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陵詠

(唐代王維詩作)

鎖定
《李陵詠》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從李陵“三代將門子”的出身落筆,着重描寫他對敵作戰的勇敢精神,表現他對漢室的忠心,對他的不幸結局表示同情。全詩語言質樸流暢。
作品名稱
李陵詠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李陵詠作品原文

李陵詠
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
結髮有奇策,少年成壯士。
長驅塞上兒,深入單于壘。
旌旗列相向,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裏。
將令驕虜滅,豈獨名王侍
既失大軍援,遂嬰穹廬恥
少小蒙漢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死
引領望子卿,非君誰相理。 [1] 

李陵詠註釋譯文

李陵詠詞句註釋

①結髮:束髮。古代男子自成童開始束髮,因以指初成年。
②陲:邊疆、靠近邊界的地方。
③驕虜:驕橫的胡虜。
④名王:指古代少數民族聲名顯赫的王。
⑤穹廬:古代遊牧民族居住的氈帳。嬰:纏繞。
⑥投軀:捨身;獻身。
⑦引領:伸頸遠望。多用來形容期望殷切。子卿:蘇武,字子卿,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得以獲釋回漢。 [2] 

李陵詠白話譯文

漢朝的李將軍,三代都是將門虎子。
剛剛成年就頗具兵法奇策,年紀輕輕已具壯士氣概。
長驅直入追逐塞上的匈奴人,深入單于的壁壘中。
旌旗面對面地陳列,響起悲壯的軍樂聲。
太陽在沙漠的邊陲落下,煙塵裏依然不斷傳出戰爭的喧囂。
計劃一舉殲滅驕橫的胡虜,而不只是消滅匈奴王的侍從。
然而失去了大軍的援助,於是揹負上了投降遊牧民族的恥辱。
從小就蒙受漢庭的恩德,怎能忍受坐下來思考這種屈辱?
內心期待着自己能夠報效朝廷,沒能捨身就死。
殷切期望子卿你啊,除了你誰還能理解我呢? [2] 

李陵詠創作背景

王維創作此詩時,年僅十九歲。王維讀史有感,為英雄李陵蒙冤所震撼而作此詩。 [1]  [2] 

李陵詠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一首“復古”的作品,詩歌語言質樸流暢,不像六朝詩那樣語詞雕琢華美。在王維之前,陳子昂曾經提倡學習漢魏五言詩:“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徵者。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修竹篇序》),期望詩歌能夠傳達人的情懷寄託,而不僅僅追求詩歌語言的形式美。李陵驍勇善戰,在浚稽山之戰中以五千兵力對抗匈奴八萬主力,斬殺匈奴萬餘人,但孤軍奮戰沒有後援,李陵在與十餘人突圍時被俘。李陵本打算假意投降匈奴再尋求機會逃回漢朝,但漢武帝誅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的悲劇人生有着複雜的政治背景。當時太子的舅舅、大將軍衞青戰功赫赫,在軍中頗有威望。漢武帝可能出於政治平衡的考慮,一心扶持昌邑王的舅舅李廣利建立軍功,但李廣利無論是徵大宛還是徵匈奴,軍隊損失都很大,而且李廣利的軍官貪財、不愛護士兵。李陵的女兒是太子的姬妾。李陵參與的這次北征,主將正是李廣利,本來漢武帝只打算讓李陵運送糧草,而李陵自請出徵。李陵被圍後,無人救援以致兵敗被俘。漢武帝雖然一開始很憤怒,但是後來醒悟到李陵兵敗是沒有援兵的緣故,於是派人接李陵回國。但前來匈奴接李陵回國的公孫敖不但沒有接回李陵,而且對武帝報告李陵幫匈奴練兵的謠言(當時李陵尚未真正投降匈奴,為匈奴人效力),導致李陵全家被殺。公孫敖多次隨衞青出征,結果都戰績平平,甚至因為損失慘重被判死罪,卻詐死逃亡。李陵空有一身將才,而每到人生拐點,總是遇人不淑。蘇武出使匈奴被困多年,堅持氣節沒有投降匈奴,傳聞李陵與蘇武有一定交情。像蘇武這樣的君子,應該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理解李陵的無奈吧。 [2] 

李陵詠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3] 
參考資料
  • 1.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9-11
  • 2.    張晨.王維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11-13
  • 3.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