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邦耀

(中國湖北籍藝術家)

鎖定
李邦耀,男,漢族,1954年5月出生於湖北武漢。現生活、工作於廣州。1978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1993年至2014年,在廣州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任教。其系列代表作品是:《琅琊草與畫架上的琅琊草與人》、《物種起源》系列、《重新看圖識字》系列、《室內》、《私人手冊》等。
中文名
李邦耀
外文名
Li Bangyao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北省武漢市
出生日期
1954年5月
畢業院校
湖北美術學院
職    業
教師、當代藝術家
代表作品
《琅琊草與畫架上的琅琊草與人》
《產品托拉斯》
《重新看圖識字》
類    別
當代藝術

李邦耀藝術風格

李邦耀的藝術創作始於20世紀八十年代初期,85’新潮時期曾參與組織“湖北部落、部落”藝術羣體,是該羣體重要的成員之一。九十年代初開始對“物”的研究,作品以“波普藝術”風格面世。自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他開始長達30多年對中國社會“物”與人、“物”與社會、“物”與家庭及現實境遇的深入研究。其作品媒介涉足平面繪畫、綜合材料、裝置、影像等。 [1] 

李邦耀藝術履歷

李邦耀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1
李邦耀:“物”的研究1990–2020,合美術館 [2] 
武漢,中國
迷魂藥——李邦耀個展,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曼谷空間 [3] 
曼谷,泰國
2020
遺忘之詩——李邦耀,橘園創藝 [4] 
深圳,中國
2019
尋常——李邦耀,紅專廠當代藝術館
廣州,中國
室內史——李邦耀,穀倉當代藝術空間 [5] 
深圳,中國
2017
室內——李邦耀,ODRADEK
布魯塞爾,比利時
2011
物像志——李邦耀,廣州53美術館
廣州,中國
2008
物象考古學——李邦耀,德山藝術空間
廣州,中國
李邦耀——物種起源,Moon Gallery
香港,中國
2002
李邦耀近作展,易典畫廊
上海,中國

