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順大造屋

鎖定
《李順大造屋》是當代作家高曉聲創作的短篇小説,首發於《雨花》1979年7月號。
小説以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翻身農民李順大立志要用“吃三年薄粥,買一頭黃牛”的精神,造三間屬於自己的瓦房。“造屋”熔鑄了李順大的人生理想,也是他樂觀精神和韌性的源泉,他為造屋付出全部勞力、心力、智力,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由於歷史原因,他的夢想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得粉碎 [1]  。作品通過李順大造屋的艱難歷程反映了中國農村30多年的歷史變化,闡釋了“極左”思想和路線政策給中國農民帶來的苦難與精神創傷。
作品名稱
李順大造屋
作    者
高曉聲
創作年代
1979年
作品出處
《雨花》1979年7月號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字    數
約12900字

李順大造屋內容簡介

李順大是從舊社會的苦難生活中熬過來的人。他的爹孃還有一個週歲的弟弟,都是死在沒有房子上的。他土改分到了田,卻沒有分到屋,於是決心以“吃三年薄粥,買一條黃牛”的精神,建造三間房屋。這個奮鬥目標,某些人或許覺得眼光太短淺,志向太渺小,然而對於一個飽嘗無房之苦的窮苦人來説,可以算得上一個宏大的志向。有了自已的房屋,李順大以及他的子子孫孫就不會像先輩那樣在風雪的肆虐中喪生。因此李順大造屋的決心非常大。他帶領全家用辛勤的汗水掙得每一顆糧,積累每一分錢。經過幾年勒緊褲帶的苦熬,終於置辦了能蓋三間屋的材料,正當他動手要蓋房的時候,卻趕上了那“熱火朝天”的、上上下下都“左得可愛”的年份,一家人付出巨大犧牲積攢下來的磚頭、木料、瓦片,被無償地拿去造鍊鐵爐、做推土車、蓋集體豬舍的屋頂。李順大第一次蓋房的努力就這樣失敗了。然而他蓋房的決心是“牛也拉不動的”。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併未熄滅。從一九六二年到六五年。靠農村工作“六十條”。他又驚人地積聚起差不多能蓋三間屋的錢。這時。“文化革命”的疾風又陡然面起。有一個造反派頭頭,“在光天化日之下,腰裏插着手槍,肩上掛着紅寶書”,敲詐走了他的造房買料的錢,這對李順大又是次沉重的打擊。李順大折騰了多年,房子一直沒蓋成。後來雖然沒有再遇到巧取豪奪的事,然而有錢買不着料。直到一九七七年,區委書記劉清恢復了工作,他對“造反起家”的磚瓦廠廠長做了點工作,讓他退賠了李順大的磚;另外,區裏又批給李順大十八根水泥桁條,但當他到磚瓦廠提貨時,又受到刁難。李順大隻得買了兩條高級香煙奉上,才把材料拉回來。經過幾十年的折騰,李順大總算備齊了材料,可以動手蓋自己夢寐以求的三間屋了。然而此時的李順大卻並不那麼高興,他感到慚愧,因為在籌建造房的過程中,他做了點“腐蝕別人的事”。他希望在新屋建成的時候,自已的心靈也變得好些。 [2] 

李順大造屋創作背景

高曉聲前前後後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體驗到造屋是農民生活中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這種要求極其普遍和迫切。農民們為了造屋往往要傾家蕩產。高曉聲有個親戚,一家六口,只有半間屋,十多年來都想要造屋。當工人的男當家五十歲去世後只積下幾百塊錢,加上工廠給的一千二百元撫卹金,女主人一分錢不敢用,只想把房子造起來,但是左託人,右託人,卻五年不曾買到一塊官價磚。轉向買黑市還上了當,跑穿腳底才把錢討回來,而且還少了幾十元。類似的情況,高曉聲在農村耳聞目睹了不止一件,而且,就算農民含辛茹苦造出房子,有時卻會因各種錯誤的政治路線的需要被要求拆除,鬧得人心惶惶。高曉聲認為,這樣的史實不能不正視,這樣的教訓不能不接受。於是,《李順大造屋》就應運而生。 [3] 

李順大造屋人物介紹

李順大
陳家村的翻身農民,憨厚、戇直,多少也有點聰明和狡獪。他把造三間瓦屋遮身作為奮鬥目標,帶領全家人以超人的刻苦精神、克勤克儉,奮鬥幾十年,迄無成功。雖迭遭挫折,但始終不屈不撓,毫不動搖。他以為,靠了共產黨自己才有這造屋的雄心壯志,也才有可能將雄心變成現實,所以他真心實意跟着共產黨走。就算是在“文革”中錢被騙取光,人差點送了老命,也只是通過“稀奇歌”表達一下悲忿之情。 [4]  [5] 
李順珍
李順大的妹妹,美麗、善良、富有犧牲精神。因為是由哥哥撫養長大,所以她決定要報答哥哥的恩情,甘願把自己的青春貢獻出來幫助哥哥完成造屋的事業,直到1957年李順大湊齊了三間屋的材料,她才以29歲的年紀嫁給外村的窮苦人家。 [6] 
劉清
區委書記,作風正派,威信很高,忠誠於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那場億萬人的“偉大試驗”中去,也從中得到了深切的教訓。在李順大1958年遭到損失後,對李順大進行認真細緻的思想教育工作,並讓供銷社給李供應飴糖。在文革中他受到了迫害,極其欣賞李順大的“稀奇歌”。 [6]  [7] 
新來
鄰村的姑娘,重人不重財,開朗活潑。她看中了李順大的兒子小康,不在乎他家有沒有房屋。雖然父親反對,她還是在李家沒有建成房屋的情況下,毅然與李順大的兒子結婚。 [4] 

