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永茂

(河北省革命烈士)

鎖定
李永茂(1907-1932),曾化名李書文,1907年出生在河北滿城的封建地主家庭。幼入協義村小學讀書。後考入完縣高小。期間,在共產黨員劉秀峯韓永祿等人的影響下,開始從事革命活動。曾任教員、工農紅軍隊長、軍法官、中共縣委組織部長、地屬宣傳部長,1932年,領導發動高蠡暴動,同年因叛徒告密犧牲於保定西關。 [1] 
中文名
李永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河北滿城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32年
畢業院校
完縣鄉村師範學校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主要成就
領導革命暴動

目錄

李永茂人物生平

李永茂(1907-1932),河北滿城(原屬完縣)人,本村小學畢業後,考入縣高小。1926年8月由韓永錄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高小畢業後,考入保定培德中學。半年後,服從黨組織的決定,回鄉考入完縣鄉村師範。領導建立了小學教師聯合會。在黨的領導下,展開了要求增加工資的鬥爭,並取得勝利。1927年從鄉村師範畢業,回到本村教書館。以組織農民業餘學校為名團結僱農,發展黨組織。發動和領導長工們進行縮短工時、提高工資的鬥爭。把貧僱農團結到黨的周圍,逐步發展黨組織。還在易縣北台魚、楊家莊(今屬滿城)等地發展黨的組織,並和周圍黨組織聯合起來,建立支部10餘個,發展黨員100多人。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面對白色恐怖,採取了機智靈活的鬥爭策略,擴大了黨的影響,將完縣特支委員會擴組成完縣縣委。1928年。到完縣下邑村以教員身份做掩護,開展工作,揭發地主豪紳的罪行,注意在鬥爭中發展黨員,建立了支部,並以此為中心,在附近村莊發展黨的組織。當年秋,在縣委的統一領導下,組織農民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反土豪、抗捐税、反對屠宰割頭税的鬥爭。1927年秋,帶領部分黨員到徐水的楊村鎮與滿城、徐水等地的黨員和保定的“學生會”合在一起,在鎮上散發傳單、張貼標語,舉行遊行示威。1930年6月,黨內出現了第二次“左”傾路線,北方區和順直省委成立總行動委員會,發出各地工人罷工和農民起義的指令。完縣縣委決定陰曆八月十五El起義。1930年6月19日,因情況有變,起義的時間需要提前,縣委一面報告上級黨委,一面組成起義委員會,深入各村支部進行發動。李永茂負責協議、寨子村一帶的發動工作,20日到達協議村後,立即召集黨員宣佈起義,全村黨員連夜趕到五里崗集合點。黨委召開了暴動誓師大會,並按省委指示將起義隊伍命名為二十二軍,分40個大隊12個分隊,李永茂任第一大隊隊長兼軍法官。26日,起義隊伍包圍了完縣縣城,對敵展開了激戰:李永茂身先士卒,英勇作戰。由於遭到國民黨軍隊和地主武裝鎮壓,起義失敗。李永茂冒着被捕的危險,化裝成各種職業的人員在保定城和清苑、滿城、易縣、完縣等地聯絡暴動失散人員,收集隱藏的武器,恢復了保屬特委與易縣、淶源等地的交通線。
1931年春,受特委委派任博野中心縣委組織部長。化名李書文,活動於博野、蠡縣城及南白沙一帶。1932年秋,根據特委指示,準備在博野、高陽、蠡縣一帶搞農民起義,在農村發動羣眾籌備武器,並決定於1932年陰曆八月十五前後舉行武裝起義。1932年陰曆八月十二武裝暴動開始,二、三日內席捲高、博、蠡廣大農村,李永茂在博野南北口沙一帶領導農民行動,很快將附近黨員及革命羣眾組織起來。收繳了附近地富槍支,帶領40餘人與宋洛曙等會合,開赴蠡縣萬安一帶集合。但敵“圍剿營”已先到達,情況有變,馬上將隊伍帶到高陽北辛莊一帶,與起義領導人湘農會合。與敵圍剿部隊發生戰鬥,因敵眾我寡,力量不支而退卻。李永茂和湘農帶領起義隊伍衝出包圍後,利用青紗帳做掩護,與敵展開游擊戰,由於敵人追捕,地富也趁機作亂,為保存革命力量,部隊只好分散隱藏轉入地下。李永茂和湘農闖出包圍圈,為保證湘農安全,李永茂先將他安排好,自己到保定特委機關,向黨組織彙報了起義情況。改任清苑中心縣委宣傳部長,負責聯繫暴動失散人員,不久又調任特委宣傳部長。1932年1月因叛徒告密,在保定西關被捕。1932年底遇害。 [1] 
參考資料
  • 1.    保定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保定市志》(第四冊),方誌出版社,1999年,第695-6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