李邦耀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1
GDMOA年度藝術家提名展,廣東美術館
廣州,中國
流行!波普!一種新現實主義:全球化的地方迴應,學有緝熙畫廊
廣州,中國
2020
巨浪與餘音——重訪1987年前後中國藝術的再當代過程,中間美術館 [6] 
北京,中國
楚材晉用——湖北當代藝術展,祥山美術館 [7] 
深圳,中國
水墨進行時——2000–2019,廣東美術館 [8] 
廣州,中國
臆像——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廣東美術館 [9] 
廣州,中國
2019
水墨現在——第10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OCAT當代藝術中心
深圳,中國
轉換的創造——中國當代藝術專題展,奧斯卡.尼邁耶博物館
庫裏蒂巴,巴西
而立——中國當代藝術展,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
上海,中國
新徵程: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深圳,中國
2018
一路向南——方少華,石磊,李邦耀,楊國辛手稿研究展,觀空間 [10] 
廣州,中國
熱觀念與冷硬邊,嶺南美術館
東莞,中國
中國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北京民生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6
穿夢造景,廣州SUN IN SKY當代藝術空間
廣州,中國
際會與誤讀,中國當代藝術中山邀請展
中山,中國
2015
當代進行時,明圓當代美術館
上海,中國
物體系,上海民生美術館
上海,中國
85美術30年1985——2015,上海新華中心新空間
上海,中國
2014
他者——距離,兩岸當代藝術交流展,湖北美術館,台灣高雄美術館
武漢,台灣,中國
下一站、廣州,廣州大學城美術館
廣州,中國
別樣,北京虹牆畫廊
北京,中國
再現代——第三屆美術文獻展,湖北美術館
武漢,中國
2013
當代藝術在中國1990—2012,柏林中畫廊
柏林,德國
對望——中意當代藝術展,2013年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
威尼斯,意大利
再肖像——三官殿1號藝術展,湖北美術館
武漢,中國
2012
社會風景——首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蘇州巴塞當代美術館
蘇州,中國
2011
回顧與展望——湖北油畫藝術展1920-2011,湖北美術館
武漢,中國
東方妙音——中日韓當代藝術展,廣州南美術館
廣州,中國
延綿之詩,廣州如意畫廊
廣州,中國
中轉——2011三官殿一號藝術展, 湖北美術館
武漢,中國
2010
睬你都傻——當代藝術在廣東,廣州53美術館
廣州,中國
穿越歷史,北京貴點藝術空間
北京,中國
軌跡與質變——北京電影學院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中國
2009
歷史的圖像——2009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深圳美術館湖北省藝術館
深圳,武漢,中國
墨非墨 ——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展
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克羅地亞
兩湖潮流——湖北/湖南當代藝術展1985-2009,廣東美術館
廣州,中國
2008
都市鏡像——當代藝術邀請展,深圳美術館
深圳,中國
廣州站——廣東當代藝術展,廣東美術館
廣州,中國
扮傻遊戲,北京天畫廊
北京,中國
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深圳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美國費城
深圳,北京,中國
費城,美國
互動——2008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武漢美術館
武漢,中國
2007
共振——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深圳美術館,石家莊當代美術館
深圳,石家莊,中國
2006
2006視覺隧道——亞洲交通國際當代藝術展,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
深圳,中國
畫幅決定態度——攝影作品展
山西,中國
創造歷史: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
深圳,中國
都市狀態——中國當代藝術展,愛沙尼亞塔林美術館
塔林,愛沙尼亞
2005
85致敬2005—1985,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上海,中國
第二屆廣州三年展—3號線繪畫展,廣州信義會館
廣州,中國
城市的皮膚——當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澳門塔石藝文館,深圳美術館
澳門,深圳,中國
2004
即插即用——接口中的展覽
湖北,中國
首屆美術文獻提名展,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
武漢,中國
2003
無常——如何闡釋“水墨”這個名詞,香港藝術公社,香港藝術發展局
香港,中國
2002
城市生態——廣東當代藝術展,什切青文化藝術中心
什切青,波蘭
第17屆亞洲國際藝術展,大田美術館
大田,韓國
首屆中國藝術三年展,廣州藝術博物館
廣州,中國
2001
城市俚語——珠江三角洲的當代藝術,何香凝美術館
深圳,中國
變化的幻象——亞洲藝術2000,布萊頓大學美術館
布萊頓,英國
重新洗牌,深圳雕塑院
深圳,中國
中國神話-中國當代藝術展,上海易典畫廓
上海,中國
第一屆成都雙年展,成都現代藝術館
成都,中國
第16屆亞洲國際藝術展,廣東美術館
廣州,中國
2000
社會——上河美術館第二屆學術邀請展,上河美術館
成都,中國
1999
第十四屆亞洲國際藝術展,福岡美術館
福岡,日本
中國46藝術學術邀請展,上海美術館
上海,中國
1998
第十三屆亞洲國際藝術展,馬來西亞國立美術館
吉隆坡,馬來西亞
1997
第十二屆亞洲國際藝術展,澳門綜藝館
澳門,中國
1996
96/97中國首屆當代藝術學術邀請展,中國美術館,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香港藝術中心
北京,香港,中國
1995
中國第三屆油畫年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92
廣州首屆九十年代藝術雙年展,廣州中央大酒店展覽中心
廣州,中國
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文獻資料展,廣州美院圖書館
廣州,中國
1991
北京西三環現代藝術研究(資料)文獻展,北京國際藝苑
北京,中國
1989
19891油畫展,湖北省美術院
武漢,中國
中國現代藝術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86
湖北“部落·部落第一回展”,湖北美術學院展覽廳
武漢,中國
1984
中國第六屆美展優秀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李邦耀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私人手冊13、14號》
《私人手冊13、14號》 《私人手冊13、14號》
鋁板、數碼刻線、亞克力/2019
《室內18號》
《室內18號》 《室內18號》
布上丙烯/280x180cm/2019
《室內》
《室內》 《室內》
裝置/長30米/2017
《室內5號》
《室內5號》 《室內5號》
布上丙烯/300x200cm/2010
《物種起源50-60號》
《物種起源50-60號》 《物種起源50-60號》
布面油彩/110x110cm/2009
《物種起源17-31號》
《物種起源17-31號》 《物種起源17-31號》
布面油彩/110x110cm/2007
《重新看圖識字》
《重新看圖識字》 《重新看圖識字》
布上油彩/61x50cm,36張/2000
《產品託斯拉》
《產品託斯拉》 《產品託斯拉》
布上油畫/182x238cm/1992年
《琅琊草與畫架上的琅琊草與人》
《琅琊草與畫架上的琅琊草與人》 《琅琊草與畫架上的琅琊草與人》
布上油彩/110x80cm/1986

