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牧童

鎖定
李牧童,湖南瀏陽人,1982年生。畢業於浙江大學。現任浙江省辭賦學會副會長、洛陽辭賦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楹聯學會辭賦研究院副院長。已出版《揚之水》、《蘭婷賦》等著作。眾多文學作品廣見於全國各類報刊書籍。
中文名
李牧童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82年
畢業院校
浙江大學
職    業
辭賦家、作家、詩人
主要成就
詩、賦、國學
出生地
湖南瀏陽
代表作品
蘭婷賦
星宿巖碑林序

李牧童人物專訪

李牧童大學逸事

李牧童 李牧童
大學時代,他就讀於浙江大學,因才華出眾,很多人以認識他為幸。在學校支持下,他出版了詩集《揚之水》,被推薦到中宣部競評“五個一工程獎”。籤售那天,排了好長一隊,連一位清潔工也來買書,説在校報上讀過他的文章,覺得他很有思想,要買給女兒。籤售會驚動了一些媒體。有記者寫道:“實在難以用任何一種閃光的頭銜或榮譽去形容他……我沉思後發現,根本不需要用浮華的詞語去描述他,因為他絕對是一塊閃光的金子。他那曲折的故事和澎湃的話語在我心中盤旋。我不由感嘆:詩一樣的男子,詩一樣的情懷!”當天,正好有個德國旅遊團經過,應德國博士請求,他現場朗誦一首,那情景看傻了老外,拿攝像機拍下,並拿了一本回去,説等以後學好漢語,好好拜讀。此外,他還送書給了幾位想要書的貧寒學子。
他成了很多人的偶像。慕名給他打電話的人很多。一天夜裏都十一點了,一個女粉絲打來電話,聊起來沒完沒了。他幾次想睡,又不好拂了人家的熱情,就那麼穿着單薄的睡衣,拿着話筒站在電話旁,左耳燙了換右耳,換來換去,從晚上十一點一直打到次日五點,整整站了六個小時,成為有生以來最長的電話。

李牧童辭賦明星

創作於2008年的洋洋灑灑近5000字的《蘭婷賦》是他的辭賦代表作,引起詩賦界的震動,被譽為“賦林奇葩,文中翹楚”,被媒體形容為“在詩賦天空遊弋的啓明星”。《蘭婷賦》註釋版精裝問世後,好評如潮。在各色的讚譽者中,有很多是德高望重的著名老前輩,比如94歲高齡的古典文學界泰斗霍松林老先生對他寄予厚望,題詞道:“揚葩振藻,繡虎雕龍。窮高極遠,拏日追風。”同樣94歲高齡的共和國上將劉振華老將軍則題詞勉勵:“弘揚國學,光照日月。”92歲的著名翻譯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題詞:“滕王閣序蘭婷賦,彩筆神童耀古今。”90歲的著名詩人丁芒先生評價:“輝煌一賦動天下,萬目爭眺小李村。”88歲的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顧問楊在春先生贈詩:“蘭婷賦頌耀雲天,韻灑吟壇澤俊賢。翰墨妙文羣讚美,神州秀出一魁元。”83歲的中國林業書法家協會主席劉廣運先生評價:“牧書才子,後生可畏。”80歲的著名詩人、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晨崧先生贈詩評價:“蘭婷雅注震天罡,耀我中華萬仞光。”……名家的各種讚美之詞不勝枚舉,讓覽者欽羨之餘,心靈深受震撼!
李牧童的過人才華,折服了很多慧眼識珠者,而其中大多數年齡都在六七十歲以上。他獲得了很多文學從業者一生都望塵莫及的專業高度,也初步奠定了他在辭賦創作界的地位。然而,這個從小一路坎坷走來的文學逐夢者並沒有因此洋洋得意,相反,當他收穫的讚譽越多,他越感到了無形中的壓力,他覺得前輩的溢美之詞,自己遠不足以承受。而他並不希望辜負他們對自己寄予的殷殷厚望,他同樣深記着很多前輩對他戒驕戒躁的諄諄教導,為此,他説:“空杯心態,務實精神。屬於我的世界才剛剛拉開帷幕,我會一步一個腳印走踏實了。”

