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霧仙

鎖定
李霧仙 (1905-1962)女。又名凌莎,印尼歸僑,廣東梅縣人。1905年出生。先後畢業於梅縣女子初級師範學校、莫斯科東方大學。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滿州省委候補委員兼婦女部部長、中共滿州省委委員兼秘書長、中共黨校班主任、政治經濟室研究員、延安女子大學副教務主任、延安保育院院長、冀察熱遼邊區建國學院院長、黑龍江省教育廳廳長、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武漢市委委員、文教黨委書記兼武漢市教育局局長等職,在任期間創辦中南財經學院。1955年任北京師範學院院長(今首都師範大學)。1962年9月在北京病逝,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1] 
中文名
李霧仙
別    名
凌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梅縣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62年
畢業院校
莫斯科東方大學
主要成就
曾任北京師範學院院長(今首都師範大學)

李霧仙人物簡介

李霧仙(1905~1962),女,又名凌莎,廣東梅縣人,新中國的女教育家。1905年出生於印尼雅加達一個貧寒的華僑家庭。1920年與丈夫回國讀書,考入梅縣女子初級師範學校,畢業後,在恆業女子小學任教。東征軍來時,她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而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代表梅縣婦女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全國婦女代表大會,會後留在廣州婦女運動講習所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9年回國後,任中共滿洲省委婦女部部長、省委秘書長。1935年赴莫斯科東方民族殖民地學院學習。1939年回國後,歷任延安中國女子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延安第一保育院院長、建國學院教育長、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共武漢市委文教委員會副主任、市教育局局長,1955年初調任北京師範學院(現首都師範大學)院長。1955年調中共中央聯絡部,受命駐捷克參加《和平與社會主義》雜誌的編輯工作。1962年回國後不久病逝於北京。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2] 

李霧仙人物生平

李霧仙,清光緒三十年(1905)生於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一個貧苦華僑家庭。生父李達壽,早年被迫“賣豬仔”到南洋做工,後當攤販。李霧仙小時,因家貧,送給鄰居劉鐵匠撫養,劉家送她進中華學堂讀書。
民國9年(1920),李霧仙在印尼和同鄉楊友義結婚,婚後夫妻回國讀書。她考入梅縣女子初級師範學校,畢業後,在恆業女子小學任教。不久,其夫病逝。東征軍來梅縣時,李霧仙在女師附小任教。她在新文化運動和革命思想影響下,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上海“五卅”慘案後,她參加梅縣青年學生組織的“救國運動團”到城鄉演戲籌款,支援上海和省港工人罷工運動。
民國14年(1925)10月,東征軍舉行第二次東征。東征軍政治部與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派員在梅縣組建共產黨和國民黨地方組織,李霧仙此時加入了國民黨,同時參加新學生社梅縣分社,並被推選為該社委員。隨後,她與藍柏章、黃玉蘭等,發起組織梅縣婦女解放協會,她被推選為梅縣婦女協會主任委員。
民國15年(1926)6月,李霧仙代表梅縣婦女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全國婦女代表大會,會後留在廣州婦女運動講習所工作。在講習所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次年,李霧仙被黨組織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學習期間,她認識了趙毅敏,並結婚。兩年後,李趙夫婦一起被共產國際派回國內,在哈爾濱以開雜貨鋪作掩護,從事國際交通秘密聯絡站的工作。不久,調往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參加《紅旗報》的編校工作。因工作需要,李霧仙又被任命為中共滿州省委候補委員兼婦女部長。
民國20年(1931)“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與東北地方敵偽政權加緊破壞中共東北的組織,到處搜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中共滿州省委因叛徒出賣而遭破壞,李霧仙夫婦先後被捕。後來,在中共黨組織的協助下,李霧仙被保釋出獄。出獄後和奉天中共黨組織負責人陳德生取得聯繫,在赤色救濟會工作,參與營救在獄中的同志。李霧仙因染肺病,經黨組織同意,去趙毅敏家鄉河南養病,繼續做黨的秘密工作。
民國23年(1934),趙毅敏被保釋出獄,李霧仙回奉天,被任命為中共滿州省委委員兼秘書長。次年春,李霧仙奉中共黨組織之命,再次赴莫斯科東方民族殖民地研究院學習。畢業後,李霧仙奉命回國(1939),在延安先後任中共黨校班主任、政治經濟室研究員、延安女子大學副教務主任、延安保育院院長等職,工作成績卓著,被選為陝甘寧邊區勞動模範。
日本投降後,李霧仙受命去東北參加籌建冀察熱遼邊區建國學院,兼任院長。後調任黑龍江省教育廳廳長。解放戰爭期間,轉赴華北戰場,參加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後任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旋又隨軍南下,任中共武漢市委委員、文教黨委書記兼武漢市教育局局長。在任期間,竭力整頓武漢市的大、中、小學,並創辦中南財經學院。
1955年初,調回北京,任北京師範學院院長。1958年調中共中央聯絡部,受命駐捷克參加《和平與社會主義》雜誌的編輯工作。1962年,李霧仙因病由捷克返國,經診斷為肝癌。終因醫治無效,於是年9月病逝,終年57歲,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4] 

