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端嚴

鎖定
李端嚴(1918—1990),曾用名李濟寬、李硯、李雪巖,我國著名的英語語言文學家和翻譯理論家。
中文名
李端嚴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90年
曾用名
李濟寬、李硯、李雪巖
畢業院校
西北大學
我國著名的英語語言文學家和翻譯理論家。曾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民盟甘肅省委常委、民盟蘭州大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政協甘肅委員會委員、蘭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教授、系學位委員會主任、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甘肅省翻譯工作者協會會長、甘肅省翻譯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
1943年,李端嚴畢業於西北大學外語系,1946年開始在蘭州大學英語系任教。自任教以來,李端嚴為蘭大外語系做出了巨大貢獻,培養了大批英語人才,先後講授過英語會話、理論文選讀、公共俄語、公共英語、研究生英語精讀、夜大學英語精讀、英語精讀翻譯、英語翻譯、英語語法等課程,指導過1977級、1978級和1979級英國語言專業研究生畢業論文。他對教學工作滿腔熱情,勤勤懇懇,精益求精,並能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深受學生愛戴。在學生毛世昌的心裏,李端嚴是 “嚴師慈父”,“李先生對每一份作業都一絲不苟,字字推敲,對每一個細小的問題都不放過,修改得極其認真。對於我們翻譯的不好的段落,他甚至全部刪掉,再重新翻譯一遍。”據毛世昌回憶,有一次他的一篇翻譯作業做得很粗糙,李端嚴當着他的面一字一行的修改,指出錯誤之處,並啓發他推敲出最恰當的詞語。使他“既慚愧又感動。”
李端嚴編著了大量英語教材,例如《英漢翻譯教材》《理科英語選讀》《大學英語讀本》《英語口語課本》《英語精讀課本》《物理專業英語》《基礎英語習題集》等。1982年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室《教學與研究》第三期刊登了他的教學法論文《教學中的辯證法———英漢翻譯教學心得》。1982年,他榮獲“蘭州大學教學質量優秀獎”。1984年以後,李端嚴主動承擔了培養英美文學翻譯研究生的任務,先後招生2屆共9人。1987年,李端嚴被甘肅省教育廳授予“高等學校教書育人獎”。
李端嚴風趣幽默。“文革”浩劫中,他先是被關“牛棚”,後又屢次下放到艱苦的農村進行勞動改造。但他非常達觀,常常把他的經歷很風趣地講給學生聽。在主管外語系外事工作期間,當學校老師與外國專家的溝通因瞭解甚少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李端嚴常常採用幽默故事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種方法既不傷和氣,又能令人自省。在教學工作中,李端嚴的幽默故事極為有效。一次講漢語功底與英文翻譯關係的課上,李端嚴講了一個“華佗再現”的故事。“解放前一個漢語功底很差的英語學生,帶着一個美國人到甘肅農村考察,路上老遠看見一個飄揚的杏黃旗子,上書‘華佗再見!’過去中文‘見’和‘現’都寫作‘見’。 旗子下面是一家有名的中醫堂,旗子上字的本意是‘華陀再現’,也就是大夫醫術高超,如古代神醫華佗在世。這個學生漢語功底太差,既不解釋華佗何許人也,也不考慮黃幡上的確切字義,脱口便把‘華佗再見’翻譯成了 ‘Goodbye,HuaTuo!’把意思完全弄反,讓這個外國人目瞪口呆。”
李端嚴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1964年在蘭大科學討論會報告論文 《科技英語若干句型探討》。改革開放以後,李端嚴發表了大量的學術研究成果:《漢譯英增減詞語問題的探討》《楊必譯名利場技巧舉例》《英漢筆譯教程》《中國當前冰川地區徑流基本特徵》《試評魯迅狂人日記兩種英譯本》《譯林詩話二則》《論文學翻譯的表達形式》《評<英漢翻譯教程>的若干譯例》《詩歌翻譯的特色及其實質》《楊憲益、戴乃迭英譯本〈紅樓夢〉技巧賞析》。關於李端嚴作品的學術性,宋子明認為《英漢筆譯教程》一書,選材精當,頗多獨到見解;《漢譯英增減詞語問題的討論》等論文,內容豐富,分析詳盡,有一定學術價值。
除了教學與科研工作,李端嚴還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他長期擔任民盟蘭大基層組織的領導職務。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以重新煥發的革命青春,全心全意致力於共產黨的多黨合作事業。他模範地執行黨提出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團結大批知識分子,壯大民盟組織的隊伍,推動盟員為社會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李端嚴身兼蘭大民盟組織和甘肅省翻譯工作者協會的領導職務,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他不辭勞苦,從不推託,做到了本職工作與社會活動兼顧,贏得了各方面的讚譽。
李端嚴愛好文學創作,喜歡做詩寫詞,對詩詞有一定的研究。他為人正直樂觀,有一副熱心腸,樂於助人,對有求於他的眾多學生、同事以及校外的學生都給予熱情的輔導和幫助。
晚年的李端嚴仍然為學院默默付出,他在將近70歲時擔任外語系的副主任,主管外事等工作。他“走路匆匆,做事風風火火,説話快而利索,處理事情果斷”,根本不像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倒像是個二十多歲的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頭,不少年輕人自嘆弗如。
1990年10月12日,李端嚴在蘭州逝世,享年72歲。李端嚴的一生是開拓進取的一生,是筆耕不輟的一生,他為外國語學院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