李牧童談學論詩

在被問到“國學家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時,李牧童説道:“我覺得一個優秀的國學家,除了要有深厚紮實的文化底藴、專精廣博的學識涵養等基本素質之外,至少還要具備悲天憫人的情懷、眾生平等的智識、知行合一的修為和獨立自由的精神。一個優秀的國學家,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外,一定會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存在。如果沒有後面這些,你的記憶力再好,掌握的知識再多,你起到的也無非就是一部類書,或者一台計算機的作用。你缺乏靈魂和主心骨,你做學問也就失去了宗旨和根本動力,做不到精彩,缺乏長久生命力。一言以蔽之,我心目中真正的國學家不是關在象牙塔裏面每天咬文嚼字“啃”出來的,而是實踐修證出來的。”
在被問到“對詩人和詩歌有什麼樣的態度”時,李牧童説道:“這麼些年來,我一直覺得,那種盲目把詩人的地位抬高到一個與眾不同的高度或者貶低得一文不值的做法,其實都是有失偏頗的。詩從本質上來説,是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或者説是一種優雅的心態,詩人不應該是一種職業。詩中自有乾坤在,詩何嘗不是悟道的法門呢?如果我們在世俗功利的社會中,都能擁有一點詩意的心態,都能學會用詩意的眼光去觀照這個世界,暢享詩意的生活,那麼何處不是詩?何處沒有美呢!”

李牧童文學作品

李牧童辭賦

蘭婷賦(並序)》

李牧童詩歌

拙政園遊感 
一把鋤頭 掘向
一個沒落的朝代
乾裂的泥土下 揚起
一道彩虹 一個天國
歷史的煙塵 熟睡
在池柳嫋娜的軟懷中
在打着漩的秋水秋暈的
落葉裏 鳥啼清脆
耳邊 槍聲呼嘯
十九世紀末的天空
鐵蹄踏碎

李牧童散文

心境三則
(一)
我夢中的瀑布必然是這樣:一道嫋如輕煙的溪流自山崖的盡頭投入天空的虛懷,被澄碧的清潭神光離合的漾漾秋波絆住了它的腳步,飛落而下。躍至崖底的一刻,讓春也溶心醉骨,潛入這顫顫的激情,鬥開了滿澗亂石間的水花……
我夢中的樹林必然是這樣:一條筆直幽暢的石徑匍匐在兩排亭亭高聳的水杉腳下,含嬌的晨曦撥開朦朧芬芳的霧紗,探頭於瑩綠清新的葉間;一簇簇蓬勃的草兒挽不住露珠柔潤的身軀,而所有的離情,全在燦然的光明中被輕風攜去……
我夢中的田園必然是這樣:一垛垛金黃的稻草聚成寶塔,一座座守候在樸實黝黑的田間、河岸,藉着村落原野上低徊的暮靄,依着嘩嘩作樂的清流傳達彼此的慰問與欣悦;又不時有四處遊玩的鳥雀穿梭嬉鬧在寬寬的塔頂;有淳厚粗獷的側影扛着犁哄着牛自山腳的林蔭小路上穿過。而這一切,全被逗留在西天邊調皮的落日撥瀉出的一盤紅塵輕輕矇住……
我夢中的天籟必然是這樣:那凌冬一夜輕舞飛揚的雪花,是簌簌的,比夢中的囈語更細碎,比鳥巢內停勻的呼吸更輕盈;那柔柔的月華里的夏蟲,是晶晶的,比緩緩的簫聲更遼遠,比星星的偷笑更動聽;那山腰茅檐下的雨滴,是咚咚的,比高山流水的琴音更和諧;而那淺灘河船的號子,是濕濕的,比闊的海更有水的韻味……
我夢中的美麗必然是這樣……
(二)
時間便是這樣的過着,毫不留情。
當落日吻紅近地面的山巒,當彩霞揮別曠遠的西天,我獨倚窗前。
或許時常回顧一下朋友的來信總是好的。我無意中翻到了昔日友人的來信,忍不住細覽,入神了,心中也就莫名其妙地歡喜,欣慰以至振奮。看那一頁頁的紙上所有筆底的遊動也如鸞飄鳳泊也如長虹飲澗,又有娟娟秀跡、不蔓不枝的,全都散發出一股暖暖的芳香。但這香不是俗品,而是佛門聖地中的特殊的線香,讓人警醒,靈台清靜彷彿是醍醐灌頂。於是,有了一份從容,似乎可以移形於百萬軍中而遊刃有餘;有了一份豁達後的決心與激昂,好像已經能放得下所有的塵世的累贅,好像只須深吸一口氣,便可以直上九天摘星攬月滿懷入抱;還有了一份守望與執著,仿若可以經得起萬物枯榮的摧殘,耐得住千年風中的寂寞而獨為支離破碎的夢囈死守一段肝腸,做一次亙古不變的磐石!
在這黃昏的一刻。
(三)
你看那天空裏劃過的流晶!你看那綠葉會顫顫地輕移!你看那闊闊的水面上朵朵白蓮,又有蒙塵的地面點點藕洞!你聽那幼蠶齧桑的細潤,你聞那隨風潛入的清爽,它會是什麼,媽媽?
它不會有捧心西子的玉魂,不會是太真出浴的冰影,不會是寂寞瀟湘的清淚,但它的確有着夜雨詩意的美妙。
你可以想象它是老天爺憐憫天下眾生的慈悲之心,是從仙界三千里一場情奔投入花懷葉抱的痴兒,是耶穌聖盃中的血液,是希臘神話中俄甫洛斯入冥界掄指遊弦的晶圓聲韻,是泰坦尼克號沉淪一夜的上空高寒凝睇的碎星,是流水淙淙的幽林中無憂慮的梅花鹿純純的清眸,是春農額頭含蓄細密的汗水,是香雪海間、湖亭雅閣斯人獨持的一杯輕浮超凡的茶汁,是萬丈冰峯的尖尖數角,是蒼蒼大漠的落日黃沙,是隋侯的靈珠,是狐仙的異寶,是山中的荸薺,是樹巢的鳥蛋……
夜深了,唯有靜坐的我收羅眾相,藏之於胸。
所謂的“禪心”,也許便是自我意象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

