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載平

鎖定
李載平(1925年8月17日—2018年5月30日),出生於福建福州,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 
李載平於1947年從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之後在北京大學醫學院、北京醫學院生化教研組工作;1958年擔任放射生物學研究室副室主任和課題組長;1960年從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生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1977年晉升為正研究員;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5月30日在上海市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3歲 [2] 
李載平長期從事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研究工作 [2] 
中文名
李載平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
1925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
2018年5月30日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李載平人物生平

李載平
李載平(7張)
1925年8月17日,李載平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1947年,從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8]  ,之後在北京大學醫學院、北京醫學院生化教研組工作。
1949年12月,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12] 
1956年,考取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生化學研究所化學專業研究生,師從曹天欽教授 [7] 
195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生化學研究所獨立後設立放射生物學研究室,李載平擔任放射生物學研究室副室主任和課題組長。
1960年,從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生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獲得碩士學位,之後留所工作,擔任副研究員。
1977年,晉升為正研究員。
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3] 
2018年5月30日15時45分,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市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3歲 [2] 

李載平主要成就

李載平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載平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就開始DNA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發現了DNA分子受Χ—射線的隱藏破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開始重組DNA重組研究,克隆了乙肝病毒adr亞型基因組DNA,報導了全順序分析,闡明瞭adr亞型內還有基因組的多態性,提出了可能有致病性不同的乙肝病毒存在,檢出了免疫逃避型HBV變異株,發現了病毒基因表達調控的一個新元件—增強子ENⅡ。乙肝疫苗的研製,已通過臨牀驗證,取得了試生產文號並獲得美國專利。發現了蓖麻蠶染色質rRNA基因轉錄起始區的拓撲變異結構順序和核骨架結合順序(MAR)。檢定了肝癌相關新功能基因fup1。領導的研究組發展了hEGF和hGM-CSF的分泌型、高表達大腸桿菌系統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18年5月,李載平先後在中國國內外發表論文200餘篇 [2] 
  • 學術交流
1973年,李載平受邀參加日本化學會年會,考察了日本一流科研機構。
1975年,作為中國分子生物學代表團成員訪問美國最高水平的生化實驗室,包括MIT、冷泉港、哈佛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等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和科研院校 [9]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1年10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李載平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際獎1項 [3] 

李載平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6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年

國泰獎(Cathy Award)
美洲華人生物學家協會(SCBA)

上海市優秀科技工作者


上海市科技功臣

李載平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3年1月
中國遺傳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6] 
1983年
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ICGEB)評審組成員 [10] 

國家生物工程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863生物技術和國家973人口與健康專家組成員


中國科學院美國科學院生物技術委員會成員

《Research in Virology》編委 [10] 

李載平人物評價

李載平是中國分子生物學領域的開拓者,也是中國基因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領域的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之一 [4] (中共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評)
李載平為中國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不可或缺的貢獻,為學科規劃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教書育人,提攜後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5]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評)
李載平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他熱愛祖國,心繫人民,治學嚴謹,勇於創新,敬業奉獻,品德高尚,具有崇高的科學精神和人格魅力 [2] (中國工程院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