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麟學

鎖定
李麟學,男,1970年10月生,漢族,山東東營人,中共致公黨,全日制研究生,建築學碩士,工學博士,教授,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10] 
現任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致公黨上海市委副主委、楊浦區委主委、同濟大學支部主委、上海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委員會委員。 [8] 
中文名
李麟學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東營
出生日期
1970年10月
畢業院校
同濟大學 [7] 
政治面貌
致公黨黨員
學    位
博士
學    歷
研究生
教學職稱
教授

李麟學人物經歷

2009年1月加入中國致公黨,1996年3月參加工作。

李麟學擔任職務

2016年6月,當選為致公黨楊浦區委第四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3] 
2017年12月,當選為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 [2] 
2021年5月,當選為致公黨楊浦區委第五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4] 
2021年6月,當選為致公黨同濟大學第四屆支部委員會主任委員。 [5] 
2022年1月,當選為政協楊浦區第十五屆委員會副主席。 [6] 
2022年7月,當選為致公黨上海市委副主委。 [9] 
2022年,政協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委員。 [11] 
2023年,中國致公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12] 
2023年,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城市文化與傳播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13] 

李麟學學術兼職

《時代建築》專欄主持人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一級註冊建築師。 [7] 
上海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委員會委員 [8] 

李麟學研究方向

城鄉傳播、城市建築跨學科媒介
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熱力學生態建築、公共建築集羣、以及當代建築實踐前沿等。 [8] 

李麟學學術成果

“同濟八駿”中生代建築師,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高級訪問學者(2014),曾入選法國總統交流項目“50位建築師在法國”(50 ARCHITECTES EN FRANCE)、巴黎建築學院學習交流(2000)。
試圖以明確的理論體系,作為建築教學、研究、實踐與國際交流的基礎。基於熱動力學生態系統研究,發掘能量與建築本體互動的新範式,以城市高層建築綜合體為載體,形成其研究與教學的理論主線,並通過與哈佛大學等的前沿合作,成為生態建築與當代城市建築研究領域的重要力量。其主持的麟和建築工作室,將“系統建構”作為實踐策略,建成杭州市民中心、四川國際網球中心等多項有影響力的建築作品,獲得國內外近二十項獎項,參加多項展覽與論壇,成為中國當代建築重要的詮釋者之一。 [7]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生態化模擬的城市高層建築綜合體被動式設計體系研究”、上海市科委國際學術合作交流項目“環境性能與熱力學導向的崇明生態島低能耗建築整合設計研究”、“能量與熱力學建築前沿理論建構”等重要課題,在國內外核心專業刊物發表論文五十餘篇,主編《設計應對霧霾-熱力學建築視野下的空氣提案》,客座主編時代建築《形式追隨能量-熱力學作為建築設計的引擎》等。 [8] 

李麟學參與項目

曾參加 40位小於四十歲的華人建築師設計作品展(40 under 40 exhibition)、“從研究到實踐”米蘭建築三年展(2012) 、威尼斯建築學院國際工作室特邀教授(2013)、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201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城市更新展(2015)、哈佛大學“走向批判的實用主義-當代中國建築”(2016)、“同濟八駿-中生代的建築實踐”(2017)等展覽、論壇與學術活動。 [8] 

李麟學獲得榮譽

主持建成與在建杭州市市民中心(2013世界高層建築學會“世界最佳高層建築”亞太區提名獎)、2010中國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B3館、四川國際網球中心中國商貿博物館河南省科技館新館等多項有影響力的建築作品。曾獲得中國建築學會青年建築師最高榮譽“青年建築師獎”(2006),上海青年建築師“新秀獎”(2005)等獎勵,獲得國內外各類專業設計獎項三十餘項。 [8] 
2006年榮獲“第六屆中國建築學會青年建築師獎”。 [1-2] 

李麟學人物影響

基於其“自然系統建構”的建築哲學與創造性實踐,成為中國當代建築的出色詮釋者之一,也是國際學術領域熱力學生態建築與公共建築集羣的積極推動者。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