李牧童隨筆

李牧童沉思錄節選(一) [1] 
1. 最先企圖衝出獵網的那隻鳥是最痛苦與偉大的,它的決心與明智比它所承受的整個網的拉力還要大。
2. 殘缺可以見證深邃與曠達。
3.許多美德的產生,只是源於設身處地地替別人着想,即把他人的幸福與利益提升到一個與自己的那部分平等甚至超越的地位。
4.每個人都為他認知的對象準備了兩種東西:蜂蜜與針,以便他可以在相應的場合拿蜂蜜去喂或用針去刺。
5.蛇對於山是多麼渺小,然而它可以讓人畏之更甚於山。
6. 對瑣屑的深思可以讓你洞見,也可能使你失去成就偉業的大氣。
7.人對着滿天的繁星嘆道:“漂亮的眼睛,你能否告訴我宇宙的秘密?”
宇宙的黑暗對着人的眼睛嘆道:“可愛的星星,你能否告之我你身體的秘密?”
8. 我們本來都可以當歌手,只是很少人能找到與自己相稱的譜曲,以致在別人耳中形成了不和諧的波。
9.真正的詩歌、小説和散文都在或明或暗地演繹着一齣戲劇。
10. 人們都有一顆渴望公平的心,卻從來沒有就什麼是公平達成一致的意見。
11.很多人不喜歡別人的同情,本質上只是不喜歡“同情”這個字眼。
12.你能如此深愛着一些人或事物,往往是因為你那樣深地憎恨着另外一些存在。有些愛,會讓人變得麻木、軟弱,有些恨會給人以激情、力量,無形中增強了他的生命力。愛與恨的微妙,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13.正邪在於人心,若人心向邪,則正不勝邪。
14.有三種人不畏於死:麻木、覺悟以及處於激情之中。
15.付出你無私的愛吧,它讓那些自私的人反觀自照,讓那些缺少呵護的人久旱逢霖,讓那些麻木冷漠的人醍醐灌頂,讓那些仁慈善良的人心照不宣,讓那些臨危受命的人義無反顧,讓那些良心未泯的人棄暗投明。
16.文學要發揮濟世的功用,就需懂得如何循導人的本性。
17.如果你想後悔,哪怕有再大的快樂,也無濟於事;如果你願意快樂,即便曾經苦海無涯,你同樣樂不可支。歡樂與悲傷都決定於自己的情感取向。
18.最關鍵的不是人家能否理解,而是你能否堅持。
19.真正嚴謹的有責任感的學者,他對他的信念會篤信,但不會對他的學術説得絕對。
20.愛情中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是最基礎和最關鍵的,它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所有圍繞着愛情展開的幸福。
21.命運它似乎並不喜歡過一種分散的無規則的生活,它常常將好運或是不幸攏成一小堆一小堆,而後間接地分發給你。
22.上天給了我諸多的弊病與缺陷,我卻用它們來洞窺人性。從我身上,我看到了諸生的隱憂和真相。
23.將來你或能揚名立萬,而此刻你卻須備受煎熬。
24.從客觀到意識,經歷了兩重縮略之門:人在認識自然時,經過了自我感官的侷限之門。在表達言傳時,又經過了表達示意的缺陷之門。
25.因果關係賴以成立的基礎是經驗,而經驗的產生實際上又是由有限成立去推斷無限成立的,但面對一個未知的無限前,再巨大的有限也趨向於零。當理性不足以支撐起整個系統時,情感便成為一種有力的武器。
26.讚揚是需要時間來醖釀和考驗的,一個在很短時間內把你誇上天的人,可以在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將你貶到地獄。
27.一切美好的願望與能力的培養,若不能將其統籌安排並形諸一種固定的範式之中,依靠習慣的力量加以堅持,都是枉然。
28.成就事業的人需要具有時刻準備挑戰艱難與權威的豪氣,有準備面臨成功與機遇的大氣,有準備直面失敗與挫折的勇氣。
29.削足適履所體現的正是一種利益的權衡比較,試想如果穿上這雙鞋便可以獲得凡人難以企及的能力,那麼願意削足的人一定接踵連肩。他們十有八九還會美其名曰忍辱負重。
30.寒鴉立上枝頭,把樹的靈魂吸附到了它的腳下。
31.我常在黑夜裏行走,只有這樣,我才知道自己身上什麼東西會發光。
