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長俊

(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鎖定
李長俊,男,1963年10月生,1987年畢業於西南石油學院油氣儲運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科學技術帶頭人,中國石油學會會員。
中文名
李長俊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3年10月
畢業院校
西南石油學院
職    稱
西南石油大學教授
性    別
學位/學歷
碩士

李長俊科學研究

李長俊研究項目

主持國家重大攻關專項、973項目、中石油重大攻關專項4項,其它省部級以上項目12項,取得多項國內外領先成果及16.7億元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
2012—20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天然氣管道跨越結構清管動力響應實驗及理論研究負責人
2011—2015 國家“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松遼盆地含CO2驅油與埋存技術示範工程——CO2管道輸送技術研究 負責人
2012—2015 國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海底管道探測技術集成及風險評估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海底管道溢油影響風險輔助決策系統開發 負責人
2008—2011 國家重點基礎發展研究計劃(973)項目:CO2防腐、結垢等工程技術與方法——CO2驅油過程中的油藏數值模擬與集輸工藝技術 負責人之一
2008—2010 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松遼盆地含CO2火山岩氣藏開發及利用研究示範工程” ——CO2氣相、液相管道輸送技術方案研究 負責人
2001—2003 國家“十五”攻關專題:川西天然氣集輸管網系統安全營運技術研究 負責人
2001—2003 國家“十五”攻關專題:川西氣田集輸管網可視化仿真調度系統研究 負責人
2001—2003 國家“十五”攻關專題:油氣集輸管道剩餘強度分析及風險評價 負責人
2010.8—2010 中石油重大科技專項:低/特低滲透油藏有效開發技術(吉林油田CO2驅油與埋存關鍵技術研究)CO2驅地面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負責人
2007—2010 中石油重大科技專項:CO2集輸處理工藝及CO2驅地面配套技術研究 負責人之一
2006-2007 四川省科技攻關項目:CNG加氣站安全評價方法及應用研究 負責人
2006—2007 中石油部項目:天然氣管網動靜態模擬仿真技術研究,負責人
2008—2009 中石油重大專項研究:高酸性氣田氣液混輸工藝技術研究,負責人
2004—2005 中石油部項目:川渝天然氣管網優化運行技術研究 負責人
2011—2012 中國石油油氣調控中心項目:油氣管道能耗預測模塊軟件開發與系統集成(含我國42條大型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主要管道),負責人 [1] 

李長俊研究成果

出版專著、教材3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及IEEE、ASCE、SPE等國際著名組織所舉辦的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20餘篇,其中EI收錄40篇,ISTP收錄7篇。

李長俊教材專著

天然氣管道輸送(第二版). 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年8月,北京,共346頁. 主編
天然氣管網運營安全與效益優化模型研究—以川渝天然氣管網為例.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年1月,北京,共246頁. 排名第3
缺陷管道適用性評價技術. 中國石化出版社,2005年3月,北京,共210頁. 參編
天然氣管道輸送. 石油工業出版社,2000年11月,北京,共310頁. 主編
長輸管道設計與施工. 石油工業出版社,1995年12月,北京,共190頁. 主編

李長俊榮譽獲獎

2011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優秀出版物一等獎(省部級):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天然氣管道輸送(第二版)》
2009 中國石油高等教育優秀教材獎: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天然氣管道輸送(第二版)》
2002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面向21世紀教材《天然氣管道輸送》
2011 第十二屆全國石油石化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優秀著作(行業部級):《天然氣管網運營安全與效益優化模型研究-以川渝天然氣管網為例》
2008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大中型管道跨越工程清管動力研究
2004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川西天然氣集輸管網系統安全運營技術研究
2005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四川省盆地西部低滲透氣藏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
2000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教學成果三等獎:油氣儲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國家)
2003年獲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2004年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石油學報》等6家期刊特約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通訊評議評審專家。獲省部級獎6項。
參考資料
  • 1.    正高級  .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 [引用日期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