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長霞

(清末詩人)

鎖定
李長霞字德霄,原籍掖縣(今萊州市),婚後佔籍膠州。膠州諸生柯蘅室,近代著名歷史學家柯劭愍之母,是清末北方文壇頗有聲望的女詩人和女學者,有“詩古文詞,冠絕一世”的美譽,著有《錡齋詩集》。
中文名
李長霞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25年
逝世日期
1879年
代表作品
《錡齋詩集》

李長霞人物簡介

李長霞世代書香

李長霞出身於一個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祖父李伯元乾隆年間進士,官至河南布政使,著有《十二筆舫雜錄》。父親李少伯,嘉慶歲貢,博學多才,對文學和史學都很有研究,官至博興教諭。其兄李季倫是當時有名的詩人。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學薰陶,為其以後成為一名女詩人和女學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長霞從小喜歡讀書,酷愛吟詠,少女時代就顯示出令人注目的才華。1843年,李少伯應邀主講濟南尚志書院,李長霞隨父母居住濟南。當時,膠州秀才柯蘅在這所書院學習。李少伯愛他的詩才,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

李長霞琴瑟和諧

李長霞20歲時,與柯蘅結為夫妻。柯蘅是膠城東關人,他的父親柯培元,嘉慶舉人,官至福建龍巖知州。當年,柯培元在北京與李少伯、劉耀椿、李汀璋號稱“山左四名家”。柯蘅雖未得科名,但他長於經史之學,尤以善詩聞名於世。他的五言詩有“五言長城”之譽。他們結婚後,志同道合,感情十分融洽。柯蘅很佩服妻子的才華,長霞也非常支持丈夫對經史學的研究。
1861年,柯蘅夫婦因避戰亂舉家遷至濰縣。他們與濰縣詩人郭綏之等在濰城西孝子裏結西園詩社,終日切磋吟詠,唱和不輟。李長霞的《倚齋詩集》就是在此時付梓的。

李長霞文學成就

李長霞詩學三唐,以追憶往事見稱。如詩集中《辛酉紀事一百韻》、《赴濰縣南留店尋兒》等篇,作亂離之慨,有人認為可配杜甫的《三吏》、《三別》。遠離家鄉,李長霞常常觸景生情,表現出對家鄉的思念。她有一首五言《暮雨》,就體現了這種感情。詩云:“支枕聽殘雨,開窗對遠林。檐花垂晚洇,池影靄秋陰。風靜落山果,荷翻出水禽。賞心因自適,何事更追尋。”
李長霞晚年的一些詩,達到了她文學修養的最高水平。試舉她的《亂後憶書》為證。詩云:“插架五千卷,竟教一炬亡。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傷。業廢憑兒懶,窗閒覺日長。吟詩憐弱女,空腹説三唐。”此詩被收入《清詩紀事》,得到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劉師培等名家的推崇。
李長霞早期的作品大部分毀於戰火。她在《倚齋詩集》跋中説:“歲在金雞,寇來,一焚石室之笈,並燒舊作,所存十之二三。”她的詩流傳下來的除《倚齋詩集》外,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所編詩歌總集《晚晴簃詩匯》,收入她的晚年作品甚多。評其詩:“格調高古,寄託遙深,蔚為國朝一作家。至其合作,當與施、宋頡頏
李長霞還是一位很有造詣的女學者。《增修膠志》稱她“博學工詩”,《清史稿》説她“遂於《選》學”。《選》指《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選集。古代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賴此書得以保存下來。此書唐代先有顧善為之作注,後又有呂延祚等五人作注。由於時代侷限,加之年代久遠,其註釋往往錯誤百出。因此,李長霞著《文選詳註》八卷,予以校正。給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校正、註釋,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學修養,而且還要具備經、史、訓詁、音韻、校勘等多方面的知識。由此説明她不但是清末著名的女詩人,而且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女學者。

李長霞教子有成

李長霞很重視培養自己的子女。1861年,在從膠州移居濰縣的途中,還“昕夕教子女經史詞章之學無少間”。後來,她的兒子劭憼、劭愍均考中進士,她的兩個女兒劭慧、劭蕙也以“雅擅詞華”而聞名。尤其柯劭愍,後來成為國內少有的淵博學者,與家庭教育不無關係。故清末文人陳恆慶説:“先生(柯劭愍)固徵早慧,亦深得力於母教耳。”

李長霞詩作選摘

【敵後憶書】 [1] 
插架五千卷,竟教一炬亡。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傷。
業廢憑兒懶,窗閒覺日長。吟詩憐弱女,空復説三唐。
【庚申擬古】
其一
行行重行行,哀此生別離。別離難為情,而況赴戎機。
聖主方殷憂,安顧子與妻。從軍今幾載,餉絕恆苦飢。
天風吹敗籜,部伍各東西。豈乏忠義心,舉世少見知。
事至日天運,理實由人基。回車駕言邁,日夕望五原。
鬱郁茂陵樹,目極但寒煙。漢武本雄才,遠略思拓邊。
西服夜郎郡,北靖祈連山。羽書不近塞,何由達甘泉。
晚世弛綱紀,和虜在偷安。寡義安知舅,飾懦藉仁言。
留此青冢草,愧彼漢臣顏。
其二
東城高且長,飛樓與雲霽。中有彼姝子,被服羅裳衣。
容華世莫睹,上與仙人期。下者不敢仰,恐為禍所基。
妙語聞九天,邈不可似思。可化油油雲,下澤蒼與黎。
其三
客從遠方來,雲是江漢民。流氛遍南土,家室無完存。
大將日高宴,而以捷書聞。可憐七萃士,渙然若浮雲。
遠近事剽掠,安辨寇與軍。好亂豈天性,賊眾多飢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