32.你處在歷史的河牀,流水瞭解你的存在,只因你的凹凸讓它感受到了不平。
33.有思維的地方就會有靈感,但並非每個人都能發現並把握。
34.對一事物的情感偏向往往會主導着你理智上的辯護,理智因為深層情感的好惡之分而針鋒相對。
35.在每一次社會轉型或改革的背後,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激,它需要時間來認識與糾正,以力求達致中和的均衡狀態。
36.這個痴情的人啊,他為要將戀人永生銘記,遂將之深埋於心底。
37.一件再普通不過的東西,會因為情感的凝聚而變得價值連城,情感是無法用具體的價值來估算的,而正是因為這種無法量化的性質,讓情感傾注的對象更具價值。
38.那些總是力求不欠別人任何情份的人,他們的人際關係並不會見得有多好。人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給別人以這樣的“施捨、釋放”人情的機會。很多人都喜歡別人欠他們的人情,並且並不一定就要求償還,他們只是喜歡那種感覺,它滿足了他們內心深處精神與人性層次的某種需求,並能讓他們因此而更自在、自信地生活着。
39.走在最前面的人總是用自己的定義和語言為那些他所發現或發明的實物命名和闡釋,並以此影響、引領或決定了後來者的足跡。
40.看書也是在給思維以偷懶的機會,會學習的人把看書當作是尋找切入點的機會。
41.人的心理存在一個雙向放大的機制,對一個卑鄙的人,我們容易把他看得一無是處,而對於十分優秀與高尚的人,我們又傾向於將其看得完美無缺。
42.人的心靈像一個顯微鏡頭,以它所關注的對象為中心,清晰度依次向外,由洞察細故漸至漠不關心。
43.生命的火花,在明滅之間顫動,每增亮半分,或黯淡少許,塵世,幾度花開花落。
44.秋水流過的山溪啊,總是分外的肅靜,對那行將駕臨的初冬的寒潮,它畢恭畢敬,整衣候迎,卻在若干隱秘的岩石角落裏早早地暗藏了些許春的動機。
45.這一枝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從它最年長的一瓣,由外而內,把層層的包容逐漸剝開,愛與時間,繞着它原始的雛形,一起流淌出來。
46.在世界不能停止運行的地方,讓心去尋覓一個歸宿。
47.空氣在外圍久攻不下,最後,通過一個秘密渠道,潛入城內,引發內訌與叛變;那根引線,是為沉默留下的一條退路。——這就是關於爆竹的哲學。
48.人需要習慣並善於為自己設置障礙,才能有所提高。思維與能力總是這樣: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49.對我們構成致命傷害的往往不是曾經的敵人,而是那些曾經和我們非常親密的朋友,有些朋友往往在你最需要信賴與幫助的關節眼上讓你失望。經驗會告訴你不可對外過分依賴,人需要有一個自我完善與救濟的情感自治系統。
50.善惡之極致,其界限並非越遠,而是更趨於模糊。善惡之論,若非洞明通達之人是難解其中奧妙的。
51.那種總是試圖找理由為自己辯護,企圖將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的人,越是難得到別人的尊敬和諒解。他們的虛偽與懦弱讓他們相比於那種赤裸裸拒絕認錯的人更遭鄙視。
52.人們總是更願意相信自己而忽視別人的勸告,所以很多過程總是週而復始地循環上演着。不少時候,人們求助於你的意見或勸解時,並非為了要真正從你身上學到什麼,而更多是希望借與你交談的氛圍來緩解他們心中焦慮的緊張的情緒。
53.受激情的鼓舞和刺激,很多人都能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但是,那種淡薄名利、甘於默默付出的人理應受到更廣泛的稱頌,他們需要一種不凡的胸襟和魄力。
54.當我們處於這一點時,我們會嚮往遠方,當我們到達遠方時,又會嚮往更遠的地方。只要生命不死,我們就必須活動着,做些什麼,有所依託,這便是“生命”。