李順大造屋作品鑑賞

李順大造屋主題思想

作者選取流落異鄉的農民李順大以勒緊褲腰帶,節省每天的口糧,聚集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向着蓋三間磚屋的理想跋涉的故事為題材。由於社會原因,李順大的夢想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得粉碎,花了三十年新屋還沒有完全建成。他也從真心實意的“跟跟派”變得不那麼情願“跟跟”了,變得小心謹慎,老是滿懷憂慮地向後觀望,以期得到心理平衡。小説從李順大造屋這件農民最關心、最肯花財力孜孜以求的農村大事切入,深刻地反映中國農村的社會關係和農民的值得同情的命運,從李順大的生活史的邏輯發展中讓讀者體會到,中國農民、中國廣大農村的悲涼命運,來自“左”的思想和錯誤政策的折騰。 [7] 

李順大造屋藝術特點

結構藝術
採取中國小説傳統結構方式,以造屋這一中心事件為情節線,按故事發展時間先後順序自為起迄,貫穿三十年的變化,對故事情節的描述,採取以敍述為主,夾敍夾議,在必要時插入一些場景描寫。小説的結構是為主題服務的,作者給李順大造屋這一事件安排“三起兩落”(第一、二節寫一“起”,李順大全家通過六年辛勤勞作辦齊了造屋的材料;第三節是一“落”,1958年大鍊鋼鐵和“共產風”把李順大的材料搞光了;第四節寫“二起”,李順大又積攢了造三間屋的鈔票;第五至七節寫兩“落”,李順大的錢被造反派“革”掉了;第八節寫三“起”,李順大終於忙乎着造屋了),李順大造屋的起與落都與農村社會主義事業的起與落緊緊連一起,勾勒出社會主義道路兩次大挫折的輪廓,畫出了大起大落曲折前進的草圖。 [4] 
幽默風格
作品內容十分嚴肅,敍述格調卻是幽默風趣的,作者通過幽默、俏皮、誇張的語氣表現對事物的愛憎與褒貶。例如對於修河的描述:“事隔一年,公社裏一班打倒了走資派的當權派,為了要把山河重安排,看着一條河像老傢伙似的彎着,很不舒服。硬是動用了幾千民工,花了幾萬個勞動日開出一條筆直的樣板河,足使火星上的高等動物看了,稱讚地球人的偉大。”作者沒有直接發議論,然而敍述語氣鮮明地表現了對違背自然規律的愚蠢的瞎指揮的嘲笑。 [8] 

李順大造屋作品影響

1979年,在第二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評選中,《李順大造屋》獲得一等獎,在得獎的20篇作品中位列第五。 [9] 

李順大造屋作品評價

《評論選刊》原主編閻綱:《李順大造屋》寫了將近四十年的歷史,在歷史地探討中國農民命運方面,堪稱獨具慧眼。……作品最末一筆,波瀾陡起,把要李順大推上一個高尚的精神境界,稱得起是大手筆。……它的高明處不在於“暴露”“傷痕”,而在於縱觀農民的歷史命運。 [10] 

李順大造屋作者簡介

高曉聲(1928—1999年),江蘇武進人。20世紀50年代開始創作,1953年與人合作的大型錫劇劇本《走上新路》獲華北東戲劇會演一等獎。1954年發表短篇小説《解約》,描寫了新一代農民戀愛婚姻問題上表現出的新道德觀,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1957年初,與陸文夫等創辦《探求者》文學月刊社,主張文學應大膽干預生活。反“右”時被錯劃為右派,1958年被遣送回原籍監督勞動,從此停筆20多年,一直在家務農。1962年後,當過中學教師,社辦工廠技術員。1978年重新執筆,接連寫出了《李順大造屋》《“漏斗户”主》《陳奐生上城》《錢包》等反映農民生活和命運的短篇小説,以深沉的思考,冷峻幽默的筆調,刻畫出中國農民的各種形象和傳統心態。 [11] 
參考資料
  • 1.    郝小兵主編. 中考資料包·一百個中國文學形象:長春出版社,2002.01:232-235
  • 2.    滕雲主編.新時期小説百篇評析: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10:64-65
  • 3.    高曉聲、劉心武、王蒙等.中短篇小説獲獎作者創作經驗談:長江文藝出版社,1983:139-144
  • 4.    吳松亭.小説創作藝術談: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11:180-182
  • 5.    李楚城.高曉生和他的李順大、陳奐生[J]上海文學,1980(8):90-92
  • 6.    葉至誠.喜讀《李順大造屋》[J]雨花,1979(7):16-18
  • 7.    王紀人(主編).中國現代短篇小説欣賞辭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825-843
  • 8.    滕雲主編.新時期小説百篇評析: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10:66-67
  • 9.    《人民文學》副主編談高曉聲筆下的農民  .中國江蘇網[引用日期2020-01-24]
  • 10.    連雲港市教師進修學院編.高曉聲研究資料:連雲港市教師進修學院,1981.07:171-172
  • 11.    高曉聲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0-01-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