菌,表面看起來很濕很亮,有水洗的感覺,如果用驗假鈔的紫外線燈在暗處一照,有很亮的熒光點,肯定是含增白劑,而不含增白劑的,菇面白色或稍微帶黃,損傷處顏色深黃。其次看蘑菇包裝,一些超市有售賣用白色塑料盒包裝好的蘑菇,但由於白色塑料盒自身含有增白劑成分,會使蘑菇受到污染。 [7] 

杏鮑菇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杏鮑菇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24 千卡
蛋白質 3.6 g
脂肪 0.5 g
飽和脂肪酸 0.1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2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0.1 g
水分 88 g
碳水化合物 7.4 g
膳食纖維 4.3 g
可溶性膳食纖維 0.3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4 g
灰分 1 g
葉酸 80 μg
2 mg
15 mg
120 mg
460 mg
1 mg
0.07 mg
0.3 mg
0.15 mg
0.7 mg
維生素B1(硫胺素) 0.14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28 mg
煙酸(煙酰胺) 8.1 mg
泛酸 1.61 mg
維生素B6 0.18 mg
維生素D 1.8 μg
展開

杏鮑菇菇種辨名

白靈菇面世之後,各地相繼進入產業化生產,出現了商品名稱混亂,張冠李戴,混淆視聽。1997年市場上有一種質味色澤近似白靈菇的杏鮑菇;又名刺芹菇,刺芹側耳。有人也稱它為白靈菇。有一本《珍稀菇菌》書的彩圖上,將杏鮑菇標名為白靈菇。另外,新疆原來將與阿魏有關的菇,均稱阿魏菇或阿魏蘑;還有人將白靈菇,稱之為玉雪阿魏蘑、翅鮑菇等,商品名稱極為混亂,給商業和消費都帶來辨認不清的麻煩,同時也影響了白靈菇的聲譽。
為了使白靈菇名正言順,中國菌物學家卯曉嵐研究員,對人工栽培的白靈菇、杏鮑菇,經DNA圖譜研究,肯定了白靈菇,不是阿魏蘑,它與杏鮑菇,阿魏蘑同是側耳的變種,均可作為獨立的菇種。在形態分類只能説明親緣關係上為有聯繫的菇種。這3種近緣菇種的形態學角度對比,有明顯的區別。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