李霧仙人物事蹟

李霧仙與鄧穎超的關係

1925年3月東征軍第一次來梅縣時,李霧仙在女師附小任教。她在新文化運動和革命思想影響下,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上海“五卅”慘案後,李霧仙參加梅縣青年學生組織的“救國運動團”到城鄉演戲籌款,支援上海和省港工人罷工運動。當時還未曾有女角登台,李霧仙第一個扮演以反對封建統治、爭取婚姻自主為主題的《孔雀東南飛》劇中的女主角。她演得形象逼真,催人淚下,幾成了家喻户曉的人物。
同年10月,東征軍第二次東征抵梅。東征軍政治部與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派員在梅縣組建共產黨和國民黨地方組織,李霧仙此時加入了國民黨,同時參加新學生社梅縣分社,並被推選為該社委員。隨後她與藍柏章(老梅城藍屋巷人,中共梅縣特支組織委員陳啓昌夫人)、黃玉蘭(松源人,梅縣教育局督學、廣東新學生社梅縣分社委員温卓峯的夫人)等,發起組織梅縣婦女解放協會。12月19日,廣東婦女解放協會梅縣分會在梅城成立,她被推選為梅縣婦女協會主任委員,梅縣婦女運動骨幹藍柏章、黃玉蘭被選為廣東婦女解放協會梅縣分會執委。協會編輯出版了會刊《梅縣婦女》,並開辦貧民夜校,傳授文化知識和傳播革命思想。同時,在鬆口、丙村、西陽等地設立了辦事處。
在此期間,鄧穎超這位在當時的中國婦女運動領域已頗具影響力的女性,奉黨的指示,早在1925年8月7日自天津南下途經上海來到了廣州,擔任廣東區委婦委書記,同時協助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部長何香凝做廣東婦女工作。8月8日與周恩來結為夫婦。
同年10月,廣東國民政府決定進行第二次東征,以平定盤踞在東江企圖進攻廣州的軍閥陳炯明。新婚才2個多月的周恩來擔任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率部抵達潮梅。
留在廣州協助何香凝做婦女工作才打開一點局面的鄧穎超,發現自己懷孕了,一向獨立性很強,才21歲卻將革命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她,遂做了個讓自己遺憾終生的決定。她到街上買來打胎的中成藥,樂觀而平靜地服下。沒想到以為一碗湯藥就能像橡皮擦字一樣將腹中孕育的生命擦得乾乾淨淨的她,反應劇烈,一陣陣撕心裂肺的腹痛和失血過後,她與周恩來的第一個孩子,就在醫院嘈雜的搶救聲中流產了。
11月21日,27歲的周恩來,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東江各屬行政委員,管轄現時的惠州、汕頭、梅州、汕尾、河源、潮州和揭陽7市共25個縣。這是中共黨員領導地方行政工作的開端,尚未完全恢復身子的鄧穎超,為了不拖累夫君的工作,不久即攜手剛從天津趕過來照顧自己的母親楊振德,以廣東國民黨黨部潮梅特派員的公開身份(黨內擔任中共潮梅特委委員兼婦運書記),也來到了潮梅地區。
1926年春,鄧穎超、張婉華(洪劍雄夫人)來梅指導開展婦女工作。這一時期,鄧穎超的母親楊振德為了照顧因私自打胎還在康復階段的女兒,也一起來到梅城,並在梅城下市楊桃墩小學教書。李霧仙、藍柏章、黃玉蘭等梅縣婦女運動骨幹,積極配合鄧穎超、張婉華的工作,多次到梅縣女師、東山中學等處演講,在婦女中培養進步骨幹。鄧穎超着重分析了中國婦女運動發生的原因,介紹了中國婦女運動發展的概況,並明確提出了今後中國婦女運動的策略問題:“如果不注意最有力的工農階級,最有力的婦女工農階級,單靠幾個知識界婦女的活動,是沒力量的。”她還提出了今後婦女運動發展的道路:“把自本地以至於廣東以至於全國各個組合都統一起來。”她號召各階層婦女組織起來,投身國民革命,求得自身解放。
梅縣婦女運動和教育改革在鄧穎超、張婉華、李霧仙、藍柏章、黃玉蘭等的宣傳發動領導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926年6月,李霧仙代表梅縣婦女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全國婦女代表大會,會後留在廣州婦女運動講習所工作。在講習所期間,李霧仙發揮她擅長演講,又有組織能力的特長,在廣州工人和學生中留下深刻印象,不久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 

李霧仙隱秘戰線領導人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李霧仙被黨組織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學習期間,她認識了趙毅敏,並結婚。1929年李霧仙趙毅敏夫婦一起被共產國際派回國內,在哈爾濱以開雜貨鋪作掩護,從事國際交通秘密聯絡站的工作。不久,調往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參加《紅旗報》的編校工作。因工作需要,1930年夏李霧仙又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候補委員兼婦女部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與東北地方敵偽政權加緊破壞中共東北的組織,到處搜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中共滿洲省委因叛徒出賣而遭破壞,李霧仙夫婦先後被捕。後來,在中共黨組織的協助下,李霧仙被保釋出獄。出獄後和奉天中共黨組織負責人陳德生取得聯繫,在赤色救濟會工作,參與營救在獄中的同志。不久,李霧仙因染肺病,經黨組織同意,去趙毅敏家鄉河南養病,繼續做黨的秘密工作。
1934年,趙毅敏被保釋出獄,李霧仙調回奉天,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委員兼秘書長。1935年春,李霧仙奉中共黨組織之命,再次赴莫斯科東方民族殖民地問題研究院學習。1939年李霧仙畢業後奉命回國,在延安先後任中共黨校班主任、政治經濟室研究員、延安女子大學副教務主任、延安保育院院長(1941年)等職,工作成績卓著,被選為陝甘寧邊區勞動模範。 [3] 

李霧仙親屬成員

父親:李達壽 [4] 
丈夫:趙毅敏 [4] 
兒子:趙戰生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