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非平

鎖定
李非平(1913年2月—2003年9月6日),原名趙桂嶺,出生於河南南樂。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1940年在八路軍總部軍工部任我黨我軍第一所兵工學校——太行工業學校中北大學)教務主任,兵工廠廠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任唐山工業接管組副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西太原鋼鐵公司經理,1952年任重工業部鋼鐵工業局基建處處長,1954—1964年任冶金工業部建築局副局長,1965年任四川省渡口(今攀枝花)市委第一副書記兼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總指揮,1980年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兼任寶鋼總指揮,1986年離休;2003年9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2] 
中文名
李非平
別    名
原名趙桂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省南樂縣東吉七村
出生日期
1913年2月
逝世日期
2003年9月6日
畢業院校
抗日軍政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鋼鐵工業基建的奠基人之一
為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李非平,原名趙桂嶺,字湘源。河南省南樂縣人,1913年2月出生在一個開明士紳家庭。
李非平自幼讀書勤奮,先入本村學校,後入官莊私塾學堂,考入縣立第一高小時,受共產黨人劉大風的影響,加入縣學生聯合會,參與抵制英、日貨,反對封建迷信和愛國反帝運動。1928年考入河北大名十一中學。1929年冬,他隨其長兄趙桂山(趙一峯)入天津河北工學院化工試驗廠當學徒工。他節衣縮食,購買中學課本,堅持自修。1931年秋,李非平考入河北省立保定第二職業學校機械科。1934年夏,入天津河北工學院機械科學習。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後,李非平投入學生運動,作為工學院的代表加入天津學聯,參加了天津五二九大遊行。1936年,李非平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後來,因形勢所迫,在唐山機車車輛廠做技術工,不久又輾轉到北平謀生。
七七事變後,李非平從北平迴天津,遇法國辦工商學院教授趙飛志(中共黨員)招考助手,李非平受聘為助教。1937年12月,李非平經中共地下黨員劉一詐介紹,進蘇聯駐華大使館,專門從事情報工作。南京淪陷前與兄趙一峯在漢口奉中共長江局負責人之命,在安徽亳縣招收流亡學生和進步青年開辦訓練班,後與皖北抗日支隊合編,成立“突擊第一軍",李非平擔任參謀長。部隊積極對日作戰,在皖北豫東一帶屢挫日偽軍。以後這支部隊編入新四軍。
1936年6月,李非平赴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校參加劉鼎領導的特種兵研究班。1940年5月調入八路軍總後勤部軍工部,在太行工業學校任教務主任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李非平調任兵工一廠廠長。次年,隨滕代遠赴太嶽軍區,組建三個兵工廠,並參與成立了太嶽軍工部。1946年,部隊攻克豫西北重鎮焦作,李非平奉命搬遷焦作煤礦的機器設備到山西長治,擴充長治兵工廠及發電廠。他組織3000人的民兵隊伍和近百名礦區工人,克服困難搶運設備。
1947年春,李非平調任太行兵工廠七廠廠長,生產無煙炸藥,次年調任晉察冀邊區政府硝磺總局副局長,組織硝磺生產。天津戰役結束後,李非平率30餘名工程技術人員奔赴唐山,協助唐山市委接管開灤煤礦、啓新水泥廠、華新紗廠和唐山鋼廠等工業企業,1949年初,李非平任唐山鋼廠軍代表兼黨委書記。1950年,調任山西太原鋼鐵公司經理。他除組織生產外,還組織新建電爐鍊鋼廠、鍛鋼車間、機修廠、薄板廠和洗煤廠,新建職工宿舍約30萬平方米,支援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9月,李非平奉調進京,歷任鋼鐵工業管理廠基建處處長、冶金工業部建設局副局長、基本建設司司長,1962年,由於蘇聯撤走專家,帶走圖紙和技術資料,中國的火車車輪輪箍製造工業陷入困境。李非平等人臨危受命,進行“車輪輪箍"攻堅戰,經三年奮戰於1964年10月一次投產成功,從而結束了中國進口車輪輪箍的歷史。
1965年,李非平擔任攀枝花特區黨委第一副書記兼攀枝花建設總指揮部總指揮,負責以鋼鐵工業為主,包括煤礦工業,建材工業、電力工業、機械工業、森林工業及城市郵電、交通、商業、農業等戰略後方工業基地的建設。基地建在人煙稀少,經濟落後,交通不便的金沙江畔叢山之中,李非平排除萬難,開展規劃,設計修路、通電、通水等一系列工程,為1966年開始的大規模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化大革命”中,李非平受盡磨難,1967年春,周恩來批准其回家治病,但次年又被關押。1969年秋人云南五七幹校勞動改造。1972年秋回冶金部,12月隨高揚文到攀枝花鋼鐵基地,組織進行釩鈦磁鐵礦的釩鈦與磁鐵分離攻堅戰,初見成效。次年6月,調任冶金工業部基地建設總局局長。1974年赴武漢鋼鐵公司,組建武鋼1.7米軋鋼機工程建設,任指揮部副總指揮,負責全面工作。工程是毛澤東親自批准,國家投資40億從國外引進的現代化高新尖設備。為了安裝配套,李非平率10萬建設大軍日夜奮戰。他不顧年逾花甲,抱病工作在第一線,工程於1978年勝利建成投產。
1977年,李非平調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主管冶金工業的基本建設工作。1981年秋,兼任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黨委書記。寶鋼是中國引進的大型骨幹企業,是建國以來最大的工程之一,總投資在200億元以上,是具有20世紀70年代末期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李非平深感責任重大,多次組織出國考察,周密論證,反覆篩選方案,奔走在京滬之間,在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擺佈了碼頭、原料產地、發電廠、絲織、鍊鐵、鍊鋼、軋鋼等數以千計的工程項目。1983年10月,他主動退居二線,任冶金部顧問,仍負責寶鋼工程建設,直至1985年9月第一期工程完成。
李非平早年從事兵工廠生產,支援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建國後多次成功地組織鋼鐵生產大會戰,為中國的鋼鐵工業以及有色金屬工業的高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 
參考資料
  • 1.    胡聚坤,何富奎主編;中共濮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共濮陽黨史人物傳 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05,第78頁
  • 2.    賀立軍著,河北工業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06,第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