李邦耀人物評價

黃專《“物”與“人”:對消費時代的視覺考察》2008年
1992年,中國消費時代的元年。
這一年,中國人剛剛走出轟轟烈烈的啓蒙時代後的短暫迷茫期,突然發現自己已經來了一個完全陌生的時代:一個以“物”為中心的時代。正是這一年李邦耀創作了他的成名作《產品托拉斯》,並參加了同年舉行的“廣州雙年展”。現在看來,這件作品完全可以作為那個歷史開端的預言性圖像:畫面以廣告性尺寸和構圖,毫無章法地羅列了近乎滿版的日用消費產品,硬邊性的造型和灰色調性的着色,使對作品進行意義追問與審美觀照的可能性接近於零,它也因此幾乎具備了學者們對後現代文化的所有美學定義:平面感:深度模式削平;斷裂感:歷史意識消失;零散化:主體的消失;複製:距離感消失。(王嶽川:《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這件作品雖然也在展覽上獲獎,但與同時出現的那些具有強烈文化和政治參照圖像的中國式波普作品(後來被稱為“政治波普”)比較,在當時的情境中它的視覺衝擊力就顯得薄弱很多,也許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李邦耀的藝術一直徘徊在中國當代藝術的主流視線之外,但這一點並沒有改變他的方向,事實上,十幾年來對消費文化的視覺考察幾乎成為他作品的唯一主題,他很像一位“鮑德里亞式”*的人物:一位試圖以視覺方式不斷揭開中國式消費文化秘密的人。
皮道堅《從尋常之物發現意義——李邦耀 <私人手冊>解讀》2019年6月
從《室內》系列開始,李邦耀的藝術創作發生了根本性的轉向。他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作為功能性的某一類產品當它在一個家庭單元擁有一定的量時,其使用價值已經淡出,逐漸轉化為一種能量——個人的精神能量開始顯現,物品開始承載着主人的夢想、記憶、嗜好、價值等,而具有生命表徵,物品於是有了温度。”接下來的創作中,消費主義情境中的“人”、“物”、“社會”被藝術家整合進虛擬的統一空間。通過對國內外不同階層家庭的家居裝飾及物品收藏的深入考察探究,包括近似於“田野調查”的社會學訪談,李邦耀將其創作的重點轉向了對生活方式的考察和意義的追尋。
他的《私人手冊》通過不同家庭室內裝飾風格的刻畫展示出一幅幅多元化消費的現代家庭生活圖景。隨着裝置和新媒體技術手段的加入,其作品形式也從平面走向了立體。
黃篤《日常政治:李邦耀的另一種繪畫修正》 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畫廊》雜誌2011年第六期
李邦耀自2000年以來的作品不能簡單以波普藝術和觀念藝術來定位,他的藝術特徵體現在他機智地採用了後現代的立場,並借用了當代文化的資源:一方面,在圖像上,流行的“看圖識字”的方式被藝術家巧妙地植入繪畫,並融合了商業廣告文化的要素,在簡化和隱匿了繪畫語言的同時,又生成了一種新的繪畫風格。另一方面,在知識結構中,他通過比較達爾文和本雅明的思想,把生物進化論和文化批評的思想引入對藝術問題的洞悉,並從鮑德里亞式的文化分析中以藝術的方式發出這樣的疑問——人們在今日社會中到底消費的是物質還是符號?我想,李邦耀作品彙集了“物象考古學”方法論,恰恰反映的是在當代消費社會中藝術家獨特而鮮明的態度和立場——對與社會和文化、歷史和現實、資本和階層、物質和品牌、符號和消費相關問題的分析與批判。
魯虹《解讀李邦耀》2019年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李邦耀一直將尋常之物當做了他的研究與表現對象。這既使他擁有了個人所特有的創作邏輯,也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面貌。倘加以研究,我們並不難發現,他的相關創作大致有四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即從1992年起,他主要表現當下所出現的各種新型工業產品,目的是希望研究消費社會的變態生產或宣傳邏輯對人的全面異化;在第二階段中,即從2005年起,他不僅將視角拉回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且更多是以當時與人民生活有着密切關係的物品,如紀念章、軍用書包、收音機等作為研究和表現對象,用以強調在特殊年代裏,既定意識形態對公眾行為與思想的巨大影響;接下來,也就是自2009年開始,他在創作的第三階段中,進一步將研究與表現的對象擴大到了改革開放前的家庭擺設中,於是,他也更深入探究了特定政治秩序導致同質化審美需求得以形成的原因;有意思的是,從2012年起,他又開始以近20年來出現的家庭擺設及新生物品作為研究與表現重點,而這一方面深入探討了某些中產階級家庭所擁有的新型消費觀與審美觀,另一方面也與他的上一個家庭系列作品構成了有趣的對比。
李邦耀的相關創作對於美國波普藝術是有所借鑑的,但其獨特之處在於:能夠結合中國的社會、文化及歷史,創造性地尋求自己的藝術主題、符號與手法。也由於成功的使內在體驗社會化了,故令他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特別難能可貴的是,隨着李邦耀藝術創作的深入推進,其表現對象與手法也越來越令人刮目相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