李牧童人物評價

(1)牧童是一個志向遠大的逐夢者、勤勉精進的實幹者。他有高談闊論的辯才,但處世卻沉穩而內斂;他很陽光和自信,卻不浮躁和張揚。聽他不失幽默的談吐,能使人感受到他的温文爾雅的君子之風;透過他眉清目秀的外表,能讓人感觸到他謙遜博大的胸懷和豐富美好的心靈。牧童身上兼具了詩人的靈氣、士人的風骨、學人的淵博、哲人的睿智和化人的超脱。他生長於俗世,卻給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覺。
——洛陽辭賦研究院院長孫繼綱
(2)牧童微言大義,懷天下之憂,發醒世之警。立於當世,奮筆疾書,未有一語之乖謬,未有一行之諂曲。使人聞其高風,仰止其人。吾常嘆有才之士為外艱所厄,自相零落,令人嗟惋。然則牧童鋭志峻懷,搏堅負重,破率先阻,志學務道,揚內美而陡立,隱弘度而不爭。真乃弘毅之士也。
——周擁軍
(3)牧童先生在文學方面出類拔萃,在史學領域也頗具天分,在政治上通曉古今成敗之術,亦不乏有治平之才矣,總之是一個全才、通才。何時遇伯樂識而用之,不亦宜乎!
——空軍大校、《雁塔詩詞》副主編向英蒲
(4)從辭賦的文學表現內容來講,李牧童所創作的《蘭婷賦》確有很多與眾不同之處。整篇賦文,描景、敍事、言情、説理等多項內容有條不紊地組合起來,講述人生、社會、人性等問題,貫穿了古今聖賢哲學思想,分析到位,章法構思有很多獨到之處。這篇《蘭婷賦》運用的辭賦文學手法多樣化,駢儷對偶句式,形成了極富氣勢的排比。典故運用自如,其內容邏輯緊密。以對話形式來記事説理,篇幅雖長,而不顯枯燥。這些文學手段,充分説明了作者古典文化掌握之深,其辭賦作品水平,在當今辭賦文學領域達到巔峯水平。
——當代辭賦家蔣紅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