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老發

鎖定
李老發,男,鄭州一位普通的市民,自購淨水機,三年來免費為農民工聚集點提供純淨水兩萬桶,被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送水哥”。
中文名
李老發
別    名
送水哥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鄭州

李老發簡介

李老發 李老發
李老發,為人低調,雖多家媒體爭相報道此事他卻始終不肯曝光身份。近日,“送水哥”終於解開心結浮出水面,願意面對媒體,號召更多人加入到幫助農民工的行動中來。當“送水哥”清貧家境展露於世人面前,“很有錢”的臆測只是個傳説。 [1] 

李老發媒體報道

(記者雙瑞)據新華社鄭州2011年8月11日電,近日,微博上傳遞着“送水哥”的故事:三年前,鄭州市中州大道沿線立交橋下出現幾台飲水機,聚集在這裏的農民工喝上了免費的純淨水。很長一段時間內,送水
人的身份都是個謎,他來去匆匆,不與人多交談。在多方尋訪之下,送水人原來並非農民工一直猜測的政府或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而只是一個家境清貧的普通市民。網友親切地稱之為“送水哥”。
“送水哥”在微博世界掀起一股熱潮,向“送水哥”致敬、祝福“送水哥”好人一生平安、學習“送水哥”傳遞愛心的轉發和評論突破了地域的界限,這在長於批判、習慣吐槽的微博世界稱得上另類。
澳大利亞的“李嘉GARY”:這才是國之脊樑!
香港的“綠光胖胖”:這才是真心的善良,微小處見真情。
更多的微博在感動中轉發,附帶一個豎大拇指的表情或一顆跳躍的紅心。關於“送水哥”的轉帖和跟帖也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論壇。

李老發三年送水兩萬桶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送水哥”真名叫李老發,在鄭州做綠化生意。
談起給農民工送水的起因,李老發感觸很多。剛來鄭州打拼的時候,李老發跟他們情況差不多。夏天最難忍受的就是口乾舌燥時,到處找不到水喝,花錢買水又捨不得。“那難受勁兒,我太知道了。”開車走在路上,看到露宿街頭的農民工,李老發好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於是他想着盡己所能為他們做點什麼。三年的送水之路就此開始。他買了淨水機、水桶,在家裏自己生產純淨水,每天早上6點起牀,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淨水機,整理好空桶準備接水,接滿一桶大概需要20分鐘,一次送十幾桶水他通常要接到中午。然後開着他的舊捷達,把水桶放到中州大道鄭汴路、中州大道農業路、中州大道東風路這幾處立交橋下。
記者在這幾處送水點採訪時,聚集在這裏的農民工兄弟十分亢奮,爭先恐後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那可是個大好人!送水這麼長時間都不聲張。”“想不到還有人想着我們,我還以為是政府送的水呢!”“我是中牟的,他要是哪一天路過俺家,我一定得好好請他吃頓飯。”這些農民工兄弟和其他知曉此事的人一樣,都以為李老發是個腰纏萬貫的大老闆,畢竟堅持送水三年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普通人很難承受這樣的經濟壓力和時間、精力成本。
然而走進李老發的家,其樸素程度會讓很多人瞠目。客廳裏空空蕩蕩,沒有沙發、空調和電視機,地上還有一箱方便麪,櫥櫃上放着當天食用的饅頭和鹹菜,廚房裏一台淨水機在嗡嗡地不停工作。據瞭解,李老發全家所有的收入,都來自他在冬春季節所接的一些園林綠化工程項目。順利的話,他一年能接100萬元左右的項目,從中賺十幾萬元,除去全家人的開銷,能夠比較寬裕地給農民工送水。但是去年以來,他幾乎沒接到什麼工程,實在拮据的時候還要找父母借錢才能維持送水。他説:“錢要花在該花的地方,家中東西夠日常生活就行了”。“苦難是暫時的,但不能讓農民工沒水喝。”對他而言,吃剩菜是家常便飯的事。
粗略估計,李老發三年來送的水高達2萬桶,每天送水平均花費200元,日受惠人羣達800人,農民工稱他為大善人,他卻説“我行的是小善”。他不願拋頭露面,即便被多家媒體蹲守追訪,他還再三要求只説事、不提人。後來在朋友的開導下,李老發終於解開心結,希望自己站出來能夠號召更多人做好事。

李老發人物影響

隨着“送水哥”故事的在網絡上的持續發酵,好人李老發引發了一場愛心傳遞。
得知其接綠化生意有困難,好幾家綠化公司提出要把工程給他,好讓他的送水之路沒那麼艱辛,而且“把活兒交給這樣的人放心”。有位網友在微博上抱怨“沒有商家贊助水杯”,農民工喝水不方便。立刻有電器公司表態:“如果需要,我們公司肯定可以。”李老發在家裏制水,有時候會把桶放在樓道,送水的時候佔用電梯空間也大,鄰居們偶爾會有牢騷之詞。現在,鄰居們不僅不抱怨,見到他還會主動幫他拎桶。“他做這麼大的好事,我們也應該盡力支持。”樓下的鄰居們甚至要幫他擦車。
網絡上學習“送水哥”的呼籲絡繹不絕。網友“愛心後備箱”在自己微博上表示,要通過各種想得到的方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小愛變成大愛,傳遞下去。採訪中有市民這樣説,脈脈温情存在於草根之間。
有專家表示,關愛農民工從我做起非常值得鼓勵,有助於和諧社會環境的創造。但保護農民工權益不應只訴諸民間和社會,政府部門也應該積極採取措施,對農民工給予制度化、常態化的幫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