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義祥

(甘肅省衞生廳原副廳長)

鎖定
李義祥(1908-1976),甘肅省鎮原縣新城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平東工委特派員,平東工委委員,華平工委副書記,平東工委副書記,華亭工委書記,華亭縣人民政府縣長,甘肅省農會副主席,武都地區副專員,甘肅省衞生廳副廳長等領導職務。1976年10月,李義祥逝世,享年68歲。 [1] 
中文名
李義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甘肅省鎮原縣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1976年10月

目錄

李義祥人物生平

李義祥,鎮原縣新城鄉人,1908年出生。9歲入私塾讀書,12歲時因家境衰落而退學。後曾替人放羊,苦難深重。 [2] 
1936年5月,紅軍西征解放了曲子、環縣和鎮原、固原一些地方,黨組織派工作隊到新城一帶發動羣眾,組織抗日救國會。李義祥懷着對國民黨的仇恨,積極參加,不久任抗日救國會組織委員,成為羣眾運動的出色組織者。1937年初,紅軍援西軍進駐鎮原,他帶領同志們一面營救西路軍撤回官兵,一面發動羣眾抗日,秘密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李義祥在這時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任新城鄉惠溝村黨支部書記,後任龐家村閻家灣中心支部書記。由於他對抗日救國表現積極,被國民黨鎮原縣保安隊捕押,後經中共鎮原中心縣委救出,選送到邊區黨校學習,畢業後任中共曲子縣委巡視員。 [2] 
1937年秋,李義祥以中共鎮原中心縣委特派員身份到華亭縣安口開展工作,以行醫為掩護,一邊為羣眾看病,一邊發展黨的組織,很快建立了秘密華亭黨支部。1943年,他任平東工委委員。當時工委急需工作人員,他毅然把大兒子李世清送到工委機關,使之走上了革命道路。這一時期他仍負責以華亭為中心的平涼、華亭、崇信、隴縣一帶黨的工作。一次他在執行任務中被4名國民黨鄉丁追捕,與敵搏鬥中頭部受重傷,左手食指被打成粉碎性骨折,幸得地下黨員掩護才得以脱險。1945年夏,他又被甘肅工委任命為特派員,回到鎮原縣新城一帶整頓和恢復黨組織。1946年6月,李義祥任華平工委副書記。他與工委書記兼華平武裝大隊政委張可夫帶領武裝大隊到華亭關山一帶開展武裝活動。一次,武裝大隊遭國民黨反動軍隊伏擊,損失嚴重,大隊長被俘,副政委犧牲。政委張可夫回邊區彙報情況走後,幹部戰士思想波動很大,面對這種情況,李義祥立即召開會議,做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從而穩定了大家的革命鬥爭情緒。1946年10月,平東工委成立,李義祥任副書記,在平涼以東,華亭、涇川、崇信、靈台和鎮原西南、固原東南一帶活動,建立秘密聯絡點,以車馬站為掩護開展工作。1947年6月,華亭工委成立後,李義祥任工委書記,根據甘肅工委環縣四合原會議精神,協助張可夫組建了平東遊擊隊。為了壯大游擊隊,他派地下工作人員以經商為名,多次到寶雞等地買回槍支彈藥、布匹、藥品,解除了隊伍的燃眉之急。 [2] 
由於李義祥長期積極開展地下工作,平東一帶,包括國民黨地方武裝中都有共產黨地下黨員在活動,加之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所以在敵佔區活動如魚得水,多次遇到險情都化險為夷。1948年,李義祥派地下黨員打入鎮原麻子溝圈郭繼永的土匪隊伍搞策反工作。 [2] 
1949年2月,工委根據迅猛發展的形勢需要,批示平東工委加快組建各地武裝力量,為配合解放平涼地區作準備。這時,李義祥與張可夫周密安排,在當地黨組織和游擊隊小組密切配合下,先後指揮成功收繳了平涼的眉峴、崇信縣赤城、靈台縣梁原等地國民黨鄉鎮公所槍支彈藥,處決了與人民為敵、破壞地下黨組織、殘害地下工作人員的惡霸特務,為平涼地區的解放掃清了道路。 [2] 
1949年7月,平涼地區各縣相繼解放以後,李義祥被任命為華亭縣人民政府縣長。他帶領全縣人民接收舊政權,組織戰勤服務,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解放大西北的鬥爭中。自1950年起,他先後任甘肅省農會副主席、武都地區副專員、省衞生廳副廳長。 [2] 
1962年,李義祥因積勞多病離職回平涼休養。並與四十里鋪鎮協商,辦起了醫療站,帶病行醫問診,帶徒授藝。1970年11月,李義祥病情惡化後,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醫療站。1976年10月,這位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一切,被廣大人民羣眾親切稱為“白求恩醫生”的優秀共產黨人永遠閉上了眼睛,享年68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