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祚

(明代嘉禾縣車頭鎮蔭溪人)

鎖定
李祚,明代,嘉禾縣車頭鎮蔭溪人。
本    名
李祚
所處時代
明代
出生地
嘉禾縣車頭鎮蔭溪
明明經出身,永樂十一年(1413)任光祿寺監事,十五年(1417)任太僕寺卿,洪熙已巳年(1425)升任南京巡河御史。至於風憲牌坊的來源,據族譜記載:“南京地震,漢王內反,交趾叛亂,斯時望風負駑,人心惶惶,公節所至,持以靜鎮,其釐則懋績,大慰宸衷……”,説是在李祚任御史期間,有一年南京地震,部分內外反叛勢力乘機作亂,朝庭派李祚平叛,幾個月就平息了叛亂。由於李祚平叛有功,深得皇帝厚愛,皇帝為表彰李祚的平亂之功及工作上的巨大成就,遂“以御史解組期,建坊李族房內……御賜‘風憲’額以表彰之”。後衡州知府李循義、臨武知縣劉熙載報請朝庭恩准,從外地運來巨石,在蔭溪村為李祚修建了“風憲牌坊”,並刻“恩榮”二字於牌坊上,以示其為皇上恩賜的榮耀。至於“風憲”兩字的來歷,據考:“風憲”一詞,源於我國古代監察制度。我國自秦漢即建立以監督百官、彈劾不法、肅清政治為目標的國家監察制度及體系,其官員稱“御史”;其職責喻為“風霜之任”、“風紀之責”;其辦事官署稱“憲台”、“憲司”;其出京執法稱“持憲節”。明薛瑄《送金都憲鎮寧夏》詩:“笳鼓盡迎新憲節,風霜仍肅舊貔貅。”明王世貞《瑄山堂別集》稱:“晏如掌風憲。”即指凌晏如執掌中央監察機構都察院。因此,“風憲”一詞,就成了稱謂古代監察機構、人員及有關事務的常用代名詞之一,與李祚任巡河御史的職責相稱。 [1] 
參考資料
  • 1.    .  ..[引用日期201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