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鐸

(山東籍革命烈士)

鎖定
李鐸(1914~1944),原名李唯一,山東萊蕪人。歷任博山縣委宣傳部長,中共魯沂地委組織科長,中共沂南縣委書記。 [2] 
中文名
李鐸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山東萊蕪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94年

李鐸人物生平

李鐸他7歲入蘆城小學讀書,後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凝學,14歲重新入蘆城小學。16歲入鵬山高小,學習成績突出,期終考試常名列第一。高小畢業考入城南講習所,後在辛莊小學任教。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不久,李鐸即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7月,參加我黨幫助國民黨第六十九軍舉辦的民運訓練班的學習。在此期間,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學習班結業後,被派到博山縣任民運指導員。1939年春,李鐸任博山縣委宣傳部長,同年秋調中共魯沂地委任組織科長。
1940年12月起,李鐸先後兩次任中共沂南縣委書記,歷時四年。這四年,也是李鐸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四年。
沂南作為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大部分鄉村已建立黨的組織,有一支忠於黨的事業、朝氣蓬勃的幹部隊伍。同時,沂南也還存在羣眾負擔過重,減租減息尚未深入進行,羣眾優勢尚未真正樹立等不利條件。針對這一形勢,李鐸緊緊依靠廣大黨員和人民羣眾,堅持鬥爭,戰勝困難,在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加強黨對基層組織的領導,李鐸親自考察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幹部人選,對於那些肯於學習、有上進心、勇敢機智、立場堅定、聯繫羣眾的同志,予以大膽提拔使用,即使有些缺點,也看其主流。在皖南事變發生後,黨內外曾經產生某些混亂思想,敵偽頑特分子趁機造謠破壞。李鐸及時抓住這一重大問題,召開區委書記、區長以上幹部緊急會議,認真學習我黨針對皖南事變發表的有關社論及重要文章。針對當時較為普遍存在的國共合作是否會分裂、抗日戰爭能否繼續堅持下去、我們能否對付聯合夾擊等疑慮,展開討論,批駁謠言,澄清思想,樹立堅持團結、反對倒退的信念和堅持抗戰必勝的決心,並以此次會議精神,向廣大黨員、人民羣眾進行宣傳教育;同時,遵照上級指示,為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然事變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經過上述工作,根據地的整個情況大為好轉,黨員、羣眾情緒穩定,各區幹部幹勁倍增。人們一致讚揚李鐸抓得及時,措施得力。
李鐸非常重視武裝力量的建設。他常對幹部、黨員進行教育説:“我們要保住主力部隊這個台柱子,要按時按量完成動員參軍的任務,遇到任何困難,都必須堅決克服。”為了保證地方武裝的質量,提高戰鬥力,他強調要積極發動青壯年黨員參加地方武裝,黨員要佔50%以上,並注意從政治思想、組織紀律、射擊、戰術等方面提高地方武裝人員的素質。他對地方武裝領導人的選拔也很重視,例如選用了英雄人物徐敏山為縣大隊的大隊長。徐敏山是放牛娃出身,苦大仇深,對敵鬥爭非常勇敢。他善於運用游擊戰術,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為保衞沂南和沂蒙根據地做出了很大貢獻。
1941年冬,日軍集中5萬兵力,用“分進合擊”“鐵壁合圍”戰術,對沂蒙根據地特別是沂南中心根據地,進行了歷時50余天的殘酷大“掃蕩”,沂南的20多個村莊被佔領。面對極端艱苦的鬥爭形勢,李鐸帶領沂南縣委沉着應戰。一方面,組織羣眾實行了“堅壁清野”,把糧食等重要戰略物資埋藏起來,把傷病員及女幹部安排到羣眾中去隱蔽。另一方面,向羣眾進行了民族氣節和抗戰必勝的教育,鼓勵大家不怕流血犧牲堅決與敵人鬥爭。同時,組織小型精幹的游擊隊,按照區不離區、縣不離縣、就地堅持反“掃蕩”的指示,開展游擊戰。此外,還建立了戰時秘密交通聯絡網。
一次,縣委機關於夜間被敵人包圍在黃山坪,形勢非常嚴峻。李鐸與縣委的主要領導迅速分析敵情,當機立斷,作出了尋機突圍的決定。大家利用地形上的優勢,密切注視山下敵人的動態,並做好了戰鬥準備。次日天剛矇矇亮,敵人即向黃山坪發起了猛烈進攻。縣大隊警衞連的戰士,利用工事,進行反擊。由於眾寡懸殊,突圍人員受阻,縣委機關被壓在兩山之間,面前只有陡哨的溝整,深約50餘米。這時,李鐸堅定地説:“寧可滾下深溝摔死,也不能在坪頂上束手待斃。要勇敢地滑下去,衝出包圍就是勝利。”結果,在他的鼓動帶領下,戰士們勝利突圍。
李鐸特別重視黨的幹部隊伍建設。他親自組織開辦了縣委黨訓班,從基層組織抽調積極分子進行短期訓練,在學習中進行考察瞭解,將其中的優秀分子提為幹部,分配到各單位工作。他曾經反覆地説過:“現在是各處缺乏幹部,希望上級派來,其實,上級的幹部也是從下面上去的。要解決幹部問題,必須眼睛向下,自己動手培養。我們在選拔幹部中,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儘可能地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讓大家心悦誠服,調動其積極性。”
李鐸很注意自身的修養,隨時隨地按照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作風上,他艱苦樸素,堪稱楷模。在極端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他與同志們同甘共苦,從不講特殊。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有病的同志特別關心,親自請醫送藥以至送病號飯上門。他在穿着方面從不講究,夏天粗布襯衣,冬天帶大襟的棉一件。他大公無私,一塵不染。不論是部隊繳獲的戰利品,還是政府查抄的敵偽財物,或是當地工廠出的產品,他從不佔用。
1944年8月,解放沂水城的戰役開始後,蒙陰城、大旺莊、桃墟日偽軍約500人向東進攻,支援沂水城日偽軍。8月16日,李鐸和徐敏山帶領縣大隊在蘇家堠、曹堠、朱家店子一帶,頑強阻擊敵人。戰鬥堅持了半天,延緩了敵人的東進,為戰役的最終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李鐸則不幸在朱家店子村前壯烈犧牲。
當這一噩耗傳開後,廣大黨員和人民羣眾極為悲痛。沂南縣委、縣政府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各界人士沉痛悼念這位出色的縣委書記、英勇的抗日烈士。 [1] 

李鐸榮譽稱號

2020年9月2日,入選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羣體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