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模

(明代官員)

鎖定
李模(約1586年~1668年)明末清初人,字子木,號灌溪,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人。明天啓進士,授東莞知縣,升御史。因參劾宦官,被貶為南京國子監典籍。明福王時,充河南道御史。後見馬士英等亂政,辭官家居,杜門隱居三十年。八十歲卒於家。
子木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
本    名
李模

李模人物生平

李模祖籍太倉。其祖為避倭寇騷擾,遷居蘇州,於斜塘龍墩山腳建龍墩別業。其父長年居官在外。 [1] 
李模性敦厚,少年聰慧,至孝。天啓五年(1625年)以進士授廣東東莞知縣,因政績卓著,旋被調中央,授監察御史之職。當時國事日非,崇禎皇帝重新起用內臣,太監陳鎮夷在真定等任分守太監,凌辱將帥,剋扣軍餉,縱兵為盜,劫掠百姓,賣官鬻爵。外廷臣僚看在眼裏,恨在心裏,有人曲意逢迎,有人委曲求全,偶而有人上疏彈劾,不僅無濟於事,反而因此獲罪被害。李模奉旨巡按真定諸府,屢次上疏揭露陳鎮夷的罪行,結果,陳鎮夷未被治罪,李模卻處於宦官的嚴密偵查之中。由於李模為官清正,宦官一時羅織不到他的“罪名”,於是藉故將其同僚真定同知凌必正治罪。最終李模與凌必正同被連降三級,李模被貶為南京國子監典籍
1664年,清兵入關,南明政權建立,李模重新被擢升為河南御使,但終因不願與南明政權中一些人同流合污而憤然以病告退。當時李模已接近60歲,眼看清兵入關,南明政權岌岌可危,舉目四望,天下洶洶,遂辭官舉家搬遷至斜塘龍墩,於龍墩別業居住。龍墩處蘇州與太倉之間,北有婁江,東有沙湖,西有白蕩,清流碧水,綠樹叢生,翠竹簇擁,孤風皓月,足以遣情抒懷。龍墩山腳本是李模列祖墓地所在,李模移居斜塘時,其父尚在世,侍父安度暮年為人子至孝之事。他躬耕隴畝,採菊東籬,韜晦自保。清政權建立後,蘇州府治地方長官十分敬慕李模,不時登門造訪,以能一見李模為榮。李模移居斜塘20多年,年82而終,死後葬於龍墩。清中史志均有記述:“前監察御史李模墓在龍墩。” [2] 

李模個人作品

李模生前著有《燼餘錄序》,書中保存了大量有關蘇州的珍貴史料,深受史家重視。李模事蹟《明史》中有多處記述。 [2] 

李模史料記載

李模,字子木,吳縣人。天啓乙丑進士,授東莞知縣。考最,入為御史。因劾論中官,謫南京國子監典籍。福王立,封四鎮為侯、伯,模上言:“擁立時,陛下不以得位為利,諸臣何敢以定策為功?甚至侯、伯之封,輕加鎮將。夫諸將事先帝未收桑榆之效,事陛下未彰汗馬之績,方應戴罪,何有勳勞?使諸將果忠義者,必先慰先帝殉國之靈,而後可膺陛下延世之賞。”報聞。尋改為河南道御史。馬、阮亂政,嘆曰:“事無可為矣!”即請告,不復出。杜門裏居,三十年如一日。幼與徐汧為總角交,汧死國事,為恤其家而存其孤,不渝舊好。年八十,卒於家。 [3] 

李模親屬成員

李模子李炳,字文中,原為秀才,清兵入關後,棄秀才,隨父歸隱龍墩,侍奉雙親,李模逝世後,其子仍居住於此。今龍墩莊前村李姓人氏居多。 [2] 
參考資料