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鴻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力學專家)

鎖定
李鴻志,1937年5月31日生於北京,原籍天津,彈道學家,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1961年畢業於炮兵工程學院,1961年9月至1983年5月成為華東工程學院教授,1983年1月至1985年4月在華東工程學院八系任教研室主任,1985年2月至1988年3月任華東工程學院八系的系主任 ,1988年3月至2000年2月任南京理工大學(華東工程學院)校長,從1994年3月起擔任彈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 [1-2] 
李鴻志長期從事國防科研、教學工作,創建了《中間彈道學》學科、理論體系和相關的瞬態流場測量與計算方法,開拓了“超高速電熱發射技術”新領域,擴展了“爆炸災害力學”及“瞬態流場測試技術”等學科方向; [3]  主要研究領域是氣體動力學及相關學科――彈道學、高速發射技術及工業爆破災害力學等 [4] 
中文名
李鴻志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37年5月31日
畢業院校
炮兵工程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火炮反後座裝置設計》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士(1994年)
性    別

李鴻志人物經歷

李鴻志 李鴻志
1937年5月31日,李鴻志出生於北京市。
1955年9月至1961年8月,李鴻志在炮兵工程學院學習火炮專業,並畢業。
1961年9月至1983年5月,李鴻志任華東工程學院教授。
1978年7月,李鴻志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83年1月至1985年4月,李鴻志在華東工程學院八系任教研室主任。
1985年1月至2004年1月,李鴻志擔任彈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鴻志 李鴻志
1988年3月至2000年2月,李鴻志任南京理工大學(華東工程學院)校長。
1993年4月至1998年4月,李鴻志擔任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委員會委員。
1994年1月至2002年1月,李鴻志擔任中國宇航學會無人駕駛飛行器分會常務理事。
1994年3月,李鴻志創建了彈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被任命為彈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4年,李鴻志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1月,李鴻志成為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
2001年1月,李鴻志成為國防科工委專家諮詢委員會顧問。 [5] 

李鴻志主要成就

李鴻志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98年12月2日 攝於南京理工大學瞬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1998年12月2日 攝於南京理工大學瞬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李鴻志長期從事國防科研、教學工作,創建了《中間彈道學》學科、理論體系和相關的瞬態流場測量與計算方法,開拓了“超高速電熱發射技術”新領域,擴展了“爆炸災害力學”及“瞬態流場測試技術”等學科方向,倡導和建立《超高速電熱發射技術》科研方向,主持解決了若干理論概念與關鍵技術,為工程化創造條件,主持論證、設計、建設了彈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持學校“211工程”的國家立項與建設工作。 [2-3] 
一直從事國防科學研究及教學工作,主要研究領域是氣體動力學及相關學科――彈道學、高速發射技術及工業爆破災害力學等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7月,李鴻志著有在1984年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火炮後坐裝置設計》、在1995年由兵器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連續介質中的激波》、在2001年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現代兵器科學與技術》、在2004年由兵器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漢英兵器科技大辭典》,一共4部研究專著,共發表期刊論文77篇,會議論文8篇。 [6-8] 
  • 科技獲獎
李鴻志所獲科技獎項名單
獲獎項目
獎項名稱
獲獎等級
獲獎年份
炮口制退器的研究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膛口衝擊波機理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
1985年
新型多閃光高速攝像機
國家技術發明獎
三等獎
1991年
XX閃光測量系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
1993年
超高速電熱發射試驗平台系統的研究
國家教育國防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1年
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2003年
電熱化學技術研究
國家教育國防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03年 [9] 

李鴻志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李鴻志 李鴻志
李鴻志教授作為彈道學專家、博士生導師,自1961年起,便投入到了教學領域的第一線。在李鴻志看來,科研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與傳承,國防科技的發展,不能僅僅只是侷限於某一代人,而是應該在不斷髮展的同時,還要為之積極尋找和灌輸“新鮮的血液”。不管何時,李鴻志教授都非常重視科技新人才的培養及學術研究隊伍交接班的問題。除了在科研知識的教學上,李鴻志教授還非常注重以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影響自己的學生和身邊的人。李鴻志要求自己所帶領的學生和科研工作者,在做學術研究時一定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李鴻志教授保持一個原則,便是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領者而非束縛者或提攜者,必須充分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激發其學習潛力。科學的發展,不能只是一成不變的傳承,更需要的是發展和創新。李鴻志無論是對自己的學生還是自己的孩子,李鴻志都是這般。曾有人採訪李鴻志教授,問李鴻志是否會特別關注自己孩子的教育成長。李教授只是淡淡地回答:“我對孩子們的要求只有兩個字——自強,他們自己努力,不給我找麻煩。因為我跟他們講清了一個道理:就算我能幫你一件事或幫你走一次後門,但我不可能幫你一輩子。無論是身為人師還是身為父母,做出榜樣,也許比跟學生或孩子講一大堆大道理有用得多,不是麼?” [10]  [10] 
  • 指導學生
截至2014年8月,李鴻志培養了4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 [2]  [11] 
  • 學校建設
李鴻志 李鴻志
1988年,李鴻志教授擔任南京理工大學校長。在學校改革的前期,李鴻志教授意識到,必須要拓寬現有專業,培養各方面需要的人才,從而實現學校由軍工院校到綜合性大學的戰略性轉變。在擔任南京理工大學校長期間,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校園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執行。故而李鴻志着重於校內的人才培養同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同時也在學校的向外開拓、吸引海內外人士支持辦學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在推動學校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李鴻志教授便提出“企業生產的是產品,我們培養的是人才,落腳點是提高辦學效益,勇於探索治校辦學的新路子。”對於治校管理,李鴻志始終堅持把管理和學術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10] 

李鴻志榮譽表彰

年份
榮譽稱號
1979年
南京市勞動模範
1979年
江蘇省先進工作者
1981年
南京市勞動模範
1986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89年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1991年
兵器工業功勳獎
1992年
光華基金特等獎
1994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4] 

李鴻志社會任職

職務
任職時間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委員會委員
1993年4月至1998年4月
“瞬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4年3月-
《彈道學報》主編
中國兵工學會副理事長
國務院學會委員會《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1998年至2013年
空軍《科技與人才建設》顧問
國防科工委專家諮詢委員會顧問
2001年1月-
彈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5年1月至2004年1月
《實驗流體力學》與《火炮發射與控制學報》編委會委員
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
1997年1月-
中國宇航學會無人駕駛飛行器分會常務理事
1994年1月至2002年1月 [3]  [12] 

李鴻志人物評價

李鴻志從事高校管理工作,在教育和科技改革,推動教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促進學科建設,實現學校快速發展方面,做了有效地探索,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他首次提出中間彈道學的概念,在瞬態力學研究和瞬態物理現象實驗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並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公認。自擔任校長以來,為學校建設發展和教育改革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4] (南京理工大學評)
李鴻志是中國著名的彈道學家,長期從事國防科研、教學工作。李鴻志創建了中國“中間彈道學”學科,開拓了“超高速電熱發射技術”新領域,拓展了“爆炸災害力學”及“瞬態流場測試技術”等學科方向,為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李鴻志擔任校長期間,積極開展高等教育研究與改革實踐,在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辦學實力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李鴻志組織開展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諮詢研究為中國相關決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13] (中國工程院賙濟院長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